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地球运动——第④课时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五带(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地球运动——第④课时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五带(共7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07 17: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运动
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主要内容: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三、四季更替
四、五带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概念:昼弧是指纬线位于白昼的部分,夜弧是指纬线位于黑夜的部分。
A
B
C
30°N
(一)昼弧和夜弧
(二)昼夜长短
1、表示: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这个地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关系来表示。
A
B
C
30°N
2、昼夜长短的三种情况:
G
H
I
30°S
D
E
E
①:昼长夜短,如图30°N上的昼夜情况
②:昼夜等长,如图赤道上的昼夜情况
③:昼短夜长,如图30°S上的昼夜情况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反之)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全球昼夜平分
全球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极夜
直射点北移
直射点南移
直射点北移
直射点南移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长、夜变短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练习册P21)
①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都为12小时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②夏至日:北半球达到昼最长、也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③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都为12小时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④冬至日:北半球达到昼最短、也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
(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
(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北或南),则哪个半球就会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2、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
(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3、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北或南)移动,则哪个半球(北或南)的昼长就变长。
(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建瓯一中 林样根
5、同一条纬线上同一日里的昼夜长短相同
(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建瓯一中 林样根
6、南北半球度数相同的纬线上,昼长关于24小时互补。
(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建瓯一中 林样根
②昼长+夜长=24
①昼长=(昼弧所跨经度÷360°*)24
(五)昼夜长短相关计算
③数格子的方法判断昼长和夜长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昼长
(六)昼夜长短相关计算

春秋二分
北半球的夏至日
北半球的冬至日
(六)几种常见的昼夜视图
(六)几种常见的昼夜视图
二、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O
h
地平面
1、概念: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某地的夹角,用字母h表示。
(一)太阳高度角
(一)太阳高度角
2、取值范围:
O
h
地平面

90°
0°≤h≤90°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
(一)太阳高度角
白天: h>0
日出日落: h=0
晚上: h<0
O
h
地平面
B
A
C
D
正午




最大
(二)等太阳高度线
1、等太阳高度线概念:某一时刻,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就是等太阳高度线。
N
S
O
A
A
B
O
N
S
侧视图
正视图

30°
60°

30°
60°
(二)等太阳高度线
2、等太阳高度线变化规律:①等太阳高度线数值以太阳直射点为圆心(太阳高度角为最大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越靠近直射点越大。
N
S
O
A
A
B
O
N
S
侧视图
正视图

30°
60°

30°
60°
(二)等太阳高度线
2、等太阳高度线变化规律:②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或最外围一圈等太阳高度线)是晨昏线。
N
S
O
A
A
B
O
N
S
侧视图
正视图

30°
60°

30°
60°
(二)等太阳高度线
2、等太阳高度线变化规律:③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
N
S
O
A
A
B
O
N
S
侧视图
正视图

30°
60°

30°
60°
(二)等太阳高度线
3、等太阳高度线:其它视图。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1、概念:某地正午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用H表示。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2、计算:
∴∠H=∠1=90°-(∠4-∠3)
∵太阳光线平行
∵OA垂直于A所在地平面
∴∠1+∠2=90°
, ∠1=90°-∠2
∵∠2+∠3=∠4
∴∠2=∠4-∠3
∵∠4=A地纬度,∠3=太阳直射纬度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同理可证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点A的计算公式为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2、计算: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
3、变化规律:
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①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3、变化规律:①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
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太H达到最大,全球H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3、变化规律:①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
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各地H达到一年中最大,南半球各地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全球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3、变化规律:①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
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各地H达到一年中最大,北半球各地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全球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年变化(思考在过程中变大变小的问题)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3、变化规律:①时间相同总结
3、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冬至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H增大;夏至到东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H减小。
②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3、变化规律:②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夏至到东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H增大;东至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H减小。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①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
②楼间距:纬度与楼间距成正比
③热水器最佳夹角=90°-H
S=h/tanH
H
h
h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4、应用:
(四)太阳视运动
1、概念: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动过程。
(四)太阳视运动
2、日出日落方向判断:
①春秋分日时
除极点外,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四)太阳视运动
2、日出日落方向判断:
②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
E
W
全球除出现极夜的地方,其余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且越靠近北极点,日出日落越偏北。
(四)太阳视运动
2、日出日落方向判断:
③秋分日到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
全球除出现极夜的地方,全球其余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且越靠近南极点,日出日落越偏南。
(四)太阳视运动
2、日出日落方向判断:
④北极点出现极昼时,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⑤南极点出现极昼时,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四)太阳视运动
3、太阳视运动图的画法
第一步:画出地平面再标上方向,并画上天球弧线标上天顶。
例: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N
S
E
W
A
天顶
(四)太阳视运动
3、太阳视运动图的画法
第二步:根据日期画出光照图,并根据光照图判断出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标在天球图中。
例: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日出正东
日落正西
30°N
(四)太阳视运动
3、太阳视运动图的画法
例: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N
S
E
W
A
天顶
日落
日出
第二步:根据日期画出光照图,并根据光照图判断出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标在天球图中。
(四)太阳视运动
3、太阳视运动图的画法
第三步:根据当地纬度位置、日期先判断正午时太阳方位,再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后画出正午时太阳所在天空中的位置。
例: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H=90-|30°±0°|=60°
正午太阳方位:正南
(四)太阳视运动
3、太阳视运动图的画法
例: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N
S
E
W
A
天顶
日落
日出
正午
60°
第三步:根据当地纬度位置、日期先判断正午时太阳方位,再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后画出正午时太阳所在天空中的位置。
(四)太阳视运动
3、太阳视运动图的画法
第四步:将日出、正午、日落时的太阳位置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就画完了太阳视运动图。
例:请画出30°N某地春分日白天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
N
S
E
W
A
天顶
日落
日出
60°
(四)太阳视运动
4、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
①在赤道上观测
N
S
E
W
天顶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四)太阳视运动
②在北回归线到北极圈线之间观测
N
S
E
W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天顶
4、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
(四)太阳视运动
③在南回归线到南极圈线之间观测
N
S
E
W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天顶
4、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
(四)太阳视运动
夏至日
二分日
N
S
E
W
天顶
冬至日
④在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进行观测
4、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
(四)太阳视运动
⑤在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进行观测
N
E
W
S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天顶
A
4、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
(四)太阳视运动
⑥在北极点上进行观测
S
S
S
S
A
夏至
春秋分
天顶
4、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
(四)太阳视运动
⑦在南极点上进行观测
S
S
S
S
A
冬至
春秋分
天顶
4、不同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图
三、四季更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季更替
1、地轴是倾斜的
2、存在黄赤交角
3、太阳直射点移动
4、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
5、四季的更替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一)四季更替原因分析
(二)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含义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热量最多的季节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热量最少的季节
由冬季过渡到夏季的季节
由夏季过渡到冬季的季节
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热量
夏季
冬季
春季
秋季
依据
季节




(二)四季的划分
(1)我国传统四季:以节气中的“四立”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立春
(2月4日或5日)
立夏
(5月5日或6日)
立秋
(8月7日或8日)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1、天文四季:划分
(二)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划分
(2)欧美传统四季(北半球):以节气中的“二分二至”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二)四季的划分
2、气候四季:依据对气温的统计进行划分。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来年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
南半球
相反
特别注意
四、五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五带的形成
1、五带存在的原因:黄赤交角,使得按太阳辐射总量分为五个带。分别是热带(赤道到回归线)、南北温带回归线极圈线之间)、南北寒带(极圈线到极点)
热带
无极昼极夜
有阳光直射
(二)五带的划分依据
热 带
北极圈
南极圈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终年炎热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三)五带的气候特征
课堂小结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作业布置:
1、名校学案
2、整理笔记复习
3、预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谢谢!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