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的遗传》教案
北京景山学校广二中实验学校 熊子娟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八年级(上学期)
教材版本:济南版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带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找出自己与父母的异同点。
准备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认识生物的性状。
二、【教学课题】性状的遗传
三、[教材分析] :
《性状的遗传》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本节难度较大,大纲安排2课时完成。本节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与性状遗传。第一部分生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知识点;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中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即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亲代和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问题近年来更加大了考试的深度与难度。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能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亲代和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教学目标]:www.renjiaoshe.com
知识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判断一对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2.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人真正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
五、[教学思路]:
第一部分生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知识点,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教师对关键词进行点拨,再利用跟踪练习检测学生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讨论和纠错,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中的三个知识点:前两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彩图,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来掌握。而第三个知识点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遗传图解,对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步骤要求、规范标准都不太清楚,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在授课时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在黑板上演示和解读正确书写遗传图解的全过程,按“亲代——生殖细胞——后代——性状表现”四个步骤依次完成,并且不能漏掉交配符号和箭头,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和计算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并进一步明确亲代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在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 ,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 控制的
2.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 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包含 个基因.
3.仔细观察你自己与你的爸爸或妈妈有哪些相似之处? 。 你的爸爸或妈妈传给你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一)生物的性状
(学习要求:仔细研读课本内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2、什么是相对性状?举例说明。
跟踪练习:
1.下列所述不属于性状的是( )。
A.皮肤的颜色 B.人的血型 C.耳垂的有无 D.衣服的颜色
2、有些同学认为,“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以及“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都可以看作是相对性状。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二)基因与性状的遗传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再组内探究。)
1、请结合图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豌豆和鹦鹉的相对性状分别是什么?
(2)亲代和后代中各表现出哪些性状?
2、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观察84页染色体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成对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吗?
(2)成对的两个基因在两条染色体上的位置对应吗?
(3)图中的每对基因的英文表示有什么不同?
3、请大家阅读课本P84最后一段和P85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相对性状分为 和 两种。
(2)控制性状的基因分为 和 两种.它们与一对相对性状有何关系?这两种基因分别用英文字母如何表示?
(3)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组成为 的人表现为有耳垂,基因组成为 的人表现为无耳垂。
4、人的双眼皮(A)和单眼皮(a)是一对相对性状,用遗传图解说明 “父母都是双眼皮,为何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三、展示交流(各组选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并提出疑难问题和困惑)四、精讲点拨:
1、写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以第4题为例,详细讲明遗传图解的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
2、质疑释疑:集中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困惑
五、巩固检测
(一)、归纳总结
(二)、当堂检测:(每题2分,共10分)
1.下图是体细胞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2.一只白色的公羊与一只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为白色。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A.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B.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只是没有表现
C.黑色母羊的基因型一定是Bb D.所生小羊的基因型全部为BB型
3.下列有关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可能都是显性的
D.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B小红和小丽都是双眼皮
C狗的长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5、人的高鼻梁(A)和矮鼻梁 (a)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亲代都是高鼻梁,其基因组成均为A a,(1)试用遗传图解的方式推出他们后代的基因组成。
(2)他们生一个高鼻梁孩子的几率是 。
(三)、反馈纠正:
(四)、学后反思
【课后提升】
(通过你对本节课的认真学习,相信你一定会顺利完成下列作业! )
1、羊毛的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方式与性别无关.若用B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b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请根据下表分析回答:
亲本
后代
雌
雄
第一对
黑羊
白羊
白羊(6只)
黑羊(7只)
第二对
白羊
白羊
白羊(7只)
黑羊(4只)
(1)第二对杂交组合中亲本白羊的基因型是 。
(2)请写出第一对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板书设计]:
2、绘出本节的知识树
【教后反思】
《性状的遗传》是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难度较大的一节,本节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与性状遗传。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问题近年来更加大了考试的深度与难度。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第一部分生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知识点,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教师对关键词进行点拨,再利用跟踪练习检测学生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讨论和纠错,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中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即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亲代和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前两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彩图,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来掌握。而第三个知识点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遗传图解,对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步骤要求、规范标准都不太清楚,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在授课时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在黑板上演示和解读正确书写遗传图解的全过程,按“亲代——生殖细胞——后代——性状表现”四个步骤依次完成,并且不能漏掉交配符号和箭头,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和计算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并进一步明确亲代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并进行当堂检测:题目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目标检测本节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题目中尽量涵盖本节的五个知识点。测试完成后,当堂进行组内互批,然后纠错巩固。选做题属能力提高题,主要是让优生有发挥特长的平台,有展示自我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