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山东省济南甸柳第一中学分校(济南市历下区明德中学) 刘海燕
课 题课 时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1课时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概述呼吸运动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模型、示意图等,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通过模拟呼吸运动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学习、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肺泡的结构特点,肺泡是气体交换的部位,知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法学法
翻转课堂、指导答疑、难点讲解
自主学习、个人模型讲解、小组模型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小组讨论、课堂小测等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课前准备:呼吸运动模型教具、课件、视频资料
序幕:呼吸运动微视频播放、实时报道
引入:展示PPT图片资料:设置“猜猜看”环节——瑞典人水下憋气22分钟,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以此引入课题,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并板书章节课题。
【过渡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问题设置:
1.呼吸系统包括哪两部分?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主要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补充讲解。检测学生读图能力。
问题设置: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体验呼吸道的作用。
*指导学生总结: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鼻腔内有鼻毛、黏膜、毛细血管等,也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肺泡模型和肺泡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理解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
1、肺泡数目很多。
2、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
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过渡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那么它是如何完成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呢?
指导学生体验呼吸动作,了解呼吸运动的概念。
【过渡三】呼吸运动
【模拟一】肋间肌舒缩
教师讲解:胸廓的组成。
指导学生:上台讲解肋间肌舒缩模型的模拟结构。
难点突破:教师利用呼吸运动模型教具,指导学生做深呼吸运动,并讲解——
肋间肌舒缩时胸骨和肋骨的运动以及胸腔容积的变化。
【过渡四】呼吸运动
【模拟二】膈肌舒缩
*师生共同探讨:模拟膈肌的舒缩引起肺容积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1、展示模型:指导学生理解膈肌舒缩引起肺容积的变化。
2、补充讲解:气压与体积的关系:举例说明(学生当作空气分子,由小的空间到大的空间,感觉身体压力的变小,反之变大。
3、师生总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变大、肺扩张、肺内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变小、肺回缩、肺内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出肺,完成呼气。
4、板书思维导图。
【过渡五】:填表检测:检查学生理解识记情况。
【过渡六】:视野拓展:肺活量的测定
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通过测定肺活量能表示一个人肺的通气能力。
【过渡七】师生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过渡八】练习巩固
课前准备:
1、观看本节呼吸运动微视频;
2、小组合作制作呼吸运动模型。
学生上台播报“爱耳日”有关内容。
通过“猜猜看”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环节一】自主学习 收获新知
观察教材P23呼吸系统示意图,结合图中文字叙述和P24第一段描述,思考并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器官。
识图回答并巩固呼吸系统的组成。
【环节二】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小组交流探讨:
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体验呼吸道的作用。
【环节三】观察思考 梳理新知
识图 并阅读教材P24第一段内容,说出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环节四】体验呼吸 感知胸廓
把手放在胸口,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了解呼吸运动的概念。
【环节五】模拟展示 思维提升
小组展示:
利用自制模型模拟呼吸运动——
1、亲历体验: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以及引起的胸腔容积的变化。
通过做深呼吸运动,感受、分析呼吸肌、胸腔的变化。
2、尝试总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上升并外展,使胸腔容积变大。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和胸骨下降并内收,使胸腔容积变小。
3、观察理解:膈肌模型教具,理解膈肌收缩和舒张时肺扩张和缩小的变化过程。尝试理解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变化。
【环节六】重新体验 解决疑点
*识图并反复体验做呼吸运动,并理解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阅读教材P25最后一段,并总结呼吸肌的舒缩引起胸廓、胸腔、肺容积、肺内压的变化,从而引起吸气和呼气。
【环节七】联系生活 视野拓展
肺活量表示一次呼吸运动中肺的最大通气能力。
【环节八】知识梳理 小结收获
【环节九】小试身手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