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5 18: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真菌》的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1.重要概念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2.具体内容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活动建议
(1)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
(2)观察酵母菌、霉菌。
二、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学生通过这一学期对生物植物、动物以及微观的病毒和细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技能;学生已有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微生物和细胞结构的经验。
不利因素:“真菌”这个名词在学生的生活中几乎不会提到,没有概念;真菌生活中学生不注意观察,与人类的关系和对生物圈的作用又是隐性和潜在的,因而较易被学生轻视。
三、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在小组合作进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分享,团结协作的能力。
4.认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真菌的主要特征。
解决策略:通过课外寻找真菌,课上借助ipad网络查询,显微镜观察以及媒体资源的使用,再结合智慧教室双屏展示、网络查询、书写、视频播放,师生交互,资源上传查阅等功能,让学生通过活动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解决策略:将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转换成模式图还是比较困难,学生通过看微视频和图片,然后再结合自己观察的结果,将真菌细胞的结构转换为模式图,这样“总结真菌的特征”这一难点就简单化了。
五、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
显微镜、酵母菌培养液、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学生准备:
发霉的馒头和桔子,课前寻找的真菌资源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及意图
交流课外寻找真菌的过程
安排各小组汇报课外寻找真菌的情况
引导各小组的记录人员在3号屏记录寻找过程中发现的有探究价值的主要问题
(教师要及时引导、修正问题,记录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
对每一小组进行投票评价
小组组长拍照上传寻找到的真菌,并简单讲述寻找经历和发现的问题
各小组的记录员在3号屏利用书写功能记录
投票选举最佳小组
利用智慧教室拍照上传和查阅的师生互动功能,实现师生和小组间的互动,这样学生交流表达的效果更好。
利用智慧教室的多屏展示和书写功能,方便各小组记录和展示。
借助投票选举的功能实现生生互评,活跃课堂气氛
网络查询 初识真菌
指导学生网络查询
帮助学生检索有价值的信息
小组各成员进行网络查询,搜索相关的信息
组内快速交流,修正统一答案
利用网络查询让学生学会借助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也将课堂知识进行了延伸到了课外
观察真菌 归纳特征
每小组轮流汇报,对小组的汇报做出补充和评价,并安排观察探究实验,进一步验证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小组代表汇报
按照安排进行观察蘑菇、霉菌的形态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的机构并与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对比
分析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利用师生交互功能有效的完成学生汇报活动和教师评价补充活动,使课堂的互动交流更有效
观察实验后,用平板电脑完成酵母菌细胞的填图,观察霉菌后利用“抢答”工具和“随机选人”实现了对课堂环节的时时检测
学生课在侧屏(3号屏)及时记录探究结果,最终形成本节课的知识小结
拓展延伸
结合课前寻找真菌,阅读课本117页,也可借助网络查询,举例说明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课本117页内容,结合自己课前寻找真菌的所见所闻,能举例说明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利用随机点名的工具,方便组织学生表达交流
课堂小考
出示问题
设置答案
积极参与
“课堂小考”工具有效实现了课堂检测
八.板书

九、本节课的亮点
1.充分利用了未来教室的白板、平板电脑、课堂交互、无线网络等各种设备和功能去构建多层次互联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支持有效教学的信息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最想探究的问题,借助网络查询,然后实验探究验证结论,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