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5 19: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表
一、课程名称:种子的萌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过程与方法: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实验后的汇报展示,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
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
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最终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学习者分析
初中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探究方法及步骤。另一方面,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年龄段,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对于种子既熟悉又陌生,种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但是究竟是什么条件影响着种子的萌发,却比较模棱两可,比如“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些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概念,通过亲手完成探究性实验,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以往对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和土壤的认知。学生分享汇报实验成果,不仅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本节课重、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一个动画,轻松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视频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
提问:视频中小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
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揭示课题
由于本节课周期较长,无法在一节课上完成,因此实际实验是在课下完成,本节课学生带着实验成果进行汇报。
学生准备
(二)
实验汇报
锻炼学生组织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汇报活动。汇报形式:ppt、实验报告单、展台等形式。汇报顺序:水、温度、空气、光照、土壤。汇报后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总结。
认真聆听其他小组汇报,并分析优缺点,给与点评
(三)
得出结论
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综合各小组实验结果中种子萌发率,现场利用Excel表格制作柱形图,学生根据柱形图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结合柱形图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四)
深入思考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真正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
种子萌发为什么不需要光照和土壤?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什么实际意义?
结合上节课学习的植物种子的结构与功能,思考并回答问题
(五)
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点和收获
引导学生分享这节课的收获
思考后分享
(六)习题
巩固知识点
通过ppt展示习题,并引导学生作答
思考并作答
(七)
总结
鼓励学生热爱生命科学
教师总结本次探究实验中学生的表现,并给与表现突出的学生植物种子作为奖励,鼓励学生可以像种子一样,不畏重压、不惧黑暗,执着顽强的展现出生命的魅力。
聆听
六、教学期待
探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发展科学思维和培养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探究实验看似简单,学生选择一个研究变量后能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原则设计出看似科学和严谨的实验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发生诸多问题:如如何创造黑暗环境;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在吸水后会接触到空气,水中含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含量的把控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实验实施更加科学和完善,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