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4 12:47:01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单选题
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唯一标准是(  )
A. 血液流动的血管 B. 血液的颜色 C. 含氧量的多少 D. 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答案】C
【解析】
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因此,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
2. 有一个AB型血的人急需输血,现在血库中存有下列四种血型的血液,应该选择(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B型。
考点:输血与血型。
3.人体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能运输氧的是(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白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血浆有运载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不能运输氧气,A错误;
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正确;
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不能运输氧气,C错误;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不能运输氧气,D错误。
【点睛】血细胞的类型及功能。
4. 血液的组成是
A. 血浆、血小板 B.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 血浆、血细胞 D. 葡萄糖、氨基酸、水、血浆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血液的分层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在血液的分层实验中,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即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血病和血小板。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5.某人血常规报告单显示其白细胞数值偏高,可以判断此人很可能患有 ( )
A. 炎症 B. 血栓 C. 贫血 D. 营养过剩
【答案】A
【解析】
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的正常值为(5~10)×109个/L,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白细胞将会明显增多并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原体,可能患有炎症。
6.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浆 D. 血小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特性是容易与氧结合和分离,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因此,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7.张老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B
【点睛】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即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因此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发现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C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白血病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9.小名感冒发烧,医生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这种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答案】D
【解析】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化模式图:

当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上、下肢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随着肺循环和体循环进行流动。所以小名感冒发烧,医生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这种药物最先到达心脏部位是右心房。
10.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 左心室、右心房 B. 左心室、右心室 C. 左心室、左心房? D. 左心房、右心室
【答案】B
【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左心室,右心室。
11.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答案】D
【解析】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A、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B、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C、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
D、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因此,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浆.
故选D
1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绘出血管简图如图所示,请同学对于三种血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其内的血液速度最快
B. B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其一端连着小动脉A,一端连着小动脉C
C. B毛细血管,判断依据其内红细胞单行通过
D. C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
【答案】C
【解析】
判断动脉、静脉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因此C血管是动脉,A血管是静脉,B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因此选项C正确。
13.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或分离取决于
A. 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B. 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C. 周围氧气浓度的高低 D. 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的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
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4.所有血管中,能吸收营养物质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某些静脉
【答案】C
【解析】
肺动脉内的血液是流经组织细胞后的血液,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所以能吸收营养物质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15. 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 血小板、血浆 B. 血小板、白细胞 C. 红细胞、血浆 D. 白细胞、血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6. 血液流经下列哪一器官,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A. 胃 B. 肺 C. 肾 D. 肝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肺循环的途径,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17.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不可以给爸爸和小明输血。爸爸、妈妈、小明三者的血型可能是( )
A. 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
B. 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
C. 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
D. 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 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A、如果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则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符合题意。
B、如果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则小明不能给妈妈输血,C、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则爸爸不能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明输血,D、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则爸爸不能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明输血,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型的分类。
点评:此题较新颖,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
18.体循环与肺循环在 处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A. 大脑 B. 心脏 C. 肺 D. 肾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9.下列对有关血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和静脉血管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B. 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叫做舒张压
C. 一个人如果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认为是高血压
D.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答案】C
【解析】
血压指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A错误;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B错误;
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8千帕,则称为低血压,C正确;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D错误。
20.下列不属于毛细血管结构特点的是( )。
A. 管腔大,血流速度慢
B.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C. 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A
【解析】
毛细血管的特点有: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可见A符合题意。
21.当人由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地区后,短期内血液成分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 )
A. 血流量增大 B. 血液变得黏稠 C. 血液中氧气减少 D. 红细胞增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西藏地区属于高原,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故此题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2.人体血液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成分是 (  )
A. 血浆 B. 白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C
【解析】
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3.某同学患了扁桃体炎,血液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所以划破手皮肤并少量出血,过了一会儿伤口自动止血;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详解】
白细胞能吞噬病菌,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一个突患急性扁桃体炎的人,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白细胞。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24.如图为某同学用丝带扎紧上臂的示意简图.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管①④是动脉 B. 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高
C. 血管②③是静脉 D. 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答案】D
【解析】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静脉。用丝带扎紧上臂,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因此①④是静脉、②③是动脉。体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氧量较低;体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含氧量较高。因此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低。
故D符合题意。
25.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这种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  )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答案】D
【解析】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化模式图:
,当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上、下肢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随着肺循环和体循环进行流动,所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二、非选择题
26.请将以下功能的序号填在读音的血液成分的横线上.

【答案】②??? ①???? ④????? ③
【解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
27.如图为心脏的解剖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四腔中与A相连的是________.C中流________血.
(2)体循环开始于心脏的________.
(3)左心室壁与右心室壁相比,较厚的是________,这有利于将血液输送到________.
【答案】 (1). 左心室 (2). 动脉 (3). 左心室 (4). 左心室 (5). 全身各处
【解析】
(1)心脏四腔中与A相连的是主动脉,C中流动脉血。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3)左心室壁与右心室壁相比,较厚的是左心室,这有利于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28.请将下列结构与其对应的功能用线段连接起来

【答案】c;b;a;f;e;d
【解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
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9.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_____组成,其内流动着血液。其中_____是血液运输动力器官。
【答案】血管 心脏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中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考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30.在人体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
【答案】静脉瓣
【解析】
【分析】
根据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
【详解】房室瓣存在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不在四肢静脉内;动脉瓣存在在心室和动脉之间,不在四肢静脉内;静脉瓣存在在四肢的静脉内,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特点如图所示:

因此,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点睛】知道静脉血管内的特点和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31.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具有核的是________?,双面凹的圆盘状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答案】 (1). 白细胞 (2). 红细胞 (3). 血小板
【解析】
试题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无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盘状,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三种血细胞的特点:红细胞最多无核,白细胞最少有核,血小板最小无核。
32.图中是显微镜下血液涂片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①中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在低倍镜下一般不易看到的是( )。
②当图中( )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③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
④正常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_________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⑤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的是( )。
【答案】 (1). C (2). A (3). D (4). 血红蛋白 (5). B
【解析】
中C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在低倍镜下一般不易看到,血小板的功能是止
血和加速凝血,若数目明显下降时,凝血功能障碍,会引起人体皮下出血。
②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也决定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当图中A红细胞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③图中D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④人从到高原时,由于高原氧气稀薄,可以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
⑤图中B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
33.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外界空气通过呼吸运动到达人体肺部,在肺泡与[________]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使含氧较少的________转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__.
(2)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_,在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________]和[________].体循环是指血液由[________]左心室流出,最后汇集到[________]上、下腔静脉,流回[________]的过程.通过该循环,氧气到达组织周围毛细血管,经气体交换进入⑦________参与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___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东东同学不小心,右手的一个手指划破后,伤口出现了红肿.为了消炎,医生在这位同学的左臂注射了青霉素.请问药物最先出现在东东心脏的哪个腔?
________(填序号)
(4)图中的④与⑤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
【答案】 (1). 肺 (2). ① (3). 静脉血 (4). 动脉血 (5). 心脏 (6). ④ (7). ⑤ (8). ⑤ (9). ⑥ (10). ② (11). 组织细胞 (12). 能量 (13). ② (14). 房室瓣
【解析】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呼吸运动外界空气进入肺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了肺泡与[①]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心脏的壁由心肌组成,它不停的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因此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在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④左心房和⑤左心室,体循环是指血液由[⑤]左心室流出。“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向[②]右心房的过程,“通过该循环,氧气到达组织周围毛细血管”,经气体交换进入⑦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当从左臂静脉注射青霉素时,药物经左臂静脉进入血液汇集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右手动脉→右手指伤口处的毛细血管。所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②]右心房。
(4)心脏四腔,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图示中④心房与⑤心室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34.小明是一个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周末他在公园广场上看到流动献血车,就主动上前要求献血。医生首先要求他填写关于健康情况的表格,然后为他验血型。结果是AB型血。身体检查合格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无偿献血。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献血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病人使用?_____。
(2)在不影响其健康的状况下,一般的献血量是_____mL。
(3)你长大成人后也会像小明那样主动参与无偿献血吗_____?为什么_____?
【答案】 (1). AB型 (2). 200~300 (3). 会;无偿献血,无上光荣;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输血原则、献血以及义务献血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1)、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输血关系表:

可见,小明是AB型血,他的血只能输给AB型的病人使用.
(2)、失血时如果一次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所以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3)、我会像小明那样主动参与无偿献血.因为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故答案为(1)AB型
(2)200-400
(3)会;因为无偿献血,无上光荣,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输血和献血的相关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35.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心脏①与②,③与④之间有________?结构?它们有________?的作用?
(2)在血管5内流动的是________?血液,血管7内流动的是________?血液(供选择:动脉血或静脉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________】________?(名称)
(4)若M→N表示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在人不饥饿的条件下当血液从M→N后,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含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血液流经过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 房室瓣 (2). 防止血液倒流 (3). 静脉血 (4). 动脉血 (5). 1右心房 (6). 血液中的养料增多,氧气含量会下降 (7).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析】
图示为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主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1)正常情况下,心脏内的血液按“心房→心室→动脉”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在心脏1与2,3与4之间有向着心室开口的房室瓣,能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2)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两部分。其中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的过程叫做肺循环。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的过程叫做体循环。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血管5内流动的是静脉血血液,血管7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血液。
(3)若静脉注射青霉素,则青霉素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青霉素→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处毛细血管→病灶;因此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1右心房。
(4)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包括进入小肠动脉)→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包括小肠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送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若M→N表示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在人不饥饿的条件下当血液从M→N后,流出的血液中与流入的血液相比含有较多的养料,氧气含量会下降。
(5)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6.小茗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妈妈说:“今天,生物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人体内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中包括有血浆和血细胞。原来,血细胞可是我们人体的‘好朋友’。它们当中有的像勤劳的搬运工,有的像忙碌的修补匠,还有的像是英勇的战士,保卫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小茗妈妈不禁摸不着头脑。你能结合血液的组成帮助小茗的妈妈弄清楚:
(1)“搬运工”、“修补匠”和“战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搬运工”是在搬运________,这种“搬运”是靠其中的____________来完成的
(3)“英勇的战士”是描述对人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
(2)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3)白细胞可以吞噬体内病菌,异物,衰老死亡的血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来运输,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所以红细胞是“搬运工”;白细胞能够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所以白细胞是“战士”;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所以血小板是“修补匠”。
(2)红细胞的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来运输,靠血红蛋白来完成。
(3)白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被称为“英勇的战士”。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单选题
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唯一标准是(  )
A. 血液流动的血管 B. 血液的颜色 C. 含氧量的多少 D. 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2. 有一个AB型血的人急需输血,现在血库中存有下列四种血型的血液,应该选择(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3.人体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能运输氧的是(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白细胞
4. 血液的组成是
A. 血浆、血小板 B.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 血浆、血细胞 D. 葡萄糖、氨基酸、水、血浆蛋白
5.某人血常规报告单显示其白细胞数值偏高,可以判断此人很可能患有 ( )
A. 炎症 B. 血栓 C. 贫血 D. 营养过剩
6.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浆 D. 血小板
7.张老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8.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是(  )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红蛋白
9.小名感冒发烧,医生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这种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10.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 左心室、右心房 B. 左心室、右心室 C. 左心室、左心房? D. 左心房、右心室
11. 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绘出血管简图如图所示,请同学对于三种血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其内的血液速度最快
B. B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其一端连着小动脉A,一端连着小动脉C
C. B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其内红细胞单行通过
D. C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
13.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或分离取决于
A. 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B. 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C. 周围氧气浓度的高低 D. 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
14.所有血管中,能吸收营养物质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某些静脉
15. 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 血小板、血浆 B. 血小板、白细胞 C. 红细胞、血浆 D. 白细胞、血浆
16. 血液流经下列哪一器官,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A. 胃 B. 肺 C. 肾 D. 肝
17.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不可以给爸爸和小明输血。爸爸、妈妈、小明三者的血型可能是( )
A. 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
B. 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
C. 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
D. 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
18.体循环与肺循环在 处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A. 大脑 B. 心脏 C. 肺 D. 肾脏
19.下列对有关血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和静脉血管侧压力,叫做血压
B. 心室收缩时,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叫做舒张压
C. 一个人如果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认为是高血压
D.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0.下列不属于毛细血管结构特点的是( )。
A. 管腔大,血流速度慢
B.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C. 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1.当人由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地区后,短期内血液成分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 )
A. 血流量增大 B. 血液变得黏稠 C. 血液中氧气减少 D. 红细胞增多
22.人体血液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成分是 (  )
A. 血浆 B. 白细胞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23.某同学患了扁桃体炎,血液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24.如图为某同学用丝带扎紧上臂的示意简图.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管①④是动脉 B. 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高
C. 血管②③是静脉 D. 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25.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这种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  )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二、非选择题
26.请将以下功能的序号填在读音的血液成分的横线上.

27.如图为心脏的解剖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心脏四腔中与A相连的是________.C中流________血.
(2)体循环开始于心脏的________.
(3)左心室壁与右心室壁相比,较厚的是________,这有利于将血液输送到________.
28.请将下列结构与其对应的功能用线段连接起来

29.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_____组成,其内流动着血液。其中_____是血液运输动力器官。
30.在人体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
31.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具有核的是________?,双面凹的圆盘状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32.图中是显微镜下血液涂片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①中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在低倍镜下一般不易看到的是( )。
②当图中( )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③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
④正常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_________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⑤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的是( )。
33.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外界空气通过呼吸运动到达人体肺部,在肺泡与[________]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使含氧较少的________转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__.
(2)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_,在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________]和[________].体循环是指血液由[________]左心室流出,最后汇集到[________]上、下腔静脉,流回[________]的过程.通过该循环,氧气到达组织周围毛细血管,经气体交换进入⑦________参与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___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东东同学不小心,右手的一个手指划破后,伤口出现了红肿.为了消炎,医生在这位同学的左臂注射了青霉素.请问药物最先出现在东东心脏的哪个腔?
________(填序号)
(4)图中的④与⑤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
34.小明是一个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周末他在公园广场上看到流动献血车,就主动上前要求献血。医生首先要求他填写关于健康情况的表格,然后为他验血型。结果是AB型血。身体检查合格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无偿献血。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献血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病人使用?_____。
(2)在不影响其健康的状况下,一般的献血量是_____mL。
(3)你长大成人后也会像小明那样主动参与无偿献血吗_____?为什么_____?
35.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心脏①与②,③与④之间有________?结构?它们有________?作用?
(2)在血管5内流动的是________?血液,血管7内流动的是________?血液(供选择:动脉血或静脉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________】________?(名称)
(4)若M→N表示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在人不饥饿的条件下当血液从M→N后,血液中的养料和氧气含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血液流经过肺泡外毛细血管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6.小茗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妈妈说:“今天,生物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人体内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中包括有血浆和血细胞。原来,血细胞可是我们人体的‘好朋友’。它们当中有的像勤劳的搬运工,有的像忙碌的修补匠,还有的像是英勇的战士,保卫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小茗妈妈不禁摸不着头脑。你能结合血液的组成帮助小茗的妈妈弄清楚:
(1)“搬运工”、“修补匠”和“战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搬运工”是在搬运________,这种“搬运”是靠其中的____________来完成的
(3)“英勇的战士”是描述对人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