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21: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细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
2、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和解读科学实验,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
3、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法,认识细菌的各个结构,在学生拼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图文转换的能力和生物学绘图的能力。通过对比观察动、植物细胞示意图和细菌结构示意图,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异同点,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4、通过计算,了解细菌的快速生殖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后,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理性思维、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使学生认同核心素养的内容。
2、通过学习细菌的生殖,认同勤洗手的必要性,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学难点
1、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3、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重难点突破方案:
1、通过实验动画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变量只有一个——细菌,所以说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就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研究。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中理解细菌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在学生自己动手拼图的过程中,明确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在标注结构名称时,进一步提高图文转换的能力,并且形象的展示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最后,通过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细菌的异同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3、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出细菌的生殖规律,在用技能训练巩固分裂生殖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细菌发现的过程的资料,整理收集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殖、芽孢的图片,巴斯德实验的动画,细菌结构的拼图,动物细胞结构图,植物细胞结构图,细菌生殖过程的动画,有关细菌的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三、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鞭毛、荚膜
四、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钉子随处可见,可就是这种非常普通的钉子所造成的不起眼的小伤,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这里有一个相关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这就是让彭先生有生命危险的破伤风杆菌,请同学们看看这枚普通的钉子,你用肉眼看到破伤风杆菌的存在了吗?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第二节
细菌)
二、细菌发现的过程
既然同学们用肉眼看不到细菌的存在,那么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板书:一、细菌的发现)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放大275倍的显微镜,观察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时,看到了一些球状、杆状、螺旋状的细菌,记录下来后发到了英国的皇家学会,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轰动,连英国女王都想去他家看看。自此,人们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可是100多年过去了,虽然人们知道加热煮沸过的新鲜的肉汤混浊变质是由细菌产生的,但却不知道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的主流思想是自然发生论。也就是说,肉汤里自然就能产生细菌,自然发生论的观点还包括腐肉生蛆,就是肉放久了自然就生虫了,现在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可在当时,就连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也相信自然发生论,但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却产生了质疑,他巧妙的用鹅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他把盛肉汤的直颈的烧瓶用热熔技术变成了鹅颈瓶,然后加热鹅颈瓶中的肉汤,一年后肉汤仍然澄清,可是打断瓶颈,仅仅一天后,肉汤就混浊了。请问,为什么放置了一年的肉汤没有变质?鹅颈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加热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的结果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后来,巴斯德又相继发现了做酸奶、泡菜的乳酸菌,做馒头、面包的酵母菌,还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杀菌彻底、营养保存全面的巴氏消毒法。在巴斯德以前,人们不重视对手术器具的消毒,术后一旦感染,就用烙铁去烫,病人非常痛苦,而且死亡率高,巴斯德提出了防止外科手术感染的方法。介于他突出的贡献,被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学习了细菌发现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到,科学的发现需要缜密的思维,科学的、理性的质疑,还需要借助于一些科学手段或工具。
三、细菌的形态
既然,科学的发现要借助于一些工具,现在请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钉子,看看能否看到细菌?(板书:二、细菌的形态)这颗钉子上面,有没有细菌呢?下面请看,这枚钉子在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图片,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个形象的对比,一颗小米粒,等于10亿个细菌排列堆积在一起,所以,用肉眼和放大镜都看不到细菌的存在,而是要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镜。下面是一些显微镜下拍摄的细菌的图片,不难发现,有些细菌单独存在,有些成链状或团状,但是其中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请根据图片归纳细菌的外部形态有哪几种?
四、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形态虽有不同,可是却有着相同的结构,下面请同学们参考P73的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完成以下内容:1、认识细菌的结构及功能。2、完成细菌结构的拼图,并标注结构名称。3、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并完成导学案。(板书:三、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结构及功能
DNA——是遗传物质
细胞质——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荚膜——保护,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鞭毛——运动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而鞭毛和荚膜是有些细菌才具有的特殊的结构。
2、细菌结构的拼图
动物细胞示意图
植物细胞示意图
3、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菌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成形的细胞核
特有结构
营养方式
植物细胞大都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为自养,而动物细胞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动物细胞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同理,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营养方式也是异养。
动植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细菌结构简单,个体微小,有没有自我保护的机制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以度过不良环境,待环境适宜时,又可萌发成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细菌的生殖方式。
五、细菌的生殖
细菌个体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观察细菌生殖过程的动画,总结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板书:四、细菌的生殖)
细菌分裂的过程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以此类推,第n次细菌分裂成2n个,如果分裂前有a个细菌,那么计算细菌分裂的公式为a×2n。通过技能训练,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
据统计,手上残留的细菌在洗手前有54万个,清水洗手后有17万个,洗手液洗手后有5万个,而用“六步洗手法”洗完就只有200个,请同学们跟着“六步洗手法”一起做一遍吧(播放视频)。由于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同学们不仅要勤洗手,勤换衣,搞好个人卫生;还要注意不随意乱丢垃圾,保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的生活习惯。可是细菌无处不在,它们一直生活在我们左右,教室里,课桌上,空气中,甚至是我们的身体里。如果像彭先生那样,不小心被铁钉扎伤,当伤口较深时,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破伤风呢?(播放视频)
六、讨论
今天我们了解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生物——细菌,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菌分布的如此广泛了吗?这与它们的哪些特点有关呢?繁殖速度快,能形成芽孢以度过不良环境,个体微小,易被携带。因此,细菌广泛的分布在生物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