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7 07: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坐落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
哥市乔治广场的詹姆斯·瓦特
铜像(1832年修建) 。
爱迪生(1847—1931),美
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
2000多种发明。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
——《大国崛起》
1、你知道它是谁么?
2、文中的“现代社会”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棉纺织业

织布
飞梭
纺纱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骡机

水力织布机

采矿、冶金业

动力工业
纽可门蒸汽机
交通运输业
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2





第一次工业革命简况


















从图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1、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2、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
3、发明创造:“实践”型、基本上英国“一枝独秀”
4、轻工业为主

1765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西方文明史》:“如果没有蒸汽机,就不会有我们所描述的那样的大规模的工业扩展。”
  恩格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
蒸汽机的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蒸汽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近水建厂  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3)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4)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前期的英国 19世纪前期的中国
VS
然而,就在英帝国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大国崛起》
请问:材料中“新的太阳”是指谁?除了它,还有哪个国家也威胁着“日不落帝国”,是如何表现的?

发明 发明者 特点/功能 意义/作用
电磁感应 英国法拉第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广泛应用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动机 俄国雅可比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发电机 德国西门子 制成发电机
电动机 比利时格拉姆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发电站 美国爱迪生 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汽油内燃机 德国卡尔本茨 汽油内燃机  对交通运输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对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德国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柴油内燃机 德国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简况
从表格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1、德国和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2、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3、发明创造:“科”“技”结合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百花齐 放”
4、重工业为主等 ......

(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
(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渐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探究一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描写工业革
命时期的英国,指出: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
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科技成果?
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到1800年时,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又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铁已丰富和便宜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因而,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也进入了钢铁时代。——《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民版必修二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
例题: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A
有利于确立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冲击了旧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人教版《历史》必修Ⅲ
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便捷、丰富


铁路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间就是金钱;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律,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
——《英国通史》

改变了思维模式:守时、守纪
 十九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环境污染
材料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贫富分化加剧
材料
庞大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转,这位工人弯着腰,以固定的方式用扳手拧紧螺母。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零件,失去了自己的思维。虽然创造的财富增加了,工人们却失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由。

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剧
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不仅大大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还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人民版必修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共产党宣言》
世界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亚非拉地区开始近代化


1900年,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 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这一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也有一次集体亮相,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人参观了大国们展示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
——《大国崛起》解说词

  
殖民侵略
(1)经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物质文明)
(2)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文明)
(3)社会生活:城市化,生活更便捷、丰富
(精神文明)
(4)世界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亚非拉地区开始近代化
工业化
城市化
民主化
整体化
近代化
多样化
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
(5)新技术的运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更加隐蔽;
(6)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淡漠等社会问题;
(7)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
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人类文明的引擎

发明大王 : 爱迪生
爱迪生(Edison)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
美国专利第223898号:电灯
劳累的爱迪生在实验室的长椅上打盹。
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月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感悟历史:
思考:一位仅仅读了三个月小学而辍学的爱迪生,他凭什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发明?



厉害了!我的国!全球首次,我国“可燃冰” 试采成功

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1、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C)
2、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