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5 17:48:19

文档简介

(共84张PPT)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
西省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该省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2.分析山西省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对策。
专项提能3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内容索引
INDEX
预习新知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互动探究 启迪思维
课时对点练 注重双基 强化落实
达标检测 随堂演练 达标过关


预习新知
一、能源的分类
二、资源开发条件
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____
和_________。
类型 标准 举例
_______能源 可持续利用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_________能源 经过漫长的_________形成的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可再生
非可再生
地质时期
市场
交通条件
2.具体表现
(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好。
范围广
煤质优良
埋藏浅
开采条件
(2)山西省资源开发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继续增加
煤炭
(3)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
②有京包、_____、太焦、______、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交通比较便利。
石太
大秦
三、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省的__________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具体措施
(1)扩大__________:扩大开发规模,增加产量。如图中的A._____煤田,B._____煤田,C._____煤田。
(2)提高晋煤_________:逐步形成了以_____运输为主、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如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是_____线,E是_____线,F是___________线。
煤炭资源
煤炭开采量
大同
河东
沁水
外运能力
铁路
公路
大秦
神黄
焦—兖—日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______电站,另一方面,发展_______,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坑口
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山西省的_________十分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__问题。
2.具体措施
进行_________调整,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煤-焦-化
3.效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___________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_________,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山西省不仅发挥了全国______基地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煤炭开采业
多元结构
能源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_________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三废”的治理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采取_____净化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的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_____、轻纺工业、____________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技术创新
发电
供热
沉淀
重化工业
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
知识归纳


探究重点
探究导引




有一句流行全国的谚语是:“山东山西山里有,湖南湖北湖里出。”点明了南方和北方物产资源的不同特点。读图甲“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乙“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回答问题。




探究点一 资源开发条件
1.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利于开采。



答案 黄河的水文特征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主要原因是:
①黄河作为晋、陕两省的界河,奔流在黄土高原上,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
②黄河的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航运比较困难;
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阻塞航道;
④冬季气候寒冷,封冻期长。
2.山西省紧临黄河,为什么不发展水运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答案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石油、天然气、核能所占的比重较小;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
3.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答案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必然会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
4.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山西省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核心归纳


跟踪训练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
山西省召开,这与该省_____资源丰
富有关。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煤
田名称:A_____煤田,B______煤
田,C______煤田,其中_____煤田
是优质动力煤产地,_____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2)D、E、F三条铁路线中代表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的是____。
煤炭
大同
河东
沁水
大同
河东
D
(3)山西省煤炭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试评价其开发条件。
答案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多、分布范围广、质量好,且埋藏浅、易开采;
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距东、中部工业中心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
解析 在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图中,要记住主要煤田的分布和主要的煤炭外运铁路线;煤炭的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三方面分析。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山西
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
出电力。
材料二 山西省不同年份工
业增加值结构图。




探究点二 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试评价“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省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变输煤为输电”,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并能降低运输成本,可增加山西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一是山西省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二是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境压力。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03~2008年各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依据材料二,2008年加工工业比重较2003年略有上升;原料工业占主体地位;采掘工业比重下降。
3.山西省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其从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答案 (1)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2)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3)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核心归纳


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措施 目的 实施 效果
扩大煤炭开采量 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建设全国性能源基地 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增加产煤量 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缓解交通压力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建设了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运煤专线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建设坑口电站,提高电力生产能力,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山西能源结构的问题及综合利用效益
山西省通过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
跟踪训练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
“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
关性示意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四川两省区矿产资源丰富,但GDP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资源诅咒”省区。
3.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山西省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导引




读“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探究点三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答案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分别说出隔离护坝和固沙草方格的作用。
答案 隔离护坝:将采掘区与河水隔开,以免河水上涨流入采掘区;同时阻挡采掘区和复垦区的煤渣等进入河水,造成河水污染。
固沙草方格:阻挡沙丘的侵袭,防止沙丘掩埋道路。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
5.其他工程及生物措施还有什么作用?
答案 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滞蓄排泄的矿坑水和雨季大气降水,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固沙草方格和乔木、灌木结合形成防风体系,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矿区环境的作用。
6.对这个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答案 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不同的建议。例如生物措施中,可发展林—灌—草的防护体系,利用草地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就能生态、经济兼顾,有些矿坑不需要填充复垦,而是保持一定的水面发展淡水养殖,在此基础上加以绿化和美化,建成生态旅游区,供游人休闲娱乐等。
核心归纳


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拓展延伸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资源条件优越,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鲁尔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山西省能源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的经验。二者对比如下: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省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等国家的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早期主要
生产结构 传统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 煤炭采掘业为主
存在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开发使市场压力加大,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治理环境污染
跟踪训练


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
直接
A.加剧水土流失
B.造成土壤盐碱化
C.破坏地表植被
D.引起草场退化

解析 图示地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土壤盐碱化是由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的,而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都是间接影响。
5.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煤炭产量
B.将煤炭有关企业外迁
C.扩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解析 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C选项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将煤炭有关企业外迁,显然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


专项提能3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相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形之一。
读图,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典型例题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读图,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析题过程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
2.图中其他能源的比重。
1.煤炭一直居主导地位,①错误;煤炭、石油、天然气比重总和降低,
②正确;石油比重从17.6%下降至17.1%,③正确。
2.其他能源比重从0.5%上升至2.6%,④错误。
D
读图训练


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如图为“某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读图
完成(1)~(2)题。
(1)图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
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最低,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故选C。
(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
车,将有利于
A.减少灰霾天气
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消除酸雨危害

解析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故选A。


达标检测
(2019·陕西榆林二中期中)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
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
3
4
5
1
6
解析 据图可知,北面铁路是大同到秦皇岛的铁路,中间铁路由朔州到黄骅港,是神黄铁路的一部分,南面铁路是焦作到日照的铁路。故选B。
2
3
4
5
1
2.图示铁路线的建设有利于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
D.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解析 三条铁路都是由煤炭产区到港口的,是我国煤炭外运的专线。故选B。
6
解析 黄河水浅,航运能力弱,不适合煤炭运输;山西煤炭外运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铺;用煤发电和炼焦,可提高经济效益,但会排放废气等污染物,不利于当地的环境保护。故选B。
3.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临黄河,水运条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输出
B.山西煤炭不适合通过黄河外运
C.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网已逐渐
形成
D.加强坑口电站建设和发展炼焦业,既可提高
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2
3
4
5
1

6
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图回答4~5题。
4.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
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
2
3
4
5
1

解析 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6
5.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2
3
4
5
1
解析 从“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用大量的水,而山西水资源短缺。

6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与动力。若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从2009年起不变,则未来世界对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未经加工原始状态下的能源)的需求如图所示。
2
3
4
5
1
6
答案 构成: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环境问题: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还会使大气中CO2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
(1)根据图说出目前世界的能源构成及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
3
4
5
1
6
解析 读图可知,目前世界的能源构成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化石燃料燃烧主要带来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2
3
4
5
1
6
答案 世界能源的总体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需求更趋于多元化;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发展;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主体。
(2)试分析世界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上的整体趋势。
2
3
4
5
1
6
解析 世界新能源开发力度越来越大,总体需求量上升,能源利用日趋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低碳化,未来能源的主体将是新能源。
2
3
4
5
1
6
答案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永不枯竭;可避免引发能源危机,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简述世界未来大力发展太阳能的意义。
2
3
4
5
1
6
解析 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既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又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2
3
4
5
1
6


课时对点练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如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五大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
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
工和出口为主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解析 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但大量外运对铁路造成的压力较大,故未来应以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为主;新疆基地是我国西气东输主要的气源地之一,以供给国内市场为主;西南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应以水电开发为主;蒙东基地靠近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市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各能源基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
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
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鄂尔多斯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应加强对荒漠化的治理;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应加强节水措施的实施,优先保证生活用水;西南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应加强植被保护;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合理控制载畜量,但停止畜牧业发展是不可取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量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的措施。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3~5题。
3.如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
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建立以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能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与运原煤相比质量上有所减轻,但体积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对交通的压力。
4.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有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为了加强晋煤的外运,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国家修建了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焦作到日照的焦—兖—日线。
5.下列不属于为了加强山西煤炭外运而修建的铁路的是
A.包兰线
B.神黄线
C.大秦线
D.焦—兖—日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山西某
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
意图”,完成6~7题。
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
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由图中无法看出是否提高了煤炭生产的产量;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下列关于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生产结构的变化,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并不是零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快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也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2020·河南期末)如图示意“世界
某传统工业基地煤产业发展历程(1957
~2000年)。”据此完成8~9题。
8.1957~2000年该工业基地
A.煤矿个数持续增加
B.采煤规模保持稳定
C.单个煤矿产量下降
D.煤矿趋向规模化经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读图可知,1957~2000年,该工业基地煤矿个数持续下降;煤炭产量下降,说明采煤规模整体下降,但单个煤矿产量不一定下降;图中显示,1960年后,虽然煤矿个数持续下降,但煤炭产量下降幅度小于煤矿个数下降幅度,这说明煤矿趋向现代化、规模化经营,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吸引新兴产业迁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选B。
9.该工业基地适宜采取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是
A.强化煤炭的能源主导地位
B.吸引新兴产业迁入
C.缩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强化传统产业的基础地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材料可知,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故该棕地的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故选B。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住宅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10~12题。
10.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11.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整治过程中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故选A。
12.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 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故选C。
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黄河流域上、中、
下游能源分布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分布特点:上游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中游水能、(煤炭)资源丰富;下游: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 ①位置:山西位于我国
中部地带,邻近工业中心,离
市场近;
②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能源需求量大,且能源消费结
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③资源:煤炭储量大,埋藏浅,分布范围广,煤层厚,煤质好,且有多种矿产,综合开发效益大(但水资源短缺);
④交通:交通四通八达,但运力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制约着煤炭外运。
(2)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2019·潍坊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
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
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
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
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
经济产业链。
材料二 内蒙古自治区简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简述呼伦贝尔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
答案 利: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降低运输成本。弊: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2)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
(3)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章末总结




背景资料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交流思考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号称“天险”的原因。
答案 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急。在局部河段河流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流经地区多石灰岩分布,流水侵蚀作用强,河谷地形奇特。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
答案 有利条件: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充足;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需要。
不利条件:位于喀斯特地貌区,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
3.根据图文材料,从生产协作的角度说出乌江流域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并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提出促进该地相关产业发展的两条建设性意见。
答案 工业部门: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
意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之间商贸联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科技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该省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2.分析山西省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能源的分类
类型 标准 举例
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利用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 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二、资源开发条件
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具体表现
(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山西省资源开发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3)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交通比较便利。
三、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具体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扩大开发规模,增加产量。如上图中的A.大同煤田,B.河东煤田,C.沁水煤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上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是大秦线,E是神黄线,F是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具体措施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3.效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山西省不仅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三废”的治理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探究点一 资源开发条件

有一句流行全国的谚语是:“山东山西山里有,湖南湖北湖里出。”点明了南方和北方物产资源的不同特点。读图甲“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乙“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回答问题。


1.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利于开采。
2.山西省紧临黄河,为什么不发展水运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答案 黄河的水文特征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主要原因是:
①黄河作为晋、陕两省的界河,奔流在黄土高原上,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②黄河的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航运比较困难;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阻塞航道;④冬季气候寒冷,封冻期长。
3.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答案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石油、天然气、核能所占的比重较小;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
4.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答案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必然会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


山西省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省召开,这与该省________资源丰富有关。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煤田名称:A________煤田,B________煤田,C________煤田,其中________煤田是优质动力煤产地,________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2)D、E、F三条铁路线中代表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的是____________。
(3)山西省煤炭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试评价其开发条件。
答案 (1)煤炭 大同 河东 沁水 大同 河东
(2)D
(3)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多、分布范围广、质量好,且埋藏浅、易开采;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距东、中部工业中心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
解析 在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图中,要记住主要煤田的分布和主要的煤炭外运铁路线;煤炭的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三方面分析。
探究点二 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山西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材料二 山西省不同年份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试评价“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省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变输煤为输电”,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并能降低运输成本,可增加山西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一是山西省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二是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境压力。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03~2008年各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依据材料二,2008年加工工业比重较2003年略有上升;原料工业占主体地位;采掘工业比重下降。
3.山西省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其从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答案 (1)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2)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3)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措施 目的 实施 效果
扩大煤炭开采量 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建设全国性能源基地 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增加产煤量 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缓解交通压力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建设了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运煤专线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建设坑口电站,提高电力生产能力,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山西能源结构的问题及综合利用效益
山西省通过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四川两省区矿产资源丰富,但GDP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资源诅咒”省区。第3题,山西省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点三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读“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答案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分别说出隔离护坝和固沙草方格的作用。
答案 隔离护坝:将采掘区与河水隔开,以免河水上涨流入采掘区;同时阻挡采掘区和复垦区的煤渣等进入河水,造成河水污染。
固沙草方格:阻挡沙丘的侵袭,防止沙丘掩埋道路。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
5.其他工程及生物措施还有什么作用?
答案 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滞蓄排泄的矿坑水和雨季大气降水,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固沙草方格和乔木、灌木结合形成防风体系,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矿区环境的作用。
6.对这个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答案 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不同的建议。例如生物措施中,可发展林—灌—草的防护体系,利用草地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就能生态、经济兼顾,有些矿坑不需要填充复垦,而是保持一定的水面发展淡水养殖,在此基础上加以绿化和美化,建成生态旅游区,供游人休闲娱乐等。

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拓展延伸]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资源条件优越,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鲁尔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山西省能源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的经验。二者对比如下: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省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等国家的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
早期主要 生产结构 传统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 煤炭采掘业为主
存在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开发使市场压力加大,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 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治理环境污染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
A.加剧水土流失 B.造成土壤盐碱化
C.破坏地表植被 D.引起草场退化
5.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提高煤炭产量
B.将煤炭有关企业外迁
C.扩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图示地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土壤盐碱化是由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的,而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都是间接影响。第5题,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C选项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将煤炭有关企业外迁,显然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

图表特征: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相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形之一。



读图,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读图,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 2.图中其他能源的比重。
1.煤炭一直居主导地位,①错误;煤炭、石油、天然气比重总和降低,②正确;石油比重从17.6%下降至17.1%,③正确。 2.其他能源比重从0.5%上升至2.6%,④错误。
D



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下图为“某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减少灰霾天气 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消除酸雨危害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最低,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故选C。第(2)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故选A。

(2019·陕西榆林二中期中)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图示铁路线的建设有利于(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
D.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3.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临黄河,水运条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输出
B.山西煤炭不适合通过黄河外运
C.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网已逐渐形成
D.加强坑口电站建设和发展炼焦业,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答案 1.B 2.B 3.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北面铁路是大同到秦皇岛的铁路,中间铁路由朔州到黄骅港,是神黄铁路的一部分,南面铁路是焦作到日照的铁路。故选B。第2题,三条铁路都是由煤炭产区到港口的,是我国煤炭外运的专线。故选B。第3题,黄河水浅,航运能力弱,不适合煤炭运输;山西煤炭外运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铺;用煤发电和炼焦,可提高经济效益,但会排放废气等污染物,不利于当地的环境保护。故选B。
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图回答4~5题。

4.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
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
5.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第5题,从“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用大量的水,而山西水资源短缺。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与动力。若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从2009年起不变,则未来世界对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未经加工原始状态下的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说出目前世界的能源构成及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试分析世界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上的整体趋势。
(3)简述世界未来大力发展太阳能的意义。
答案 (1)构成: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环境问题: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还会使大气中CO2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
(2)世界能源的总体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需求更趋于多元化;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发展;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主体。
(3)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永不枯竭;可避免引发能源危机,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解析 (1)读图可知,目前世界的能源构成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化石燃料燃烧主要带来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2)世界新能源开发力度越来越大,总体需求量上升,能源利用日趋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低碳化,未来能源的主体将是新能源。(3)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既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又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五大能源基地中(  )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主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2.各能源基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但大量外运对铁路造成的压力较大,故未来应以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为主;新疆基地是我国西气东输主要的气源地之一,以供给国内市场为主;西南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应以水电开发为主;蒙东基地靠近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市场。第2题,鄂尔多斯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应加强对荒漠化的治理;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应加强节水措施的实施,优先保证生活用水;西南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应加强植被保护;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合理控制载畜量,但停止畜牧业发展是不可取的。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3~5题。

3.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4.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有(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不属于为了加强山西煤炭外运而修建的铁路的是(  )
A.包兰线 B.神黄线
C.大秦线 D.焦—兖—日线
答案 3.A 4.C 5.A
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量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的措施。第4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建立以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能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与运原煤相比质量上有所减轻,但体积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对交通的压力。第5题,为了加强晋煤的外运,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国家修建了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焦作到日照的焦—兖—日线。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由图中无法看出是否提高了煤炭生产的产量;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第7题,生产结构的变化,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并不是零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快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也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2020·河南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传统工业基地煤产业发展历程(1957~2000年)。”据此完成8~9题。

8.1957~2000年该工业基地(  )
A.煤矿个数持续增加
B.采煤规模保持稳定
C.单个煤矿产量下降
D.煤矿趋向规模化经营
9.该工业基地适宜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
A.强化煤炭的能源主导地位
B.吸引新兴产业迁入
C.缩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强化传统产业的基础地位
答案 8.D 9.B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1957~2000年,该工业基地煤矿个数持续下降;煤炭产量下降,说明采煤规模整体下降,但单个煤矿产量不一定下降;图中显示,1960年后,虽然煤矿个数持续下降,但煤炭产量下降幅度小于煤矿个数下降幅度,这说明煤矿趋向现代化、规模化经营,选D。第9题,吸引新兴产业迁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选B。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住宅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10~12题。
10.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11.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12.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
A.甘肃玉门 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答案 10.B 11.A 12.C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故该棕地的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故选B。第11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整治过程中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故选A。第12题,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故选C。
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答案 (1)分布特点:上游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中游水能、(煤炭)资源丰富;下游:石油资源丰富。
(2)①位置:山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中心,离市场近;②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③资源:煤炭储量大,埋藏浅,分布范围广,煤层厚,煤质好,且有多种矿产,综合开发效益大(但水资源短缺);④交通:交通四通八达,但运力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制约着煤炭外运。
14.(2019·潍坊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材料二 内蒙古自治区简图。

(1)简述呼伦贝尔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
(3)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答案 (1)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降低运输成本。弊: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3)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
(共87张PPT)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
纳西河流域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3.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借鉴其成功经验,指
导我国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答题指导3 河流特征和综合开发类


内容索引
INDEX
预习新知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互动探究 启迪思维
课时对点练 注重双基 强化落实
达标检测 随堂演练 达标过关


预习新知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开发的原则:除要考虑河流的_____外,更要考虑流域的_______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_____
_____和流域的_________。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1)概况
①位置:位于美国的_______。
②发源地:A___________山的西坡。
③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_________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特点
整体性
利用
方式
开发方向
东南部
阿巴拉契亚
俄亥俄河
(2)地形:流域内_____,地形_________。
(3)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_________。
(4)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_________,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________;受气候影响,水量_________。
(5)矿产资源:主要有____、____、铜、磷、锌、云母等。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1)开发状况:开发较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_____、马铃薯和____。
(2)开发后果: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多山
起伏较大
温暖湿润
水量丰富
落差较大
很不稳定


棉花
蔬菜
2.19世纪后期
(1)状况:流域内_________,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开发。
(2)后果:带来_________、植被破坏、________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
①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_________,致使老棉花带衰落。
②植被破坏:为了扩大_________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伐;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_________,生态环境恶化。
③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_____,污染了水体、土壤,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3.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成为美国_______的地区之一。
人口激增
掠夺式
土地退化
环境污染
土地退化
耕地面积
水土流失
酸雨
最贫困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核心:河流的___________。
2.形式: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将河流的_________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_________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_________进行恢复和治理。
3.措施
(1)防洪: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防洪标准达_____一遇。
(2)航运:水坝修建后,经俄亥俄河和___________,与五大湖相通,通过水运可达美国22个州。
利用与治理
梯级开发
资源条件
生态环境
百年
密西西比河
(3)发电:大规模发展水电、____电和____电,使该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流域内_______工业的发展。
(4)提高水质: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5)旅游:随着_____的修建和_________的不断改善,以及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设,该流域成为一个著名的_____旅游区。
(6)土地利用:做好土地利用_____,预留土地用于________,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_____、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_____还林,退耕还牧;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_____和治理。


高耗能
水库
流域环境
风景
规划
生态恢复
农业
退耕
恢复
4.开发效果: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_____,农林牧渔业、_____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_的统一。
洪灾
工业
生态效益
知识归纳


探究重点
探究导引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诺克斯维尔气候资料图”,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点一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有何特征?
答案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2.结合图2,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降水特点,并分析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的影响。
答案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降水特点:全年降水较多,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影响:①水热季节组合差,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②影响河流水量、水位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田纳西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下表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其具体影响。
核心归纳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主要依赖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资源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的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需水季节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方法技巧
分析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思路
跟踪训练


如图甲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图乙为“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市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坡
B.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秋降水多
C.水系发达,四季通航
D.矿产资源丰富,但常规能源缺乏

解析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田纳西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偏少;该流域内水系发达,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可四季通航;该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煤炭属于常规能源。
2.为了雨季蓄洪,诺克斯维尔地区防洪水库
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1~2月
B.4~5月
C.9~10月
D.11~12月

解析 根据图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11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雨季,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蓄洪。
3.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市场需求广阔
B.流域内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
C.支流众多,水系稠密
D.年降水量丰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解析 田纳西河发源于山区,河流落差大;据图乙可知,该流域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选B。
探究导引







图甲为“田纳西河干流的梯级开发示意图”,图乙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图”。读图,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
1.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案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水量丰富。
2.田纳西河干流修建了多座大坝,对航运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抬高水位,调节径流,且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
3.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各有什么影响?
答案 对于农业,梯级开发为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灌溉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隐患,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对于工业,梯级开发提供了廉价
的电力,改善了航运条件,使其成本降
低。对于第三产业,梯级开发为其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4.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呢?
答案 这是因为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和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可用水电代替供电。三类电站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
方法技巧
流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2)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萎缩;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拓展延伸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及治理的分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但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此外,人们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引发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
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开发
现状 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 商品农业基地;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商品农业基地;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
问题 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威胁严重;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
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建设三峡工程 退耕还湖,疏浚河道;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跟踪训练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如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向长江输沙量和湖口站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输沙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由于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故输沙能力最强

解析 读图可知,鄱阳湖多年
月平均输沙量变化较大,径流
量变化相对较小,A错误;
6月输沙量下降但仍为正值,
径流量大,说明6月鄱阳湖补
给长江,7月输沙量为负值,
说明此时长江补给鄱阳湖,B正确;
4~6月降水量逐渐增加,湖泊补给长江水量减少,输沙量下降,而不是含沙量下降,C错误;
3月鄱阳湖的输沙量最大,是因为此时为旱季,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且补给水量最大,D错误。
5.下列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
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长江干流水位高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解析 鄱阳湖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补给湖泊,此时为雨季,长江干流水位高,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故A正确。


答题指导3 河流特征和综合开发类
答题思路


1.河流特征描述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文
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欠缺)
水系
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2.河流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水量大小、落差大小、地形地质条件等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达程度、市场(对电力)的需求、开发技术、资金等
3.河流航运条件开发评价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河道宽窄、深浅、弯曲程度
水量季节变化大小(水量是否平稳)
地形平坦程度,流速快慢
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
社会经济条件 河流沿岸的经济发达程度
针对练习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随着湄公河流域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湄公河,这条流经中国(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的国际河流,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
(1)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出图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答案 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开发利用方向:开发水能;发展旅游;发展航运。
解析 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直接对河流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这里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河流水量丰沛,汛期也比较长。从地形分析,这里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考虑水能、航运、旅游等方面,该河既有开发水能的优势,又有发展旅游的条件。
(2)当地居民生产非常落后,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答案 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解析 从农业生产来看,该地耕作落后,破坏植被甚至有岩石裸露,河流应该有较大的含沙量,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易引起泥沙淤积,使河口三角洲面积加速增长,加剧下游洪涝灾害。
(3)分析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要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答案 湄公河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大,流经山地,河流落差大。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析 水能丰富的原因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开发澜沧江水能需要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


达标检测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
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流域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能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干燥
D.矿产资源贫乏

2
3
4
5
1
6
解析 仔细读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从上游到下游为:山地—丘陵—平原,故排除选项A;
该流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故排除选项C;
图中显示该流域煤炭、铅锌等矿产资源丰
富,故排除选项D;
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该河流流量较大,
落差较大,所以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故
选项B正确。
2
3
4
5
1
6
2
3
4
5
1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梯级开发
B.防洪发电
C.提高水质
D.环境建设

6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实现了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统一开发和管理,故选项A正确。
2
3
4
5
1
6
解析 该河流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但大高加索山脉海拔较高,山顶有冰川分布,故图中河流干流源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选D。
(2019·重庆期末)如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该河流干流长623 km,却形成了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 000 km2。据图完成3~5题。
3.图中河流干流源头最主要的
补给水源是
A.湖泊水
B.地下水
C.雨水
D.冰雪融水
2
3
4
5
1

6
4.以M城为界,该河流上、下游的
水文特征的差异正确的是
A.流量:上游大于下游
B.水能:上游小于下游
C.含沙量:上游高于下游
D.结冰期:上游短于下游
2
3
4
5
1

6
解析 材料“却形成了广阔的河
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 000 km2”
说明该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河口
地区的沉积作用显著。而从图中
可以看出,该河流M 城以上流域
面积大,下游流域面积小,再加
上该河流所处区域降水少。可以推断,上游含沙量高于下游,水能大于下游, 上游因海拔较高,结冰期长于下游。下游接收了上游所有来水,流量大于上游,选C。
2
3
4
5
1
6
5.据图推断,该河流河口三角洲
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2
3
4
5
1

6
解析 该河流河口三角洲地处干旱地区,地势低,加上里海为咸水,故该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土地盐碱化,选C。

6.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座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
3
4
5
1
6
答案 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
解析 河流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与流量和落差有关。

(2)分析制约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2
3
4
5
1
6
答案 交通不便,资金缺乏,人口文化素质低。
解析 制约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可以从交通、资金、人才等方面分析。

(3)简要分析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
2
3
4
5
1
6
答案 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加强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间的水陆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解析 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要从水能、航运、旅游、边境贸易等方面阐述。

解析 流域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还会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因此回答本题时可以从以上方面加以分析。
(4)分析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
3
4
5
1
6
答案 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课时对点练
解析 结合图中指向标,根据年平均气温变化,西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说明地势较高,为河流上游地区,所以河流从甲流向戊,即从西南流向东北。故选C。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础过关
14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图中等温线越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越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所以该河段水能最丰富。图中乙丙河段等温线最密集,水能资源最丰富。故选B。
14
解析 河流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河流的水量、落差、决定流速(流速)等有关。红水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且流经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3~5题。
3.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
因是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平行水
系,支流多 ③地形崎岖,落差
大 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在红水河上开发水能资源,可以缓解珠江流域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该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区域环境,也可以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但是拦水发电,会使得河流水量减少,流速变缓,减缓河口淤积。
4.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③增加入海水量 
④加速河口淤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
利用的方向还有
①钢铁工业 
②有色冶金工业 
③甜菜种植、加工业
④水产养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红水河流域锰矿、锡矿、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能耗高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流域内还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14
解析 到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人口依然很少,开发强度不高,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完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也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据此回答6~8题。
6.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完好的原因是
A.人们以畜牧业活动为主
B.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
C.人口较少
D.人们环保意识强

14
7.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
A.干旱地盐渍化 B.径流减少
C.湿地生态环境变化 D.需要修建水利工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墨累—达令河流域降水稀少,地下水含盐量高,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易出现干旱地盐渍化。
14
8.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宇航工业 D.高耗能化学工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最大的电力系统,故优先发展的工业是高耗能化学工业。
14
如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
可能的是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提升
14
解析 读图得出,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第二年比第一年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的变化大大降低,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调节了流域内河流流量,B对;
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A错;
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会加大流量变化,C错;
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会加大流量变化,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供应基地。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地区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故选C。
10.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
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
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
11~12题。
11.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
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
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图中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
14
解析 丙处水文站径流量比乙处小的原因是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缺少河流补给。C正确。
12.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
小,因为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 
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 
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如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①②之间为中游。上、中、下游分别流经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带,下游可通航,沿河建有多处水库和运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描述乌拉尔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地形:上游多山,地势起伏大;中下游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冬季寒冷、漫长。
水文:流量季节变化大,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积雪融水,春季为汛期,有较长的结冰期。
植被:上游山区为森林,中游平原为草原,下游为荒漠草原、荒漠。
14
解析 根据图示经纬度以及河流分布,可以判断该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造成②③两处水文站径流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②处径流量大,③处径流量小。②处汇集众多支流的水量;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在②③之间,河流流经沙漠地区,支流汇入少,降水很少,下渗量大。
解析 图示③附近有沙漠,结合该区域位置、气候、水系特点,可得出答案。
14

解析 乌拉尔河上游、下游的自然背景差异,决定了该河流上游、下游开发利用方式的差异。
(3)分析乌拉尔河上游、下游不同的开发利用
方式及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上游:发电、旅游。原因:地势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环境优美。
下游:灌溉、航运。原因:下游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需要灌溉水源,发展绿洲农业或者畜牧业;地势平缓,连接里海,水运廉价、便利,且便于开发。
14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
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
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
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
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如
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
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14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2)如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14
解析 根据主要的治理措施判断,第一阶段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梯级开发可加快水电开发和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可以促进土地开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成立国家唯一授权机构,可以加强流域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促进流域的综合整治和开发。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14
解析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14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3.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借鉴其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开发的原则: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1)概况
①位置: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②发源地:A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③地位: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地形: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4)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落差较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5)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1)开发状况:开发较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2)开发后果: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
(1)状况: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
(2)后果: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
①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带衰落。
②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伐;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③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了水体、土壤,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3.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形式: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3.措施
(1)防洪: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2)航运:水坝修建后,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通过水运可达美国22个州。
(3)发电:大规模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使该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4)提高水质: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5)旅游:随着水库的修建和流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
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设,该流域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6)土地利用:做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4.开发效果: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探究点一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诺克斯维尔气候资料图”,探究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有何特征?
答案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2.结合图2,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降水特点,并分析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的影响。
答案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降水特点:全年降水较多,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影响:①水热季节组合差,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②影响河流水量、水位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田纳西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下表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其具体影响。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主要依赖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资源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的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需水季节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分析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思路


下图甲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图乙为“田纳西河流域诺克斯维尔市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坡
B.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秋降水多
C.水系发达,四季通航
D.矿产资源丰富,但常规能源缺乏
2.为了雨季蓄洪,诺克斯维尔地区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1~2月 B.4~5月
C.9~10月 D.11~12月
3.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市场需求广阔
B.流域内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
C.支流众多,水系稠密
D.年降水量丰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答案 1.C 2.C 3.B
解析 第1题,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田纳西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偏少;该流域内水系发达,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可四季通航;该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煤炭属于常规能源。第2题,根据图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11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雨季,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蓄洪。第3题,田纳西河发源于山区,河流落差大;据图乙可知,该流域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选B。
探究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

图甲为“田纳西河干流的梯级开发示意图”,图乙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图”。读图,探究以下问题。


1.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案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水量丰富。
2.田纳西河干流修建了多座大坝,对航运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抬高水位,调节径流,且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
3.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各有什么影响?
答案 对于农业,梯级开发为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灌溉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隐患,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对于工业,梯级开发提供了廉价的电力,改善了航运条件,使其成本降低。对于第三产业,梯级开发为其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4.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呢?
答案 这是因为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和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可用水电代替供电。三类电站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

流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2)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萎缩;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拓展延伸]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及治理的分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但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此外,人们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引发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 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开发 现状 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 商品农业基地;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商品农业基地;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 问题 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威胁严重;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 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建设三峡工程 退耕还湖,疏浚河道;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向长江输沙量和湖口站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输沙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由于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故输沙能力最强
5.下列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
A.长江干流水位高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答案 4.B 5.A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相对较小,A错误;6月输沙量下降但仍为正值,径流量大,说明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补给鄱阳湖,B正确;4~6月降水量逐渐增加,湖泊补给长江水量减少,输沙量下降,而不是含沙量下降,C错误;3月鄱阳湖的输沙量最大,是因为此时为旱季,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且补给水量最大,D错误。第5题,鄱阳湖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补给湖泊,此时为雨季,长江干流水位高,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故A正确。


1.河流特征描述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文 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 (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欠缺)
水系 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2.河流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水量大小、落差大小、地形地质条件等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达程度、市场(对电力)的需求、开发技术、资金等


3.河流航运条件开发评价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河道宽窄、深浅、弯曲程度
水量季节变化大小(水量是否平稳)
地形平坦程度,流速快慢
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
社会经济条件 河流沿岸的经济发达程度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随着湄公河流域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湄公河,这条流经中国(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的国际河流,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

(1)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出图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当地居民生产非常落后,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3)分析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要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答案 (1)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开发利用方向:开发水能;发展旅游;发展航运。
(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3)湄公河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大,流经山地,河流落差大。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析 (1)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直接对河流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这里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河流水量丰沛,汛期也比较长。从地形分析,这里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考虑水能、航运、旅游等方面,该河既有开发水能的优势,又有发展旅游的条件。(2)从农业生产来看,该地耕作落后,破坏植被甚至有岩石裸露,河流应该有较大的含沙量,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易引起泥沙淤积,使河口三角洲面积加速增长,加剧下游洪涝灾害。(3)水能丰富的原因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开发澜沧江水能需要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流域(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能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干燥 D.矿产资源贫乏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梯级开发 B.防洪发电
C.提高水质 D.环境建设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仔细读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从上游到下游为:山地—丘陵—平原,故排除选项A;该流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故排除选项C;图中显示该流域煤炭、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故排除选项D;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该河流流量较大,落差较大,所以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故选项B正确。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实现了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统一开发和管理,故选项A正确。
(2019·重庆期末)下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该河流干流长623 km,却形成了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 000 km2。据图完成3~5题。

3.图中河流干流源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雨水 D.冰雪融水
4.以M城为界,该河流上、下游的水文特征的差异正确的是(  )
A.流量:上游大于下游
B.水能:上游小于下游
C.含沙量:上游高于下游
D.结冰期:上游短于下游
5.据图推断,该河流河口三角洲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环境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答案 3.D 4.C 5.C
解析 第3题,该河流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但大高加索山脉海拔较高,山顶有冰川分布,故图中河流干流源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选D。第4题,材料“却形成了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 000 km2”说明该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河口地区的沉积作用显著。而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M 城以上流域面积大,下游流域面积小,再加上该河流所处区域降水少。可以推断,上游含沙量高于下游,水能大于下游, 上游因海拔较高,结冰期长于下游。下游接收了上游所有来水,流量大于上游,选C。第5题,该河流河口三角洲地处干旱地区,地势低,加上里海为咸水,故该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土地盐碱化,选C。
6.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座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制约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3)简要分析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
(4)分析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
(2)交通不便,资金缺乏,人口文化素质低。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加强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间的水陆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4)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河流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与流量和落差有关。第(2)题,制约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可以从交通、资金、人才等方面分析。第(3)题,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要从水能、航运、旅游、边境贸易等方面阐述。第(4)题,流域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还会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因此回答本题时可以从以上方面加以分析。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指向标,根据年平均气温变化,西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说明地势较高,为河流上游地区,所以河流从甲流向戊,即从西南流向东北。故选C。第2题,图中等温线越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越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所以该河段水能最丰富。图中乙丙河段等温线最密集,水能资源最丰富。故选B。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3~5题。

3.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平行水系,支流多 ③地形崎岖,落差大 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③增加入海水量 ④加速河口淤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还有(  )
①钢铁工业 ②有色冶金工业 ③甜菜种植、加工业 ④水产养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3.A 4.A 5.D
解析 第3题,河流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河流的水量、落差、决定流速(流速)等有关。红水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且流经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第4题,在红水河上开发水能资源,可以缓解珠江流域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该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区域环境,也可以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但是拦水发电,会使得河流水量减少,流速变缓,减缓河口淤积。第5题,红水河流域锰矿、锡矿、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能耗高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流域内还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也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据此回答6~8题。
6.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完好的原因是(  )
A.人们以畜牧业活动为主
B.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
C.人口较少
D.人们环保意识强
7.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  )
A.干旱地盐渍化 B.径流减少
C.湿地生态环境变化 D.需要修建水利工程
8.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宇航工业 D.高耗能化学工业
答案 6.C 7.A 8.D
解析 第6题,到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人口依然很少,开发强度不高,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完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第7题,墨累—达令河流域降水稀少,地下水含盐量高,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易出现干旱地盐渍化。第8题,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最大的电力系统,故优先发展的工业是高耗能化学工业。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10.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题,读图得出,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第二年比第一年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的变化大大降低,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调节了流域内河流流量,B对;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A错;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会加大流量变化,C错;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会加大流量变化,D错。第10题,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供应基地。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地区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故选C。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
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
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12.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 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 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图中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第12题,丙处水文站径流量比乙处小的原因是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缺少河流补给。C正确。
13.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①②之间为中游。上、中、下游分别流经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带,下游可通航,沿河建有多处水库和运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乌拉尔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造成②③两处水文站径流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乌拉尔河上游、下游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及其原因。
答案 (1)地形:上游多山,地势起伏大;中下游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冬季寒冷、漫长。
水文:流量季节变化大,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积雪融水,春季为汛期,有较长的结冰期。
植被:上游山区为森林,中游平原为草原,下游为荒漠草原、荒漠。
(2)②处径流量大,③处径流量小。②处汇集众多支流的水量;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在②③之间,河流流经沙漠地区,支流汇入少,降水很少,下渗量大。
(3)上游:发电、旅游。原因:地势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环境优美。
下游:灌溉、航运。原因:下游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需要灌溉水源,发展绿洲农业或者畜牧业;地势平缓,连接里海,水运廉价、便利,且便于开发。
解析 (1)根据图示经纬度以及河流分布,可以判断该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图示③附近有沙漠,结合该区域位置、气候、水系特点,可得出答案。(3)乌拉尔河上游、下游的自然背景差异,决定了该河流上游、下游开发利用方式的差异。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 第(1)题,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第(2)题,根据主要的治理措施判断,第一阶段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梯级开发可加快水电开发和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可以促进土地开发。第(3)题,成立国家唯一授权机构,可以加强流域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促进流域的综合整治和开发。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共9张PPT)

章末总结




内容索引
INDEX
知识结构 构建网络 整体把握
区域认知——贵州第一大河:乌江


知识结构


区域认知——贵州第一大河:乌江
【背景资料】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交流思考】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号称“天险”的原因。
答案 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急。在局部河段河流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流经地区多石灰岩分布,流水侵蚀作用强,河谷地形奇特。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
答案 有利条件: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充足;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需要。
不利条件:位于喀斯特地貌区,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
3.根据图文材料,从生产协作的角度说出乌江流域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并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提出促进该地相关产业发展的两条建设性意见。
答案 工业部门: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
意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之间商贸联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科技交流,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