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级中学 马婷婷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放在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四章。在学习人类的性别遗传之前,已经学习了遗传物质、性状的遗传,并能理解简单的遗传图解。基于这些相关知识上,学生们能够利用基因决定性状,子代从父母那里获得基因的知识来参与男女性别决定的学习。课本中设计到了三大板块的内容,分别是人类染色体的传递、人类性别决定、探究实验“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在教学中可依据学情,将三个部分排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情分析
当下学生们能够接触很多的外界事物,包括神秘的“变性人”,且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后,部分初中学生的家长会选择生二胎,所以学生们对性别以及性别的决定都有极大的兴趣。探究实验的过程比较简单,且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实验结果很明显。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模拟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通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模拟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纸盒两个(分别标记母亲、父亲)、15个黄色乒乓球、5个白色乒乓球、PPT课件、Excel表格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视频引入,激发思考
教师活动:
1、播放金星变性前后的两段跳舞视频
引导学生辨认是否是同一个人,引发思考“改变外观以后是否就和普通女性完全一样了呢?”。
展示变性人和普通女性的23对染色体图。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发现两段视频是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在跳舞。
思考“改变外观以后是否就和普通女性完全一样了呢?”。
通过对比变性人的染色体,发现变性人和普通女性的染色体不一样。
设计意图:变性人是现在社会存在的现象,学生对变性人充满了好奇,从变性人的角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金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变性人。通过观看金星的视频,学生可以发现金星外观的改变。教师在此进一步提出问题:“是否改变外观以后,变性人就和普通女性一样了”由此引入人类染色体及性别决定。
【活动二】对比学习,理解记忆
教师活动:
展示男女染色体图,引导学生对比并发现第23对染色体,男女不一样,从而将23对染色体分为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其中性染色体决定男女性别。
将性染色体显微图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男女性染色体的不一样,女性性染色体为XX,男性性染色体为XY。
板书男女的染色体组成。
学生活动:
1、根据男女染色体图,对比发现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不一样
2、对比性染色体显微图,发现男性的性染色体和女性性染色体的具体差异。
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发现男女的染色体差异,所以在这里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就能够发现男女染色体的差异,以及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异。
【活动三】图解分析,层层深入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父母怎么将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母亲”生殖细胞的的染色体
2、分析子代的性别决定遗传图解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
2、学生自主分析“父亲”生殖细胞的的染色体,并展示
2、根据教师讲解的遗传图解学习子代的性别决定遗传图解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复杂的遗传图解,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分析“母亲”生殖细胞的的染色体,理清分析思路,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活动四】趣味实验,探究铺垫
教师活动:
1、教师提出趣味问题“白雪公主和王子的宝宝是男是女?”
2、介绍白雪公主和王子的“生殖细胞”,完成模拟实验探究“白雪公主和王子的宝宝”的趣味实验。
3、提出实验中出现的操作细节。
学生活动:
1、做出合理猜想
2、关注教师完成实验,学习实验操作方法。
3、讨论操作中细节,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设计趣味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学会分析实验操作中的细节,为后面的学生探究实验做铺垫。
【活动五】小组合作、模拟探究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了近两千万人,那么生男宝宝和女宝宝的机会均等吗?”引入探究活动“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回顾探究活动的步骤。
引导学生增加重复组,增加实验次数至20次。
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探究实验,巡视各组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指导。
展示学生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重男轻女”“性别鉴定”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知识回归生活。
学生活动:
1、回顾探究活动的步骤,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自主学习P104--P105的探究活动。
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展示。
用遗传图解分析生男生女概率。
分析社会现象,科学看待“生男生女”。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内分工完成探究实验,体验生男生女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生男生女也是一个随机的、机会均等的过程,并学会用遗传图解分析。
【活动六】目标反馈,检测达标
教师活动:
展示体现“不生男娃,就离婚”社会现象的漫画,激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浅谈收获,解答学生本堂课还问解决的问题,强化“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这一生物观念。
出示随堂练习,错题讲解。
学生活动:
针对重男轻女现象,根据本节课知识,说出自己的看法。
利用课本结合老师讲解,解决问题。
答题。
设计意图:社会相的一些人任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母亲生出女孩子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李洁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并在教学中渗透“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用适当的练习及时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进行查缺补漏。
六、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触外界很多新鲜事物,对变性人充满了好奇,用变性人的染色体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层层递进分析男性女性染色体的差异,以及X和Y染色体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在分析人类染色体遗传的过程中,将男性染色体记为“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的染色体记为“22对常染色体+XX”,让学生能够清晰感知人类染色体遗传的过程,以及人类性别决定的过程。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通过情景创设,示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通过完整的探究实验,体验染色体遗传过程,得到生男生女的比例,并能够分析出原因.通过回归生活的两个问题,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