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初中 屈菊婷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观察草履虫两个实验,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本节课只进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
(二)学情分析:
有利: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并且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大概了解了什么是细胞。
不利: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但本节课需要分组实验,动手操作,学生独立制作装片是第一次,所以教师要做好示范,以利于学生的准确操作,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探究、合作、归纳、概括,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的名称,但并不知道细胞的结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时,要让学生及时与教科书中的插图对照学习,得到“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说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通过探究活动,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及进一步练习画细胞结构图的技能。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老师的带领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教学难点:识别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洋葱、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图片引入,认识细胞
教师活动:
1、展示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软木塞细胞图片。
2、提出问题:你们想看到细胞吗?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3、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欣赏图片。
2、对如何看到细胞进行猜想和大胆假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细胞的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二】合作探究,层层深入:小组分工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完成生物绘图,建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学会生物绘图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制作两种临时装片的步骤。
2、进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按照提纲有序进行实验,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指导。
3、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对重难点和有疑问的问题进行精讲,突破重难点。
4、组织学生展示绘图结果。
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教材,分别用一个字归纳实验步骤,填写学案。
2、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分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3、选取视野中自己最满意的一个细胞,按照生物绘图的要求在学案上把它真实地绘制出来。
师生总结: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擦→滴→取→涂→盖→染。
设计意图:通过学案导学,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实验,避免临时装片效果不佳;通过展示生物绘图结果,建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学会生物绘图的方法。
【活动三】对比结构,拓展思维
教师活动:
1、教师设疑:通过我们的绘图,你们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对比图1.2-4,完成学案。
学生活动:
1、结合图1.2-4,填写学案。
2、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读图,比较结构的异同,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素质。
【活动四】盘点收获,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连贯的知识脉络。
学生活动:
理清思路,梳理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知识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建构概念。
六、教学反思
为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然后让学生充分实验,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现场直播、爱科学显微镜,拍照上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基础知识得到落实,实验技能得意提高,民主氛围得以形成,合作意识得到提高,学生思维得到展开,生物观点得到强化。
附:板书设计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 清水 展
擦→滴 取 盖 染
生理盐水 涂
动物:
共同结构
植 细胞膜 动
物 细胞质 物
细 细胞核 细
胞 胞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