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21:2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重点)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难点)
(二)能力目标:
.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讨论分析,能够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重点:对于伞藻的嫁接实验,借助多媒体动画,说明实验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伞帽的发育与各部分结构的关系,得出控制生物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内,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结论,重点于是迎刃而解。
难点:突破可以分步进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部分,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染色体图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各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异同,从而得出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且形态相似的染色体;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则不相同。对DNA的分子结构以及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可充分的利用模型,发挥其直观作用。从而进一步推理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染色体、DNA、基因等大分子物质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李荣浩的《爸爸妈妈》这首歌,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气氛。
展示图片:
通过图片引出概念知识。
这种相似的现象属于遗传。
何为遗传?生物之间存在相似现象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接下来咱们通过学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熟悉的明星,王宝强母子俩,他们属于亲代与子代。本班学生沈文靖和其双胞胎兄弟俩属于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物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师生共同总结遗传的概念:在生物学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一、走进细胞核
【过渡】: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都存在遗传的现象,所以说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的遗传物质到底存在哪儿呢?科学家通过伞藻嫁接实验得出结论。
同学们合作讨论将实验结果展示在学案上。并请一组同学上台用模型展示嫁接过程,再请另一组同学在上面展示实验结果。
认真观察科学家的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当伞藻A和伞藻B相互交换嫁接一段细胞质后,发育后伞帽的形状有没有改变?说明什么?
学生说两幅图片中人物有相似的地方。www.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展示实验模型,找相似点,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以一首音乐开场,学生通过观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注意力,从而导入课题。
联系学生的自身情况,学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1、设计实验:证明伞藻的伞帽形状、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教师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异。
在推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多媒体演示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实验,呈现结果,得出结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板书)
2、咱们再亲眼目睹一下细胞核移植的过程,播放伞藻细胞核移植动画,验证预测现象是否正确。
二、认识染色体
【过渡】:通过刚才的试验咱们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那么遗传物质到底存在于细胞核的什么位置?
科学家通过对洋葱分裂根尖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绝大多数生物的细胞中有染色体,从而得出染色体的概念。
【提出问题】不同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图片,染色体的构成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几幅染色体的图片,小组交流从图片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情境:科学家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
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等多种方法处理,获得了这些图片,你能通过图片获得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结构相似;不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不同。同种生物体内染色体数目稳定,如果不稳定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出示染色体异常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同种生物体内染色体数目相同意义。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

13
对染色体多一条,导致先天性裂唇
)
(
三体综合症患儿
)
【过渡】染色体对生物的传宗接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构成染色体的两部分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谁又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呢?下面咱们通过动手制作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模型得出结论。噬菌体也是和染色体的组成一样包括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
利用同屏软件展示学生模型作品,并让同学进行讲解。
然后播放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动画,进行验证。(学生观看得很认真也很感兴趣)
师生共同总结:DNA是遗传物质,由于大多数生物体内存在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板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过渡】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
三、了解DNA,解析基因
【过渡】咱们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
认真观察图片,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描述DNA分子结构
2、在DNA分子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什么?
3、基因有什么作用?
【总结强调】(1)双螺旋结构
(2)叫做基因
(3)不同的基因蕴含着生物的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学生认识了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制作模型、图解等)表达四者的位置关系,进行归纳知识。小组交流合作,积极讨论。教师巡视,并利用同屏软件展示学生模型作品,并让同学进行讲解。
总结:一个体细胞中有一个细胞核,23对染色体,46个DNA分子,许多个基因。在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保证了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稳定的遗传信息。
【过渡】知识梳理。找两位同学进行知识梳理。老师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出示小结。
根据背景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学生描述出染色体的概念
学生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观点
1.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2.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
3.不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形态不相似。
4.染色体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小组之间展开积极的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模型,积极讨论
学生观看动画认同DNA是遗传物质
学生观察DNA分子模式图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四者的位置关系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彩纸)制作模型,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或者:
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明白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的数量关系。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去解答
得出结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开启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总结能力
引出染色体这一名词,认识染色体
观察、总结获得信息
推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既降低难度,又利于学生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
前后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利于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生物科学思维的形成
归纳梳理
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收获。﹙课堂气氛活跃﹚
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当堂训练
大显身手:
1.下列对于DNA和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就是DNA
B.DNA里含有很多基因
C.DNA是双链,基因是单链
D.DNA里的每一片断都是基因
2.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所列各概念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3.如图为伞藻的嫁接实验示意图,分析伞帽形状发育与各部分结构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嫁接后伞藻B长出的伞帽形状与原来的形状 
 .伞帽形状发育是否受嫁接部分的影响? 
 .
(2)如果对伞藻A和伞藻B相互进行细胞核移植,移植后的伞藻A长出的伞帽形状与 
 一致.
(3)该实验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