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区位选择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采掘工业
加工工业
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甘蔗
蔗糖
工业的生产过程
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
工业区位选择应实现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理想的“工业生产”:综合考虑以上各项区位因素后,选择一个“最优”的地点建厂。
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不一样,造成工业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假设A甘蔗地的甘蔗送到制糖厂加工成蔗糖后运往B市镇销售(如下图)
假如你是糖厂的老板,你认为把工厂建在哪里最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
A原料地
B市场
制糖的原料主要是甜菜和甘蔗。甘蔗的含糖率在8%~17%,甜菜的含糖率在14%~20%,即每生产1吨糖需5~7吨甜菜或6~12吨甘蔗。甘蔗在
贮藏期间,蔗糖会逐渐自然转化,在微生物的侵入下,甘蔗会发生霉烂腐败现象,影响制糖操作及糖分回收,严重腐败的无法用来制糖。
原料
运输原料
成本较高
接近
原料产地
甘蔗的茎秆含糖率约为12%~18%
原料运费 成品运费
区位选择原则
主要影响因素
“成本最低、利润最高”原则
【原料导向型工业】
A原料地
B市场
工业的区位选择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即是:
“花费最低_____、获得最高_____” 的地方
成本
利润
工业生产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制糖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
长途运输
接近
原料产地
【原料导向型工业】
A是原料地,B是市场,鲮鱼罐头厂建在哪里最合适?
A原料地
B市场
工业生产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水产品加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原麦汁浓度11°
>>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接近市场
运输成本对比 原料运费 成品运费
某鲮鱼罐头加工厂 1 0.82
某啤酒工厂 0.04 1
工业生产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啤酒工业
动力
需要大量能源
接近水电站或火电站
【动力导向型工业】
生产过程: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金属铝
工业生产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炼铝工业
电力成本 原料成本 其他成本
某啤酒铝罐的成本构成 45% 35% 20%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劳动力
需要大量
劳动力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工业生产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普通服装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转移
5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向日本转移
五种不同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优势发展地区
5.技术导向型工业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美国
“硅谷”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
技术要求高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工业生产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集成电路工业
劳动力
劳动力
技术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能源
动力
接近丰富廉价能源
电解铝工业
普通服装工业
集成电路工业
请圈出图中各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构成中比重最大的部分。
请根据你获取的信息,对表中所列工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技术
工业部门
实例 生产成本构成表(单位:%)
劳动力
工资 技术
研发 能源 原料
运输费 成品
运输费 其他
炼铝业 10 5 40 32 10 3
制衣业 35 10 10 15 15 15
集成电路业 25 40 10 5 10 10
常见工业部门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工业导向类型
导向型工业
导向型工业
导向型工业
常见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原料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市场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
劳动力
技术要求高
技术
接近原料产地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接近市场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动力
接近丰富廉价能源
制糖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啤酒业
家具制造业
电解铝工业
普通服装工业
电子装配工业
集成电路工业
原料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动力
常见工业部门 工业生产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原则 工业导向类型
导向型工业
导向型工业
导向型工业
导向型工业
导向型工业
1.下表为某企业区位成本分析比较表,阅读表格分析以下问题。
①该企业成本占比重最大的一项是 。
②该企业的布局选择应首要考虑接近 布局。
③该企业从成本角度考虑最佳选择在 地。
产品运输费
市场
④
【课堂检测】
+
+
+
28
24.50
22.50
19.50
选点 工资 燃料运输费 原料运输费 产品运输费
a 6.00 3.00 9.00 10.00
b 6.00 3.50 7.00 8.00
c 4.00 4.50 6.00 8.00
d 4.50 3.00 5.00 7.00
④若在c处建厂,最适合发展的工业是 ( )
A.炼铝厂 B.精密仪表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糖厂
【课堂检测】
+
+
+
28
24.50
22.50
19.50
选点 工资 燃料运输费 原料运输费 产品运输费
a 6.00 3.00 9.00 10.00
b 6.00 3.50 7.00 8.00
c 4.00 4.50 6.00 8.00
d 4.50 3.00 5.00 7.00
2.读水果罐头厂、服装加工厂、玻璃制造厂、炼铝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
【课堂检测】
A.①炼铝厂 ②水果罐头厂 ③服装加工厂 ④玻璃制造厂
B.①玻璃制造厂 ②炼铝厂 ③水果罐头厂 ④服装加工厂
C.①水果罐头厂 ②服装加工厂 ③炼铝厂 ④玻璃制造厂
D.①服装加工厂 ②玻璃制造厂 ③炼铝厂 ④水果罐头厂
国外一公司打算在我国某地开办一生产企业,他们在①②③④四地进行了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幅“四地生产成本柱状图”。据图分析回答1~2题。
1.从生产成本考虑,该企业厂址应选择在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企业属于( )
A.市场导向型 B.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劳动力导向型
下图为工业部门的投入因素所占比重图,读图完成3、4题。
3.③类工业最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炼铝工业 C.微电子工业 D.食品工业
4.下列最有可能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 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7.该企业从事( )
A.啤酒生产 B.汽车生产
C.钢铁生产 D.电子产品生产
8.该企业生产工厂分散在图中四个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劳动力廉价地区 B.接近能源基地
C.接近原料产地 D.接近消费市场
下图为“某国家四地区某企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2题。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回答以下2题。
9.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10.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家具制造 B.炼铝 C.精密仪表 D.制糖
铁矿石
焦煤
铁
生
焦化
烧结
钢
铸
材钢
炼钢
轧钢
钢铁的生产过程
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阅读案例1,找出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因素
鞍钢 宝钢
创建时间 50年代 80年代
职工人数 50万人 3万人
地理位置 辽东半岛 上海郊区
面临东海
煤 山西、黑龙江等地(用铁路运输)
本溪、抚顺 安徽、淮南、山西等地(用铁路、运河运输)
铁 当地 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海运)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鞍钢--原料导向型 宝钢----市场导向型
请结合课本P60的图4.5理解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表1:全球钢铁工业资料
钢铁生产投入与产出(吨) 运费率:美元/(吨·千米)
典例分析:
煤 铁 钢材
消耗量 运费率 消耗量 运费率 产出量 运费率
19世纪 5 0.06 1.24 0.04 1 0.19
20世纪初 0.99 0.06 2.80 0.04 1 0.19
现代 0.47 0.016 0.81 0.0109 1 0.12
煤炭资源
铁矿资源
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耗煤多
冶炼技术改进,耗煤量下降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巨型运输船只出现,海运成本降低
科学技术进步是决定因素
靠近
靠近
靠近
读案例1,填出下表
辽宁鞍山
上海宝山
建国前
改革开放初期
当地供应
澳大利亚、巴西等
山西、黑龙江
安徽、淮南、山西
辽 河
长 江
沈阳、大连、长春等
上海周边和国外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接近消费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 鞍钢 宝钢
地理位置
兴建时间
铁矿石来源
能源来源
水源
消费市场
2.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什么因素在起作用?起到什么作用?
科学技术进步
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使得原料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降低,可以方便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原料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科学技术
的进步
交通条件改善和
运输能力提高
工业生产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提高
工业产业对信息
的依赖程度提高
对动力和原料地依赖
减弱,缩短了生产地
和消费地之间的距离,
区位选择更灵活
促进生产规模扩大,
工业集聚;对劳动力数量
需求减少,素质要求提高
信息的通达性对工业
区位的影响增强,
市场依赖性强
总结: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原料地、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减弱
社会生产力发展
科技水平提高
市场需求变化
市场、劳动力素质、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1)工业区位的选择要注意工业的污染类型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有空气污染的工业, 其区位应考虑当地风向, 风向的判断主要依据区域位置。此外还需考虑热力环流。
欧洲西部
工
业
区
单一风向:
工业区应设置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者设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东亚季风区
季风气候区:
工业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南亚季风气候区:
风向多变区:
工业区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4.读“玫瑰风频图”(图甲)判断钢铁工业应布局在该城市(图乙)何处( )
西风风频最小
污染空气的工厂应建在城市风的范围之外
(2)个人偏好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工业惯性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政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是由于国防需要;同时在内地陆续建立一批纺织中心,以平衡性别比
我国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包括工业)迅猛发展
我国20世纪末大力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是为缩小内地与沿海经济差距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政府政策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宏观政策调整
3.从社会效益看:
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此外,近年来,广大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建厂。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乡土情感方面的因素。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1.李嘉诚在汕头投资建集装箱港口,主要是
A.环境需求 B.个人偏好
C.解决就业 D.有廉价的劳动力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政府主要考虑的是
A.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国防的需要
C.煤炭丰富,能源充足 D.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3.进行工业布局时,我国政府曾在大型重工业附近布局了一些纺织厂,其主要考虑的是
A.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国防的需要
C.平衡职工性别比例 D.当地原料丰富、市场广大
即时练习:
B
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B
政策---社会因素
C
政策---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