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测试卷(六)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赵孟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赵孟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的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选自《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尚朴理念。
B.赵孟认为,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故凡作画者,都应有古意,都应将传统文化融入画中。
C.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因此要追逐事物内在之真,包括真理、真性、真情。
D.作者认为,《淮南子》比《老子》要高明些,因为其好让不争的思想比独善其身的思想要高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举例论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认为中国文人画创作始自王维,经苏轼、赵孟、董其昌等大家们发展,成为中国文人画之一脉。
B.作者举赵孟为例,阐述他的文人画的创作观点,即“作画贵有古意”,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文人画的一个“文人”特点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作者在论证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时,先表明观点,指出文人画具有现实意义,然后举例论述文人画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再联系现实从宏观的角度谈其现实意义。
D.文中将画家赵孟与文学家韩愈放在一起,实是以韩愈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来论证赵孟“作画贵有古意”,这里赵孟的“古意”与韩愈的“道”是相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文人画画中有诗,画中有书,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几千年来,不断开创写意新境。
B.赵孟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就因为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观点,这与韩愈的散文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C.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意思就是从众生的根本利益来看待文化精神与审美。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
D.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这既符合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此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
材料二:因为10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12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将工业固废运走。固废是运走了,但留下的污染远远没有消除。当地检察院发现这一线索后,又对该公司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
以往,由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明确受损利益主体,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企业欠下的环境债就没法追讨,很多都不了了之。2017年7月《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机关可以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行为构成了极大的震慑。
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针对的都是污染环境行为。而以往,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买单治理。而现在,这些情况都大有改观。
(摘编自智春丽《环境债,休想赖》,人民网)
材料三: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三句话”耳熟能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全长约16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
2016年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再现了水清、景美、白鹭飞,不仅赢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017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等方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11月,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
(摘编自《海口日报》,2018年6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些年来,我国在重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重污染等状况并没得到根本转变。
B.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
C.瑞力杰公司由于之前对环境造成污染,被法院判决支付高达124万元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一案件对促进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D.与美舍河相似,享有“海口之眸”美誉的东西湖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都焕发出生机活力,恢复了昔日的美丽,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B.过去那种由于缺乏明确的受损利益主体和公益诉讼主体而导致欠下环境债的企业没法被追讨的现象,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将会得到极大改变。
C.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
D.由“臭水河”到海口生态名片,美舍河的变化说明治理河流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要素,摒弃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6.以上三则材料都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报道,但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多余一句话
秋 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8.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9.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伏,太安人也。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潭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却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瑙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仇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高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敕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卮。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摘编自《北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B.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C.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D.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阴,黄河南面之地。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
B.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为冀州、晋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C.至尊,皇帝的代称。此外,还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万岁爷等。
D.听事,也作“厅堂”“厅事”,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文中指官府治事之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伏擅长治军。他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领兵守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被攻下。
B.傅伏忠君不贰。周军攻克并州,面对韦孝宽和傅伏儿子的劝降,他怒斥儿子,并表示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的决心。
C.傅伏感恩自责。投降周帝后,他流着泪说自家三代吃北齐的俸禄,受到信任,北齐灭亡却不能殉职,以在天地之间活着为羞耻。
D.傅伏受到周帝器重。周帝认为他是北齐被平定后见到的唯一忠臣,把羊骨头赐给他,并赐给他金马瑙二酒钟,任命为岷州刺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5分)
(2)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
B.上片中“谁知”“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
C.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15.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在1969年,周恩来总理________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2月亲自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经过40多年________,砥砺前行,( )。其中,我国已发射风云卫星16颗,接收和应用风云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覆盖“一带一路”周边37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风云卫星________。在有气象卫星以前,我们依靠气象观测站来获取资料分析天气,由于观测站点少,地球上很大面积都是盲区,那里的天气情况我们无从知晓;有了气象卫星以后,我们不但能获取全球观测资料,而且观测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________的,通过对云系发生发展的检测,以及提供的云顶亮温等产品资料,可以识别出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通过检测陆面温度,可以判断出高温的范围以及变化。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B.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C.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了卫星资料。
D.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B.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C.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D.如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中国是其中之一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高屋建瓴 披星戴月 功不可没 有口皆碑
B.高屋建瓴 栉风沐雨 劳苦功高 有口皆碑
C.高瞻远瞩 披星戴月 劳苦功高 有耳共睹
D.高瞻远瞩 栉风沐雨 功不可没 有目共睹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招聘启事
敝校因教学需要,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专职教师四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年薪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含“五险一金”)。有想法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2345@189.com。
腾飞中学
2019年5月10日
21.下面是排污许可证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5月,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属自媒体“暴走漫画”在《英烈保护法》实施之后,公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一段丑化恶搞叶挺烈士作品《囚歌》和董存瑞烈士的视频,引起网友强烈谴责。5月24日,叶挺将军后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以此对那些公然亵渎英烈的相关责任人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该案已于9月由西安雁塔区法院公开审理。这是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由英烈家属作为原告起诉侵权者第一案。
近年来,一些歪曲历史、恶搞英烈的网络公害引发众怒:有的为了博眼球、博出位,颠覆信仰,丧失底线;有的打着“娱乐到底”“张扬个性”旗号,变着法子调侃历史,哗众取宠,谋取暴利;还有部分网络“红人”“大V”反传统、反社会动机强烈,诋毁先辈,否定历史……
作为即将高中毕业,步入成年人世界的我们,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网络公害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无数的英雄烈士?请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或社会实际,在高三最后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中说说你的故事,或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阶段质量测试卷(六)(解析版)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赵孟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赵孟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的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选自《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尚朴理念。
B.赵孟认为,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故凡作画者,都应有古意,都应将传统文化融入画中。
C.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因此要追逐事物内在之真,包括真理、真性、真情。
D.作者认为,《淮南子》比《老子》要高明些,因为其好让不争的思想比独善其身的思想要高明。
解析:选C A项,这里“此”应指上文中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B项,“画无古意……虽工无益”并非赵孟的话;D项,“《淮南子》比《老子》要高明些”,观点无中生有,其理由亦不充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举例论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认为中国文人画创作始自王维,经苏轼、赵孟、董其昌等大家们发展,成为中国文人画之一脉。
B.作者举赵孟为例,阐述他的文人画的创作观点,即“作画贵有古意”,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文人画的一个“文人”特点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作者在论证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时,先表明观点,指出文人画具有现实意义,然后举例论述文人画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再联系现实从宏观的角度谈其现实意义。
D.文中将画家赵孟与文学家韩愈放在一起,实是以韩愈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来论证赵孟“作画贵有古意”,这里赵孟的“古意”与韩愈的“道”是相通的。
解析:选A 表述不严密,选项中“文人画创作始自王维”说法不准确,文人画更早,而是自王维开始发展成文人画之一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文人画画中有诗,画中有书,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几千年来,不断开创写意新境。
B.赵孟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就因为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观点,这与韩愈的散文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
C.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意思就是从众生的根本利益来看待文化精神与审美。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
D.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这既符合中国人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选B 偷换概念,原文中是说“赵孟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因为是桥梁所以才有重要性,而选项中将原因说成是“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观点”不当;选项中“就因为”一词不符合文意,曲解文意,也过于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此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
材料二:因为10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12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将工业固废运走。固废是运走了,但留下的污染远远没有消除。当地检察院发现这一线索后,又对该公司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
以往,由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明确受损利益主体,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企业欠下的环境债就没法追讨,很多都不了了之。2017年7月《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机关可以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行为构成了极大的震慑。
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针对的都是污染环境行为。而以往,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买单治理。而现在,这些情况都大有改观。
(摘编自智春丽《环境债,休想赖》,人民网)
材料三: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三句话”耳熟能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全长约16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
2016年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再现了水清、景美、白鹭飞,不仅赢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017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等方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11月,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
(摘编自《海口日报》,2018年6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些年来,我国在重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重污染等状况并没得到根本转变。
B.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
C.瑞力杰公司由于之前对环境造成污染,被法院判决支付高达124万元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一案件对促进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D.与美舍河相似,享有“海口之眸”美誉的东西湖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都焕发出生机活力,恢复了昔日的美丽,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
解析:选B B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分析不正确,由材料来看,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现处于较好的发展阶段,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且材料一中提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并不是“居于主导地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B.过去那种由于缺乏明确的受损利益主体和公益诉讼主体而导致欠下环境债的企业没法被追讨的现象,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将会得到极大改变。
C.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
D.由“臭水河”到海口生态名片,美舍河的变化说明治理河流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要素,摒弃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解析:选C C项,“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无中生有,表述绝对。材料中只提到美舍河的污染情况,并没有提到“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都污染严重并且影响了居民生活及城市形象。况且“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也不符合客观现实。
6.以上三则材料都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报道,但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从国家层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总体介绍,强调了当前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②材料二以瑞力杰公司为反面材料,侧重从法律方面介绍了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中民事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大有改观。③材料三以美舍河、东西湖为例,侧重从正面介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典型案例以及取得的显著成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多余一句话
秋 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解析:选A 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并未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
8.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歧见。从售票员身上可以看出职业精神和服务规范缺失,自控力较差,个人素质不高等。
9.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6分)
答案: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突出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伏,太安人也。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潭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却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瑙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仇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高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敕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卮。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摘编自《北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B.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C.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D.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解析:选D “教习”的宾语是“兵马”,“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当时赏授何其薄也”的主语是“公”,“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不应断开,排除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阴,黄河南面之地。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
B.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为冀州、晋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C.至尊,皇帝的代称。此外,还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万岁爷等。
D.听事,也作“厅堂”“厅事”,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文中指官府治事之所。
解析:选B “九州”中有兖州,没有晋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伏擅长治军。他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领兵守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被攻下。
B.傅伏忠君不贰。周军攻克并州,面对韦孝宽和傅伏儿子的劝降,他怒斥儿子,并表示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的决心。
C.傅伏感恩自责。投降周帝后,他流着泪说自家三代吃北齐的俸禄,受到信任,北齐灭亡却不能殉职,以在天地之间活着为羞耻。
D.傅伏受到周帝器重。周帝认为他是北齐被平定后见到的唯一忠臣,把羊骨头赐给他,并赐给他金马瑙二酒钟,任命为岷州刺史。
解析:选D “赐给他金马瑙二酒钟”分析不当,“金马瑙二酒钟”是劝他投降时的信物,赐给他的是“金酒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5分)
(2)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5分)
答案:(1)敌军已经疲惫不堪,希望得到两千精锐骑兵去追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
(2)如果马上给你一个高官,恐怕归降的人会动心,努力尽忠,不愁得不到富贵。
【参考译文】
傅伏,是太安人。傅伏年少时就在军中,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进攻河阴地区,傅伏从永桥领兵跟从,趁夜间渡河,入驻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攻下,救兵赶到救援,周军退走。傅伏对行台乞伏贵和说:“敌军已经疲惫不堪,希望得到两千精锐骑兵去追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贵和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北齐后主武平六年,傅伏任东雍州刺史,正赶上周兵前来攻打,傅伏出兵交战,击退了他们。周军攻克晋州,俘虏了行台尉相贵,用他的名义招降傅伏,傅伏没有投降。后主亲自领兵救援晋州,任命傅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前来进攻,被傅伏击退。周军攻克并州,派韦孝宽和傅伏的儿子傅世宽一起来劝降说:“并州已经被攻下,所以请你的儿子来报告,你应该见机行事,赶快归顺。”如果归顺,就任命做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立即给授官文书,并用两酒钟的金玛瑙作为凭证。傅伏没有接受,对韦孝宽说:“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我儿子作为臣子不能尽忠,作为人子不能行孝,被人们仇恨,希望你马上杀了他,用来号令天下。”
周帝从邺地回到晋州,派高阿那肱等一百多人到汾水边招降傅伏。傅伏走出军帐在河对岸见面,问皇上现在在哪里。高阿那肱说:“已经被捉获了,从别的道路入关了。”傅伏仰天大哭,率领众人进入城中,在官衙大厅前向北悲伤痛哭,哭了很久,然后投降。周帝召见他说:“为什么不早点归顺呢?”他流着泪回答说:“我家三代吃齐国的俸禄,受到如此信任,国家灭亡却不能殉职,以在天地之间活着为羞耻。”周帝亲自拉着他的手说:“作臣子的就应该这样。我平定齐国,仅见到了你一个忠臣。”于是皇上自己吃了一根羊的肋骨,把骨头赐给傅伏,说:“骨头亲密肉疏松,所以把骨头交给你。”于是把他领到另一处一起吃饭,让他在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对他说:“如果马上给你一个高官,恐怕归降的人会动心,努力尽忠,不愁得不到富贵。”又问他,以前救援河阴时得到什么赏赐,他说:“蒙恩晋升一级。被授予特进,封为永昌郡开国公。”周帝对齐后主说:“我三年前教练人马,决心要攻下河阴,正是因为傅伏善于防守,城池不能攻下,所以收军退兵。你当时的赏赐多么微薄啊。”赐给傅伏金酒杯。后来任命为岷州刺史,不久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
B.上片中“谁知”“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
C.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解析:选B “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分析不当,此处与使君分手,应为依依惜别之情。
15.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6分)
答案:(示例)①与曾使君依依惜别之情。在“双鬓已星星”之年,“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再与使君送别,不舍之情油然而生。②对曾使君为国守边、热爱边关生活的赞许。“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就是这一情感的显现。③对曾使君文韬武略的赞美。诗人将曾使君与曹操相比,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在1969年,周恩来总理________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2月亲自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经过40多年________,砥砺前行,( )。其中,我国已发射风云卫星16颗,接收和应用风云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覆盖“一带一路”周边37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风云卫星________。在有气象卫星以前,我们依靠气象观测站来获取资料分析天气,由于观测站点少,地球上很大面积都是盲区,那里的天气情况我们无从知晓;有了气象卫星以后,我们不但能获取全球观测资料,而且观测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________的,通过对云系发生发展的检测,以及提供的云顶亮温等产品资料,可以识别出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通过检测陆面温度,可以判断出高温的范围以及变化。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B.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C.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了卫星资料。
D.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解析:选B A项,“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应改为被动句。C项,“同类国外卫星”语序不当,改为“国外同类卫星”;“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了卫星资料”与前一句意思不连贯,应改为“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D项,“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应改为“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B.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C.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D.如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中国是其中之一
解析:选C 语段开头说“早在1969年”,从相照应的角度来看,宜以“如今”开头,形成照应,且用逗号隔开,排除A、B两项;与D项相比,C项更简洁也更能突出中国,故选C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高屋建瓴 披星戴月 功不可没 有口皆碑
B.高屋建瓴 栉风沐雨 劳苦功高 有口皆碑
C.高瞻远瞩 披星戴月 劳苦功高 有耳共睹
D.高瞻远瞩 栉风沐雨 功不可没 有目共睹
解析:选D “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应用“高瞻远瞩”。“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栉风沐雨”,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句中说奔波劳碌,应使用“栉风沐雨”。“功不可没”,功劳很大不能埋没。“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从使用对象的角度来看,应用“功不可没”。“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有目共睹”,形容极其明显。句中是说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非常明显的,应使用“有目共睹”。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招聘启事
敝校因教学需要,现面向全国招聘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美术、书法专职教师四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当然更好。年薪不低于12万元左右(不含“五险一金”)。有想法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2345@189.com。
腾飞中学
2019年5月10日
答案:①“敝校”改为“本校”;②“四名”改为“各(共)四名”;③“当然更好”改为“更佳”;④“不低于12万元左右”改为“不低于12万元”或“12万元左右”;⑤“有想法的”改为“有意者”。
21.下面是排污许可证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答案:申请人向环保局提出申请,若申请材料不全,须一次性告知补交,若不属于许可范围的,则将材料退还申请人;材料当日受理后,须进行审查,决定许可与否;许可的发放排污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开,不许可的则不发证。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5月,西安摩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属自媒体“暴走漫画”在《英烈保护法》实施之后,公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一段丑化恶搞叶挺烈士作品《囚歌》和董存瑞烈士的视频,引起网友强烈谴责。5月24日,叶挺将军后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以此对那些公然亵渎英烈的相关责任人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该案已于9月由西安雁塔区法院公开审理。这是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由英烈家属作为原告起诉侵权者第一案。
近年来,一些歪曲历史、恶搞英烈的网络公害引发众怒:有的为了博眼球、博出位,颠覆信仰,丧失底线;有的打着“娱乐到底”“张扬个性”旗号,变着法子调侃历史,哗众取宠,谋取暴利;还有部分网络“红人”“大V”反传统、反社会动机强烈,诋毁先辈,否定历史……
作为即将高中毕业,步入成年人世界的我们,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网络公害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无数的英雄烈士?请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或社会实际,在高三最后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中说说你的故事,或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本题为有明确任务的新材料作文,写作时一是要看材料的内容,理清材料间的因果关系:由于一些歪曲历史、恶搞英烈的网络公害引发众怒,所以国家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知名公司罔顾法律存在,继续公然污辱先烈,引发公众谴责,烈士亲属上诉,国家公开审理。所以,任何歪曲历史、侮辱英烈的言行都是不得民心的,都是要遭受国家法律的审判和惩处的。其次是要看要求,明确隐含的限定性因素:写作者为“即将高中毕业,步入成年人世界”的高三生(准大学生),意味着你要有自己的比较成熟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内容要解决两大问题——如何看待这种网络公害和正确对待英雄烈士,据此我们可以从“抑制网络公害、正确对待英雄烈士”等角度立意写作;同时“高三最后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意味着这是一篇演讲稿。
PAG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