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化学必修2第二章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化学必修2第二章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10 10: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高中鲁教版 化学(必修2)
 
  第3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化学反应的利用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2.通过看图片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交流 研讨”
1、“即热饭盒”的原理?
2、“铝热反应”为何能焊接钢轨?
得出结论:化学能→热能
Cu
Zn




稀硫酸

e-
H+
e-
H+
H
H
H2
Zn2+
1.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一、原电池
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发生转,
Cu片上有气泡产生
1: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并串联一个电流计,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一: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困惑:铜片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是由H+得电子生成的,铜片上的电子从何而来?
现象二:电流表指针偏转
可知:外电路中产生电流
1.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一、原电池
2、原电池工作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3.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第一组实验
(有)
(有)
(有)
(没有)
3.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有)
(没有)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第二组实验
3.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组实验
(有)
(没有)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注意:首先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a.两种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
b.电极材料插入电解质溶液。
c.能形成闭合回路。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如何判定原电池的两极?
判断依据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电子流向
离子移动
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
如何判定原电池的两极?
判断依据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石墨
电子流向 电子流出极 电子流入极
离子移动 阴离子移向的极 阳离子移向的极
发生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现象 溶解的极 增重或有气泡冒出的极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
C、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D
2、关于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是正极,铜是负极
B、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C、负极的反应为: 2H++2e-==H2↑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升高
D
1、什么是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4、两极的判断?
知识小结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正负极
(2)电极反应
(3)电子、电流、离子的流向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电极
②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