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重点)
2. 培养学生学会设计控制变量,对照实验的能力。(难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通过视频《千年沉睡古莲开花》给学生极大的震撼,激发学生的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自然的引出新课。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中,通过学生复习回顾、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先让学生展示只有一组对照的实验设计,再进一步掌握多组对照实验的设计。通过知识梯度由简到难的自然过渡,能有效的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师生课前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
视频或图片
《千年沉睡古莲开花
-寿命最长的种子》
1951年人们在辽宁省普兰店发现了埋藏于1000年前的古莲子,1953年,北京植物园的专家对古莲子光滑坚硬的外壳进行扎空、浸水处理,播种后最终古莲子奇迹般的的生根发芽,开出了粉红色的美丽荷花。
提出问题:种子为什么可以存活这么久?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观看视频资料
引发思考
通过经历千年沧桑的古莲子,经过处理后,奇迹般的生根发芽开花,这给学生极大的震撼,激发学生的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自然的引出新课。
展示目标
1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读标识标
使学生明确目标
循序渐进
突破难点
20分钟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问题导入:很多同学播种过种子,或见过农民播种,请问同学们,在播种时应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松土 浇水
教师补充:
1.一般在沙漠和北极播种种子不会萌发是因为沙漠里缺水、北极太冷。
2.冬天在大棚里也可以播种,是因为大棚的温度适宜
教师引导: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对播种非常的有经验。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种子在什么环境下才能萌发?
教师板书: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进一步引导:我们怎样验证种子萌发需要这些条件呢?
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第一步:复习回顾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其它实验条件都相同。
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过程:任意选定一个或多个条件作变量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需要来选取材料用具,实施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
1.种子的数量不能太少,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注入适量的水与过量的水,变量是空气,不是水的多少,因为水淹没种子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第三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展示课前的实验结果:描述实验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过程、得出结论)
第四步: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设计过程。
教师提问:
1.甲丙能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2.如果没有乙瓶可以么?
3.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如何探究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呢?光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何探究?
师生共同总结: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各抒己见:
1.春天播种,说明播种必须温度适宜;
2.播种小麦之前要耕地松土,说明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
3.种花时要浇点水,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4.播种时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
……
学生设想:
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兴趣组展示:有水 无水
强调:变量是有水无水;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小组展示:
课本第21页,图4.1-18
甲乙为一组对照,变量:空气,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丙乙为一组对照:变量:水分,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学生回答:
1.不能,因为有两个变量。
2.不可以。因为甲丙都与乙做对照。
3.适宜的温度也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计丁瓶与乙瓶条件一样,把丁瓶放入冰箱里,这样丁瓶与乙瓶有形成一组对照。
通过列举自己做过或见过播种的事例,分析这样播种的原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
整个探究实验过程始终如一的贯穿着单一的变量的实验设计思路。教学的难度层层深入,从开始教师的引导,到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最后小组展示设计结果,一环扣一环教会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教师大胆放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的验证实验改成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做实验。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展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通过展示辩论,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明显锻炼;同时会加深对探究实验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加深对设计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拓展探究的深度,如温度、阳光等变量的探究。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10分钟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过渡:环境条件都满足了,种子就一定会萌发吗?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进行生命教育,感知种子萌发的不易。
师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知识拓展、首尾呼应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是,完整的、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原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休眠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抵抗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千年沉睡的古莲子,为什么千年不死?原因是古莲子表面有一层不透水也不透气的种皮,使种子在缺水缺氧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
学生回答:
不是,应选择粒大饱满,完整有活力胚的种子。
【针对练习】
下面四粒种子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是
A.
B.
C.
D.
学生开阔视野、认真听讲
创设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同时进行生命教育。
课堂小结
约2分钟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学习目标完成了吗?
学生回答
回顾总结,条理化、系统化。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9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1. 将食用的大米种在土壤里,条件适宜时 发芽,因为 。
2. 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提出合理的假设:
资料一: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雨,则不用,浇水也可以播种;而在过于潮湿的地里播种,则种子不会萌发,反而会造成种子霉烂。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资料二:许多农作物一定要在春天播种,而在天寒地冻时不适宜播种。你的假设是:________ _____。
资料三:种植农作物播种前往往要先松土,使土壤内有充足的空气。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_____。
B类:
1.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瓶子编号
种子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
(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
A
1
适量水,20℃
B
1
无水,20℃
C
1
适量水,0℃
D
1
水将种子淹没,20℃
⑴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
____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⑵预计萌发状况最好的是______号瓶
中的种子。
⑶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应用________(填字母)两瓶做对照
实验。
⑷A瓶和D瓶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
是___________,对这组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⑸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 _____。
⑹如果A瓶中的种子未萌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_。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进行教师抽批和学生互纠。
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做题的规范性与答题速度。 尽量做到当堂完成,当堂面批,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1)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量水分
1、外界条件 充足空气
适宜的温度
胚是完整、有生命力的
2、自身条件
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展示时最好按探究活动的六个环节说出,尤其是制定计划,因为会设计,操作是很简单的。
2、学生普遍对完全浸没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空气不充足有迷惑,可以通过提示学生回顾七年级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到被淹死的原因、或干脆给学生提供有关数据的表格。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体现课改新理念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小组合作真实有效(充分表现在好几个小组两代表展示时遇到其他小组同学质疑时,主动上台解答,或据理力争坚持自己小组的观点、或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下有所感悟进行完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