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5 17:53:20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的概念。2.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弄清“3S”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其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领域。
(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主要环节

3.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4.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速度和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等。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3.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2)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3)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4)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判断
1.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 )
2.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来处理任何数据。( × )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地理信息技术
(1)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2)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1)概念: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作用: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思考 “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数字地球还包括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地球不能简单说是“3S”技术的综合。






探究点一 遥感(RS)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成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与实地测绘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答案 监测的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受地面的限制较小。
2.遥感为什么能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监测?
答案 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植被的表现形式不同,不同性状的植被所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遥感的传感器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电磁波。
3.请拟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
序号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例 灾害监测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答案 
序号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例 灾害监测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① 资源调查 野生藏羚羊种群数量及分布
② 环境监测 太湖的污染监测



遥感(RS)技术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
资源调查 矿产 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 资源 通过解译遥感图像,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 和灾 害监 测 环境 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 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工程建设 及规划 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城市规划、路网 合理规划商业网点等
农业方面 的应用 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 发展精准农业



(2019·湖北宜昌期中)目前,我们使用的微信欢迎界面(见下图)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气象云图。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观测的优点有(  )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得信息快 ③效率高 ④几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该图片属于卫星遥感照片,所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第2题,卫星遥感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快、效率高、几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点。
探究点二 全球定位系统(GPS)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浓雾协助英法联军创造了“九日奇迹”。1940年5月24日,德军以“闪电战”攻破马奇诺防线,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法国的敦刻尔克海滩上。从26日至31日都是大雾天气,浓厚的云雾笼罩在海峡上空,加上油库燃烧形成的黑烟,使德军战斗机找不到轰炸目标。到4日上午,英法联军共撤出34.6万人,有人说是浓雾创造了奇迹。
材料二 据有关报道,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军事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任何影响。
材料三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许多美国飞行员在被击落后能得以生还,人们常常惊羡于美国人的神奇。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同样是烟雾,为什么能阻滞德军的袭击,而不能对美军的轰炸产生影响?
答案 “二战”时的德军飞行员依靠人眼的视力发现目标,一旦有低层烟雾出现,人会看不清地面的物体。而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因为美军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因而不受烟雾的影响。
2.在材料三中美军是如何确定飞行员的位置并组织救援的?
答案 美国人应用的是GPS技术。因为当时多国部队是跨国界、跨地区作战,对地理环境相当陌生,仅依靠地图的作用是有限的,正是因为有了手持型GPS信号接收机的帮助,才使许多美国士兵得以生还。
3.GPS提供了哪些信息使其能应用于导航?
答案 GPS可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即经度、纬度和海拔。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近期,针对车主对于高架桥定位、导航的痛点,百度地图率先推出了高架导航功能,覆盖全国几乎所有采用高架桥道路设计的城市,可以更精确地判断车主行驶的位置位于高架桥上还是高架桥下,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导航服务。据此回答3~4题。
3.GPS对车辆实时定位是指(  )
A.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B.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天气
D.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季节
4.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  )
A.定位和导航 B.定位和找矿
C.天气预报 D.地质测量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GPS对车辆实时定位,是指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第4题,目前,GPS的最主要应用是在定位和导航方面。
探究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GIS)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图2是根据该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材料二 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层。

1.材料一中两图形对地物的表示有什么差异?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案 差异:①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而地图以图纸的形式保存地理信息。
②查询的方式不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数据更新,而地图则通过肉眼进行判读,获得地理信息。GIS获取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速度也更快。
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进行综合,并进行空间分析,而地图有许多方面做不到。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完备;③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2.材料二中,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______;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________。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 西南风 丁地
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可以说,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3)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举例
地物的位置、分布等基本问题 地点查询;最近的银行在哪里;巡警车的分布
趋势分析 人口增长趋势;城市发展趋势
模式问题 人口扩散模式;商业选址模式;路径分析模式
模拟问题 用GIS模拟灾害发生时的灾民转移问题; 用GIS模拟某大型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5~6题。

5.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6.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涉及到土壤、水系、地形、土地利用及居民点分布,综合分析各选项可知,只有耕地分类和评价与上述图层联系密切。第6题,垃圾深埋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地表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故深埋垃圾场选址应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


图表特征:“3S”图像往往作为考查的载体,用来考查“3S”技术的应用。在遥感图像中,遥感影像图是根据遥感影像绘制的图形;GIS图像主要是根据GIS的图层叠加原理,展示不同的图层;GPS多以材料为背景,图像呈现不多,一般仅通过手持机界面图或工作流程图来考查,但与RS和GIS的综合应用所得的图像也是较为常见的考查方式。



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要求判断甲点所处的地形,图中甲点光线较暗。
根据成像原理,地势较低的山谷光线较暗,地势较高的山脊光线明亮。甲处光线较暗,应为山谷。
A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1)~(2)题。

(1)利用图甲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有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图甲是遥感影像图。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图像,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选项中的灾情预测分析、C选项中的路线筛选、D选项中的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只能由GIS来完成。第(2)题,车载导航仪借助GPS获得交通信息,实现精确定位,再通过电子地图呈现出来,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电子地图也能显示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高。读“GIS分层图”,完成1~2题。

1.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2.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示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示,他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 D.地层厚度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示中的地质灾害与坡度、倾斜的地层及活动断层有关,判断为滑坡。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坡度无关;崩塌、泥石流与顺向坡面关联度不高。第2题,图示甲与倾斜的地层图层合成的是顺向坡面,可判断甲是坡向。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并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①信号接收机 ②北斗卫星 ③传感器 ④车载移动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北斗导航业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可为(  )
①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②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 ③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 ④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运行速度 ⑤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第4题,北斗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用户(GPS信号接收机)提供具体的经纬度和海拔、运行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____________。
(3)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______(填字母)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4)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答案 (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2)遥感 (3)A
(4)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长势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比较图中四种含水量反射率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2)利用玉米叶子反射率不同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遥感。(3)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电磁波变化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电磁波不同,玉米含水量不同。(4)本题要抓住遥感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主要从生物生长变化和环境变化等方面去分析。


(2020·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模块诊断)近年来,我国出现“高铁、民航+共享汽车”的旅游出行新模式。比如,郑州的王先生到厦门旅游,完全可以先乘坐飞机或高铁到厦门,然后在当地租一辆共享汽车。用户可自行充电,在平台APP上点击“充电”按钮,进入充电地图页面,前往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据此回答1~2题。
1.前往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和GIS B.RS
C.RS和GIS D.GIS
2.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节约出行成本 ②增加能源消耗 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前往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可知,要想获取位置信息,需要用到GPS;查询充电地点,需要用到GIS。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共享汽车的好处是省钱,①对;出行车辆减少,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空气污染,②错,③对。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不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的图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进行商业网点选址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④⑤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岩层深埋于地下,遥感不能准确获取其信息,选C。第4题,商业网点选址需要考虑市场、交通,需要居民点探求市场,需用道路图层推知交通,因此需要居民点、道路图层信息,选B。
(2019·广东期末)读“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日平均借车与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5~6题。

5.推断该租赁点最可能位于(  )
A.住宅区附近 B.公园附近
C.商场附近 D.学校附近
6.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置及自行车投放数量是否合理,主要借助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住宅区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应该是早上和晚上数量最多,白天最少。图中16:00之后该租赁点还车数量大于借车数量,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该时段为下班时间,用户回到住宅区休息。一天中8:00~16:00通常为上班时间,该租赁点借车数量大于还车数量,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减少,推测该租赁点有可能位于住宅区附近,故选A。第6题,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置及自行车投放数量是否合理,主要借助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而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没有分析、处理信息的功能,故选C。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7~8题。

7.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答案 7.B 8.C
解析 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壳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因此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准确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9~10题。

9.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10.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答案 9.D 10.D
解析 第9题,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利用该系统对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为GPS,最后利用该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第10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
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测得的热力值,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热力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绘制人口热力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和RS B.GPS和GIS
C.RS和数字地球 D.RS和GIS
12.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  )
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
B.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
C.确定城市用地类型
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人口热力值需要利用遥感技术(RS)测量,而图形最后的合成叠加则需要用到GIS技术。第12题,人口热力图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根据人口密度可以确定住宅区、商业区等用地类型及其合理性。但是不能统计人口数量、人口迁移方向以及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2019·浙江绍兴调考)“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等。据此回答13~14题。
13.这些配送机器人可规划线路、送货上门,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PS
C.GPS、GIS D.RS、GIS
14.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
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
答案 13.C 14.A
解析 第13题,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地理定位,应用了GPS技术;同时,根据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可知,该机器人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GIS技术;RS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其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不能进行线路规划和精确定位。故选C项。第14题,智能机器人容易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道路清扫;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技术要求高,不易被机器人取代。故选A项。
15.“3S”技术之间密切相连,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__。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
(3)目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答案 (1)① ⑤(①和⑤可互换) ④ ⑥(④和⑥可互换) ② (2)GIS与GPS
(3)促进土地资源的调查,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国土规划、国土发展、国土管理等国土整治工作等。
解析 第(1)题,“3S”技术中,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RS,即①⑤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GPS,即④⑥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GIS能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给RS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即②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第(2)题,根据集合原理可知,丙代表GIS与GPS。第(3)题,“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在于应用“3S”技术能更好地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规划、管理、发展等工作。
1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 下面是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特征,并由此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红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  )
①枞树 ②桦树 ③松树 ④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突出优点?
(4)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规律。分析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光谱 植被类型 (2)D
(3)①探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优点。
(4)垂直分异 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
解析 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这是遥感影像判读的依据。依据材料一,绿光波段桦树的反射率最高,接近20%,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接近90%。材料二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反映了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2.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判断
1.所有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2.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 )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
区域 因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纬度 30°N附近 43°N~48°N
海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共性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差异 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条件组合好 热量少,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地 耕地 多为水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
土壤 肥沃的水稻土,质地黏重 肥沃的黑土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
区域 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作物 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 大豆、甜菜
粮食作物 水稻 玉米、春小麦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较落后
工业 依托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图1为“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为“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风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

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的差异。

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在我国岭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据此回答1~2题。

1.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利于防风 B.利于排水
C.节约蚝壳 D.坚固耐用
2.该建筑用蚝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
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蚝壳墙出现在我国岭南地区,属湿润区,降水较多。从建筑的实用角度分析,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利于排水。第2题,生蚝壳为墙的主要原因是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材料可知“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该地蚝壳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蚝壳墙防盗功能较弱。
探究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湿地破坏。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有: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工业结构的调整: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的调整: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迁移,并趋于集中
生态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等
其他方面:交通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从时间上看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系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 3.B 4.A 5.D
解析 第3题,在耕地面积减小,而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保障粮食供应,我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三个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多、收入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减少。第5题,粮食商品率反映了进入市场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但河南省的人口远多于黑龙江省,因此导致其粮食商品率低于黑龙江省。


1.自然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不)同期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土壤 类型、肥 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覆 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 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 农业地 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原料、燃料、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资源短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3)我国与非洲之间往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居民多为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F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
D岛屿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来自南半球海洋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3)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解析 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第(3)题,与非洲相比,我国是相对发达区域,非洲是相对欠发达区域。区域之间的联系,发达区域输出的多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等。
(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回答1~2题。

1.图中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降水量 B.气温 C.植被 D.地形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Ⅰ区域靠近黄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B.Ⅱ区域水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
C.Ⅲ区域降水丰沛,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D.Ⅳ区域水热组合好,适宜发展水田农业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地形差异大,故四个区域是依据地形划分的。选择D项。第2题,Ⅰ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虽气候干旱少雨,但靠近黄河,可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A项正确;Ⅱ区域水源较为缺乏,但可发展畜牧业,B项错误;Ⅲ区域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加剧,C项错误;Ⅳ区域位于山区,地势高,气候相对温凉,降水较少,不适宜发展水田农业,D项错误。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面两图,回答3~4题。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4.图2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第4题,a点第二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据此可得出正确顺序。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地形简图。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得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即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甲:种植业;乙:畜牧业。
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解析 (1)读材料一,美国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整体来看,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甲地的农业类型为种植业,乙地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缓,便于航运,通航里程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朝鲜族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下列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第2题,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比如黄山毛峰产地就没有明确界线。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回答3~4题。

3.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4.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不同
D.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图甲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一行归”指的应是北雁南飞,图甲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北雁南飞的景象。根据图乙所示景观和“兴安”等信息可知,图乙反映的是桂林山水(“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兴安水最清”说明水流清澈,水土流失不严重。第4题,甲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气候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温带地区,秋季来临,叶落草枯,候鸟南迁。乙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在地质、流水等作用下形成的景观。在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易被水溶蚀,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
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约1 700万平方千米)举办,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约1.14万平方千米)举办。据此完成5~6题。

5.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水能和海洋能 B.煤炭和天然气
C.石油和水能 D.石油和天然气
6.下列关于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共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差
B.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经济基础差,劳动力不足
D.气温偏低,冻土广布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第6题,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冻土广布,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两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都较差。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8.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答案 7.A 8.B
解析 第7题,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纵横、水系众多,不仅将耕地分割得较为破碎,而且不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船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第8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多依靠便利的交通由国内外将其运进。

(2020·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图为“非洲某区域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10.下列有关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答案 9.D 10.D
解析 第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个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四个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个区域属于同一层次;四个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第10题,甲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丁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

11.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图示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乡村人口比重减小 ③该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答案 11.A 12.D
解析 第11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说明城市人口比重增大。第12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大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城市人口多,对花卉、蔬菜需求量大且花卉、蔬菜经济效益好,因此市场是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以南(含南麓),昆仑山以北(含北麓),称之为南疆。南疆幅员辽阔,大致处于35°~42°N之间,气候干旱少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有许多绿洲,棉花种植面积较大。

(1)从地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南疆气候特征。
(2)分析南疆河流特征,并说明理由。
(3)列举南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理位置:地处中纬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地形:盆地地形,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深入,降水少;边缘山地,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2)河流特征:以内流河为主;呈向心状分布;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有结冰期等。
理由: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四周高中部低;山地高大,有大量冰川;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3)影响:人口、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
理由:内部为沙漠,边缘为绿洲,有水资源。
影响:贯穿盆地的交通线较少;
理由:内部为沙漠,且沙漠面积大,沙丘流动性强。
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
理由:地广人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解析 (1)南疆地处新疆天山以南地区,从海陆位置看,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从地形看,由于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水汽不易进入,导致降水少,气候干旱。边缘地区,山脉海拔高,气候垂直变化明显。(2)南疆的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两方面回答。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结冰期、含沙量、补给类型等。河流水系特征包括长度、性质、支流形状及河道宽度等。由于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径流量看,流量较小。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等。(由于降水少,河流流程短,以内流河为主。由于受地形四周高中间低的影响,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3)南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对人口分布、交通、生产活动的影响角度分析。从人口分布看,由于气候干旱,只有在有水源的山麓地带才能发展生产,所以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从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看,盆地边缘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内部交通线路少。从气候对于生产活动影响看,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适宜种植棉花。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呼伦贝尔、西安、广州的位置。

(1)比较广州、呼伦贝尔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
(2)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和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南北跨度仅200千米,但种植业显著不同。试比较两地农业(农业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差异。
答案 (1)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汛期长;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呼伦贝尔纬度较高,地处内陆,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且有结冰期;自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2)汉水谷地:农业类型为水田农业,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渭河平原:农业类型为旱地农业,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解析 第(1)题,比较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可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汉水谷地地处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形成水田农业,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渭河平原地处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相对不足,形成旱地农业,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章末总结




暑假期间,沿30°N纬线来一场横跨中国的时空之旅,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并说出旅行需要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活动建议
本活动宜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
活动步骤



①设计一条经过上述地区的旅行线路,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序号 目的地 月份 交通工具 目的地附近需要考察的景点 主要考察内容及预计考察时间 生活 必需品 注意事项
1
2
……


注:在目的地附近考察的景点,要求包括著名的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
②根据所设计的旅行线路,查阅有关资料,填写上表内容。
③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考察报告,也可写成散文风格的旅行见闻录,或者是探险者日记等。
④采用报告会、板报等形式,在班级或年级内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交流思考

1.简述我国30°N沿线地形特征。
答案 地形以高原、盆地、平原为主;高原盆地分布在西部;丘陵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列表比较30°N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差异。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答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年均温较低;降水较少;光照强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年均温偏高;多阴雨、云雾天气
水文 径流量较小;含沙量少;有结冰期;夏汛 径流量较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夏汛
水能资源丰富
植被 高山草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冻土发育 紫色土 水稻土


3.简析地形对我国30°N沿线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影响。
答案 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水热条件好,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共11张PPT)

章末总结




内容索引
INDEX
知识结构 构建网络 整体把握
地理实践力——地理环境特征调查


知识结构


地理实践力——地理环境特征调查
【活动建议】 
本活动宜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
暑假期间,沿30°N纬线来一场横跨中国的时空之旅,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并说出旅行需要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 ? ?
【活动步骤】 
①设计一条经过上述地区的旅行线路,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序号 目的地 月份 交通工具 目的地附近需要考察的景点 主要考察内容及预计考察时间 生活
必需品 注意事项
1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注:在目的地附近考察的景点,要求包括著名的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
②根据所设计的旅行线路,查阅有关资料,填写上表内容。
③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考察报告,也可写成散文风格的旅行见闻录,或者是探险者日记等。
④采用报告会、板报等形式,在班级或年级内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交流思考】 
1.简述我国30°N沿线地形特征。
答案 地形以高原、盆地、平原为主;高原盆地分布在西部;丘陵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列表比较30°N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差异。
?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
水文
?
植被
土壤
高原山地气候;年均温较低;降水较少;光照强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年均温偏高;多阴雨、云雾天气
径流量较小;含沙量少;有结冰期;夏汛
径流量较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夏汛
水能资源丰富
高山草甸
冻土发育
紫色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稻土
3.简析地形对我国30°N沿线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影响。
答案 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水热条件好,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共83张PPT)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
研究中的应用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的概念。
2.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
3.弄清“3S”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其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专项提能1 “3S”图像的判读


内容索引
INDEX
预习新知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互动探究 启迪思维
课时对点练 注重双基 强化落实
达标检测 随堂演练 达标过关


预习新知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_____________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_____(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______________(GIS)等。
2.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_________、环境监测、_________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领域。
(2)大众化应用:_____________、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调查
自然灾害
GPS汽车导航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_______(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_______的感知。
2.主要环节
目标物
物体辐射和
电磁波
—————→
反射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_________、
统计数字
专业图件
3.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_______也各不相同。
4.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_____、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_____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航空器
远距离
电磁波
定量
模式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_____、导航的系统。
2.组成
(1)空间部分——_____________。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提供精密的_____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速度和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_______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__________(经度和纬度)、_____(海拔)等。
定位
GPS卫星星座
三维
连续性
地理位置
高程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_____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
信息源→_________→数据库→_________→表达。
3.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_______
_____。
地理空间数据
数据处理
空间分析
空间
信息
(2)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_____、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_________的模型。
(3)对区域内__________和自然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_____、评价。
(4)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_________及评估预测。
分析
发展规律
自然资源
分析
动态监测
1
2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来处理任何数据。



判断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地理信息技术
(1)遥感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的获取。
(2)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_________。
(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_________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1)概念:是指_______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________
___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作用: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________、动态的显示,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地理信息数据
空间定位
空间分析
数字化
计算机网

立体的
“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数字地球还包括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地球不能简单说是“3S”技术的综合。
思考
知识归纳


探究重点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成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与实地测绘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探究点一 遥感(RS)
答案 监测的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受地面的限制较小。
2.遥感为什么能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监测?
答案 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植被的表现形式不同,不同性状的植被所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遥感的传感器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电磁波。
3.请拟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
序号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例 灾害监测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① ? ?
② ? ?
野生藏羚羊种群数量及分布
太湖的污染监测
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
遥感(RS)技术的应用
核心归纳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
资源调查 矿产
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
资源 通过解译遥感图像,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
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
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工程建设
及规划 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城市规划、路网 合理规划商业网点等
农业方面
的应用 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 发展精准农业
跟踪训练


(2019·湖北宜昌期中)目前,我们使用的微信欢迎界面(见图)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气象云图。据此回答
1~2题。
1.中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应用的地
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 该图片属于卫星遥感照片,所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
2.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观测的优点有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得信息快 ③效率高 
④几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卫星遥感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快、效率高、几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点。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浓雾协助英法联军创造了“九日奇迹”。1940年5月24日,德军以“闪电战”攻破马奇诺防线,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法国的敦刻尔克海滩上。从26日至31日都是大雾天气,浓厚的云雾笼罩在海峡上空,加上油库燃烧形成的黑烟,使德军战斗机找不到轰炸目标。到4日上午,英法联军共撤出34.6万人,有人说是浓雾创造了奇迹。
材料二 据有关报道,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军事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任何影响。




探究点二 全球定位系统(GPS)
材料三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许多美国飞行员在被击落后能得以生还,人们常常惊羡于美国人的神奇。
答案 “二战”时的德军飞行员依靠人眼的视力发现目标,一旦有低层烟雾出现,人会看不清地面的物体。而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因为美军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因而不受烟雾的影响。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同样是烟雾,为什么能阻滞德军的袭击,而不能对美军的轰炸产生影响?
答案 美国人应用的是GPS技术。因为当时多国部队是跨国界、跨地区作战,对地理环境相当陌生,仅依靠地图的作用是有限的,正是因为有了手持型GPS信号接收机的帮助,才使许多美国士兵得以生还。
2.在材料三中美军是如何确定飞行员的位置并组织救援的?
答案 GPS可提供精准的定位信息,即经度、纬度和海拔。
3.GPS提供了哪些信息使其能应用于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核心归纳


跟踪训练


近期,针对车主对于高架桥定位、导航的痛点,百度地图率先推出了高架导航功能,覆盖全国几乎所有采用高架桥道路设计的城市,可以更精确地判断车主行驶的位置位于高架桥上还是高架桥下,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导航服务。据此回答3~4题。
3.GPS对车辆实时定位是指
A.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B.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天气 D.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季节

解析 GPS对车辆实时定位,是指随时知道车辆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4.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
A.定位和导航 B.定位和找矿
C.天气预报 D.地质测量

解析 目前,GPS的最主要应用是在定位和导航方面。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图2是根据该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探究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GIS)
材料二 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层。
1.材料一中两图形对地物的表示有什么差异?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案 差异:①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而地图以图纸的形式保存地理信息。
②查询的方式不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数据更新,而地图则通过肉眼进行判读,获得地理信息。GIS获取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速度也更快。
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进行综合,并进行空间分析,而地图有许多方面做不到。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②功能强大、完备;
③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答案 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2.材料二中,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_______;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_____。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有哪些作用?
西南风
丁地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可以说,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核心归纳


(2)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3)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举例
地物的位置、分布等基本问题 地点查询;最近的银行在哪里;巡警车的分布
趋势分析 人口增长趋势;城市发展趋势
模式问题 人口扩散模式;商业选址模式;路径分析模式
模拟问题 用GIS模拟灾害发生时的灾民转移问题;
用GIS模拟某大型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跟踪训练


如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
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5~6题。
5.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涉及到土壤、水系、地形、土地利用及居民点分布,综合分析各选项可知,只有耕地分类和评价与上述图层联系密切。
6.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
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垃圾深埋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地表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故深埋垃圾场选址应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


专项提能1 “3S”图像的判读
图表特征:“3S”图像往往作为考查的载体,用来考查“3S”技术的应用。在遥感图像中,遥感影像图是根据遥感影像绘制的图形;GIS图像主要是根据GIS的图层叠加原理,展示不同的图层;GPS多以材料为背景,图像呈现不多,一般仅通过手持机界面图或工作流程图来考查,但与RS和GIS的综合应用所得的图像也是较为常见的考查方式。
如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典型例题


如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析题过程


要求判断甲点所处的地形,图中甲点光线较暗。
根据成像原理,地势较低的山谷光线较暗,地势较高的山脊光线明亮。甲处光线较暗,应为山谷。
A
读图训练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1)~(2)题。
(1)利用图甲可以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解析 图甲是遥感影像图。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图像,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选项中的灾情预测分析、C选项中的路线筛选、D选项中的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只能由GIS来完成。
有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解析 车载导航仪借助GPS获得交通信息,实现精确定位,再通过电子地图呈现出来,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电子地图也能显示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信息。


达标检测
解析 图示中的地质灾害与坡度、倾斜的地层及活动断层有关,判断为滑坡。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坡度无关;崩塌、泥石流与顺向坡面关联度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高。读“GIS分层图”,完成1~2题。
1.根据右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2
3
4
5
1
2
3
4
5
1
2.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示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示,他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 D.地层厚度

解析 图示甲与倾斜的地层图层合成的是顺向坡面,可判断甲是坡向。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并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①信号接收机 ②北斗卫星 ③传感器 ④车载移动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
3
4
5
1
解析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4.北斗导航业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可为
①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②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 ③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 ④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运行速度 ⑤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
3
4
5
1

解析 北斗导航系统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用户(GPS信号接收机)提供具体的经纬度和海拔、运行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如图为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2
3
4
5
1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叶子
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解析 比较图中四种含水量反射率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解析 利用玉米叶子反射率不同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遥感。
(2)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_____。
2
3
4
5
1
遥感
(3)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____(填字母)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2
3
4
5
1
解析 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电磁波变化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电磁波不同,玉米含水量不同。
A
(4)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
3
4
5
1
解析 本题要抓住遥感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主要从生物生长变化和环境变化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 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长势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答案合理即可)


课时对点练
解析 由材料信息“前往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可知,要想获取位置信息,需要用到GPS;查询充电地点,需要用到GIS。
(2020·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模块诊断)近年来,我国出现“高铁、民航+共享汽车”的旅游出行新模式。比如,郑州的王先生到厦门旅游,完全可以先乘坐飞机或高铁到厦门,然后在当地租一辆共享汽车。用户可自行充电,在平台APP上点击“充电”按钮,进入充电地图页面,前往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据此回答1~2题。
1.前往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GIS B.RS C.RS和GIS D.GI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15
16
2.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节约出行成本 ②增加能源消耗 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共享汽车的好处是省钱,①对;
出行车辆减少,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空气污染,②错,③对。
15
16
如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不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的图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岩层深埋于地下,遥感不能准确获取其信息,选C。
15
16
解析 商业网点选址需要考虑市场、交通,需要居民点探求市场,需用道路图层推知交通,因此需要居民点、道路图层信息,选B。
4.进行商业网点选址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19·广东期末)读“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日平均借车与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5~6题。
5.推断该租赁点最可能位于
A.住宅区附近
B.公园附近
C.商场附近
D.学校附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住宅区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应该是早上和晚上数量最多,白天最少。图中16:00之后该租赁点还车数量大于借车数量,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该时段为下班时间,用户回到住宅区休息。一天中8:00~16:00通常为上班时间,该租赁点借车数量大于还车数量,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减少,推测该租赁点有可能位于住宅区附近,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置及自行车投放数量是否合理,主要借助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而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没有分析、处理信息的功能,故选C。
6.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置及自行车投放数量是否合理,主要借助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7~8题。
7.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
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壳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因此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
15
16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准确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9~10题。
9.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地理信息
技术是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利用该系统对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为GPS,最后利用该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
15
16
10.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
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
15
16
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测得的热力值,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热力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绘制人口热力图需要
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RS
B.GPS和GIS
C.RS和数字地球
D.RS和GI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人口热力值需要利用遥感技术(RS)测量,而图形最后的合成叠加则需要用到GIS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
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
B.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
C.确定城市用地类型
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人口热力图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根据人口密度可以确定住宅区、商业区等用地类型及其合理性。但是不能统计人口数量、人口迁移方向以及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15
16
解析 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地理定位,应用了GPS技术;同时,根据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可知,该机器人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GIS技术;RS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其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不能进行线路规划和精确定位。故选C项。
(2019·浙江绍兴调考)“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等。据此回答13~14题。
13.这些配送机器人可规划线路、送货上门,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PS
C.GPS、GIS D.RS、GI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
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智能机器人容易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道路清扫;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技术要求高,不易被机器人取代。故选A项。
15
16
15.“3S”技术之间密切相连,它们都为数字地球提供了技术支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
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
功能”的是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表示“提
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__和_____________
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⑤(①和⑤可互换)

⑥(④和⑥可互
换)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3S”技术中,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RS,即①⑤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
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GPS,即④⑥表示“提
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GIS能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给RS反馈影像信息处理
结果,即②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
15
16
(2)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GIS与GPS
15
16
解析 根据集合原理可知,丙代表GIS与GPS。
答案 促进土地资源的调查,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库;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国土规划、国土发展、国土管理等国土整治工作等。
(3)目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在于应用“3S”技术能更好地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规划、管理、发展等工作。
15
16
1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如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二 下面是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
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特征,
并由此区分__________。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
越大,越容易区分。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
红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
①枞树 ②桦树 ③松树 ④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光谱
植被类型

15
16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突出优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①探测范围大;
②实时传输;
③快速处理;
④迅速获取信息;
⑤实施动态监测等优点。
15
16
(4)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规律。分析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垂直分异
答案 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
解析 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这是遥感影像判读的依据。依据材料一,绿光波段桦树的反射率最高,接近20%,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接近90%。材料二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反映了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15
16
(共82张PPT)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
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题指导1 地理环境特征类


内容索引
INDEX
预习新知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互动探究 启迪思维
课时对点练 注重双基 强化落实
达标检测 随堂演练 达标过关


预习新知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单位,是人们在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_________,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_____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_。
(3)区域具有_______。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_______条件,并对__________产生深刻的影响。
空间
地理差异
区位特征
过渡
相对一致
层次性
地理环境
区域发展
1
2
所有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判断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差异
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差异
发展_____差异
发展_____差异

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
区域
因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纬度 30°N附近 43°N~48°N
海陆
位置 我国_________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地处我国_____地区的中部
区域发展差异

地理环境
水平
方向
东部沿海
东北
气候 类型 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气候
共性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_____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差异 热量_____,降水多,水热条件组合好 热量____,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地 耕地 多为_____,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___ 多为_____,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___
土壤 肥沃的_______,质地黏重 肥沃的_____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_____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丰富

水田

旱地

水稻土
黑土
贫乏
雨热
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
区域
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类型 _____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_____耕作业、畜牧业

物 经济作物 _____、棉花 _____、甜菜
粮食作物 _____ _____________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较落后
工业 依托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_____
___,运入矿产资源发展______
___,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
水田
旱地
油菜
大豆
水稻
玉米、春小麦
轻工


重工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质
河流
交通
缓慢
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科学技


水稻
人口迁入
气候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口

生产规模
商品率
下降
知识归纳


探究重点
探究导引







图1为“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为“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长江三角洲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风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
方法技巧
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的差异。
跟踪训练


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在我国岭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据此回答1~2题。
1.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利于防风 B.利于排水
C.节约蚝壳 D.坚固耐用

解析 读材料可知,蚝壳墙出现在我国岭南地区,属湿润区,降水较多。从建筑的实用角度分析,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利于排水。
2.该建筑用蚝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
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解析 生蚝壳为墙的主要原因是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材料可知“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该地蚝壳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蚝壳墙防盗功能较弱。
探究导引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如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探究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湿地破坏。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有: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迁移,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等
交通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方法技巧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从时间上看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系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跟踪训练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解析 在耕地面积减小,而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保障粮食供应,我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
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三个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多、收入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减少。
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解析 粮食商品率反映了进入市场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但河南省的人口远多于黑龙江省,因此导致其粮食商品率低于黑龙江省。


答题指导1 地理环境特征类
1.自然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不)同期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土壤 类型、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 农业地
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原料、燃料、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资源短缺
针对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解析 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
答案 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居民多为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解析 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
答案 F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
D岛屿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来自南半球海洋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3)我国与非洲之间往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
解析 与非洲相比,我国是相对发达区域,非洲是相对欠发达区域。区域之间的联系,发达区域输出的多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等。
答案 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达标检测
解析 由图可知,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地形差异大,故四个区域是依据地形划分的。选择D项。
(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回答1~2题。
1.图中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降水量 B.气温
C.植被 D.地形

2
3
4
5
1
2
3
4
5
1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
述,合理的是
A.Ⅰ区域靠近黄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B.Ⅱ区域水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
C.Ⅲ区域降水丰沛,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D.Ⅳ区域水热组合好,适宜发展水田农业

2
3
4
5
1
Ⅳ区域位于山区,地势高,气候相对温凉,降水较少,不适宜发展水田农业,D项错误。
解析 Ⅰ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虽气候干旱少雨,但靠近黄河,可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A项正确;
Ⅱ区域水源较为缺乏,但可发展畜牧业,B项错误;
Ⅲ区域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加剧,C项错误;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面两图,回答3~4题。
2
3
4
5
1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
3
4
5
1
解析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2
3
4
5
1
4.图2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B.b—c—a
C.c—a—b
D.b—a—c
2
3
4
5
1

解析 a点第二产业比重最大,b点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据此可得出正确顺序。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地形简图。
2
3
4
5
1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
2
3
4
5
1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 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
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得中部平原
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即中部
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
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
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
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
3
4
5
1
解析 读材料一,美国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整体来看,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
3
4
5
1
答案 甲:种植业;乙:畜牧业。
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
3
4
5
1
解析 结合材料二分析,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甲地的农业类型为种植业,乙地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
答案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3)结合图文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2
3
4
5
1
解析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缓,便于航运,通航里程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课时对点练
解析 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朝鲜族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2.下列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比如黄山毛峰产地就没有明确界线。
3.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
环境分别是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
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
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回答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飞,图甲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北雁南飞的景象。根据图乙所示景观和“兴安”等信息可知,图乙反映的是桂林山水(“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
解析 图甲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一行归”指的应是北雁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于喀斯特地貌区,“兴安水最清”说明水流清澈,水土流失不严重。
解析 甲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气候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温带地区,秋季来临,叶落草枯,候鸟南迁。乙地区域特征反映的是在地质、流水等作用下形成的景观。在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易被水溶蚀,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
4.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
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不同
D.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约1 700万平方千米)举办,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约1.14万平方千米)举办。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A.水能和海洋能
B.煤炭和天然气
C.石油和水能
D.石油和天然气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解析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冻土广布,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两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都较差。
6.下列关于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共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差
B.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经济基础差,劳动力不足
D.气温偏低,冻土广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7~8题。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纵横、水系众多,不仅将耕地分割得较为破碎,而且不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船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8.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多依靠便利的交通由国内外将其运进。
(2020·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如
图为“非洲某区域植被分布图”。读图
回答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个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四个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个区域属于同一层次;四个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
10.下列有关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甲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丁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如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
11.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图示地区可能
出现的现象是
①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
量减小 ②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乡
村人口比重减小 ③该地区出现了
逆城市化现象 ④河流夏季流量减
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说明城市人口比重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大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城市人口多,对花卉、蔬菜需求量大且花卉、蔬菜经济效益好,因此市场是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以南(含南麓),昆仑山以北(含北麓),称之为南疆。南疆幅员辽阔,大致处于35°~42°N之间,气候干旱少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有许多绿洲,棉花种植面积较大。





(1)从地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南疆气候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地理位置:地处中纬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地形:盆地地形,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深入,降水少;边缘山地,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南疆地处新疆天山以南地区,从海陆位置看,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从地形看,由于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水汽不易进入,导致降水少,气候干旱。边缘地区,山脉海拔高,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河流特征:以内流河为主;呈向心状分布;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有结冰期等。
理由: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四周高中部低;山地高大,有大量冰川;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2)分析南疆河流特征,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南疆的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两方面回答。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结冰期、含沙量、补给类型等。河流水系特征包括长度、性质、支流形状及河道宽度等。由于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径流量看,流量较小。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等。(由于降水少,河流流程短,以内流河为主。由于受地形四周高中间低的影响,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影响:人口、城镇主要分
布在盆地边缘;
理由:内部为沙漠,边缘为绿洲,
有水资源。
影响:贯穿盆地的交通线较少;
理由:内部为沙漠,且沙漠面积大,沙丘流动性强。
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
理由:地广人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3)列举南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南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对人口分布、交通、生产活动的影响角度分析。从人口分布看,由于气候干旱,只有在有水源的山麓地带才能发展生产,所以人口和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从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看,盆地边缘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内部交通线路少。从气候对于生产活动影响看,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适宜种植棉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显著。如图示意呼伦贝尔、西安、广州的位置。
(1)比较广州、呼伦贝尔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汛期长;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呼伦贝尔纬度较高,地处内陆,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且有结冰期;自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比较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差异,可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2)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和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南北跨度仅200千米,但种植业显著不同。试比较两地农业(农业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汉水谷地:农业类型为水田农业,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渭河平原:农业类型为旱地农业,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汉水谷地地处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形成水田农业,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渭河平原地处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相对不足,形成旱地农业,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