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7 20: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三届国际环境科技大会在2013年9月26~28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大会交流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环境污染及整治技术,工业废物的处理及二次利用,环境与社会,环境经济与贸易, 环境规划七大板块60余个议题.
可以看出,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都江堰
梯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null




1、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着重
要影响
3、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观点
荒漠化的西部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毁林开荒
毁林开荒
换来的

乱砍滥伐
乱砍滥伐的恶果

都江堰
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和利用

自学探究一
阅读第123 ~124页内容,找出、圈画、填写并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资源可分为哪几类?
2、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有哪些利弊?
3 、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1)定义:能够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
内自然恢复或再生的。如森林、太阳能、
风能等
(2)特点:①可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1、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
森林
草地
野生动植物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1)定义:自然界的供给量
是有限的,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
段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等
(2)特点:①不可循环再生,数量有限,
用完将会枯竭。②对环境危害极大。
1、资源的分类

不可再生资源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1.完全性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
2.有人说:“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但是要边利用,边保护.”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理解?
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
分析与讨论: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哪种砍伐方式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
完全砍伐优点:便于工人砍伐,节约成本,工作效率高。
完全砍伐缺点:会对森林形成永久性的破坏;破坏环境,使林中动物失去家园;使土壤裸露,土质变差等。
选择性砍伐优点:可使木材得到可持续利用,又能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
选择性砍伐缺点:倒下树木会压坏其他树木;给砍伐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成本会增高,效率低。
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保持其再生能力.
非再生资源不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事例
都江堰
水库
梯田
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学探究二
阅读第125 ~126页内容,找出、圈画、填写并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2、我国为什么作出了退耕还牧的决定?
3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沙尘暴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沙化
盐碱化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猎捕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物种灭绝
物种灭绝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过度放牧会因牲畜密度过大,引起土壤板结,牧草急剧退化、减少,草原植被结构破坏,从而引起土壤沙质化。
2、我国为什么做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地区的防洪、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还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促进其工农业更快地发展。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国实行休渔政策,目的是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育肥期的幼鱼。过度捕捞,一方面会导致幼鱼尚未长大即被捕捞,影响渔业产量;另一方面,将产卵期间的亲鱼捕捞上来,又会导致鱼的繁殖率降低,鱼的数量减少,最终造成海洋资源枯竭。


1、生态破坏
2、环境污染
3、复合效应: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发生重叠。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如何利用资源?
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植树造林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哪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情.


说说这节课你
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1、合理开发和利用,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
2、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事例比比皆是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生态破坏
2、环境污染
3、复合效应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巩固与提高”
2.智慧学习——智慧应用
1.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长年的水旱灾害 B.臭氧层空洞
C.人口过度增长 D.野生动植物死亡
2.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生态环境被破坏 D.动物瘟疫
3.利用农田蜘蛛或在农田里放养青蛙来防治农业害虫的好处是( )
A.可以减少使用农药 B.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C.降低成本 D.以上各项都是
C
C
D
4.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要求?( )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C.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为人类提供优质木材
5.目前,全世界约有250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动植物病毒 D.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6.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是( )
A.封山育林 B.禁止捕猎
C.荒坡变果园 D.平湖改良田
D
D
D
7.几年来,由于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变本加厉,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高,沙尘暴期间,灰尘弥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右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草原、森林、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研究我国近几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1)“沙尘暴”天气逐年加剧说明我国北方______受到了严重破坏.
(2)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在草原上过度放牧 ②采伐森林,开垦耕地
③工业的发展 ④黄河出现断流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A
植被
擂台赛




自学探究
阅读第35—36页内容,找出、圈画、填写并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房屋装修以后,人们通常过一段时间才能搬进去居住,这是为什么?
3 、夏季空气质量往往好于冬季,农村空气质量往往好于城市,其中蕴含什么道理?

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null


消化系统的组成

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



倡议:

拓展提升
收获



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