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食品保存
教案
【教材分析】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食品保存》,本节课有食品贮存的原理和方法两个问题.首先通过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探索食品保鲜的措施.不同食品的保鲜应采取不同的贮存方法,选取最佳的贮存方案,在生活中加以利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学生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发酵技术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能更容易对食品的腐败原因有所了解,在次基础上,如何保存食品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又一重点,由于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会更简单、更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二)教学难点:
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幻灯片)收集一些有关食物腐败的图片和食物.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保存食物的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乳酸发酵的条件与原理是什么?
2.酒精发酵的条件与原理是什么?
3.白酒酿制的过程包括哪四个环节?
4.在白酒酿制过程中需要几种微生物?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温故知新.复习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二、新课导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
贵妃要吃上新鲜的荔枝,必须快马运送,否则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引入,和实际相联系,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师讲解:知识点一、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腐败现象,说明食品腐败是常见的.
2.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课前完成探究实验: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
1.提出问题:食品为什么会腐败变质?
2.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新鲜澄清的肉汤,试管,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试管塞,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
①取三支相同的洁净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肉汤.
②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分别塞住试管口.
③用酒精灯加热3支试管至煮沸3—5min,然后自然冷却.
④将其中一支带有直玻璃管的试管放入冰箱冷藏室,另两支试管同时放在温暖处.
4._____________:
每天观察记录.七天后汇总,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外面的两支试管的变量是什么?哪支先变质,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冰箱里的试管和外面的直玻璃管的变 量是什么?谁先变质?说明了什么问题?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达交流:你认为冰箱里的肉汤会不会变质?为什么?
总结: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由菌类大量繁殖引起的,包括细菌、真菌和霉菌等.那么如何鉴别和预防就是我们要继续探究的问题.幻灯片展示食品腐败的鉴别方法.
A.粮谷类:霉菌污染,颜色发灰发绿,霉变气味.
B.肉类:臭味、颜色发暗、表面污秽、弹性降低,切面灰暗粘刀.
C.淀粉类食品:变酸,“馊味”.
D.鱼类:臭味、鱼鳞脱落、眼球凹陷、腹部膨胀等.
E.鲜奶:变酸,蛋白凝固出现‘奶豆腐’现象.
F.罐头类:敲击罐头壁发出空洞.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食品腐败原因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的知识.
知识点二、教师展示各种食品保存方法的图片,学生思考回答:
下面请一个同学总结一下食物腐败的原因与食物保存的原理.
学生: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食物保存的原理是要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出示食物腐败的过一些图片:
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保存食物,课前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与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并发言
学生:腌渍、放冰箱、晒干、风干,能够帮助我们延长食物储存时间,正是由于采用了适当的方法,我们才能够吃到新鲜的食品.
教师总结:
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外,还有一些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
多媒体演示(播放古老的食品保存法)
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布置课后探究活动:收获大批蔬菜时,一般要采用储藏或加工称食品的方法来保存,探究当地的一种蔬菜的保存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自己的同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信心.
四、名师解惑:
1.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和温度过高 B.食品贮存的方法
C.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D.食品的含水量过大
2.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①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②晒干食品
③高温处理食品 ④抑制食品内的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年腐败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食品腐败我们必须尽可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控制环境温度,调节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通过不同的方法防止食品的腐败.
设计意图: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气调储藏保鲜技术
原理:能控制食品储藏环境其他的组成,如增加环境气体中二氧化碳、氮比例,降低氧气比例,控制食品变质的因素,可达到延长食品保鲜或保藏期的目的.
7、作业布置:完成课后巩固提高练习和新课导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食品保存
一、食物腐败的原因: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食物保存的原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食品保存方法。
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日常普遍的现象入手,将探究活动和课外调查相结合,剖析了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从而总结出防止食物变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让学生感受理解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附答案和解析:
例题1.解析: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答案:C
例题2.解析: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