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二章生态系统3,4,5节复习课-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第二章生态系统3,4,5节复习课-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7 21: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生态系统

复习课㈡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
考点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类型
考点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中考考点
2、什么是营养级?上述食物链中草、兔、狐分别属于第几营养级?

3、上述食物链中,草、兔、狐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和 的过程,叫能量流动。
输入
传递
散失
1.什么是能量流动?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


6、流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什么?




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






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来自草固定的太阳能
7、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8、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的转化?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转化:
太阳能

生物体内的化学能

热能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9、能量在流动的特点?
方向?
传递效率?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10%-20%

能量在流动的特点: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11.人作为最高级的消费者,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能量每流过一个营养级,就会有80% ~90%消耗,因此:
人要获得更多的能量,就应该尽量减少食物链中间环节,即人吃直接生产者
12、草→兔→鹰 草→兔→蛇→鹰
上述两条食物链,要使鹰的数量最多,应是哪一条?
第一条,食物链草和鹰之间营养级少,鹰就能获得更多的能量,就可以养活更多的鹰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也就越多,因此
10 、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13.能量流动的规律
1.在食物链:甲 乙 丙 丁
2.获得有机物的多少:
甲〉乙〉丙〉丁
3.获得能量的多少:
甲〉乙〉丙〉丁
4.生物数量的多少:
甲〉乙〉丙〉丁
5.体内有毒物质的多少:
甲〈乙〈丙〈丁
13.如何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提高利用效率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建立生态农业:
农作物
家禽,家畜
沼气池
(含微生物)
食用菌

饲料
粪肥
菌渣等
粪便
粪便
沼渣
沼渣沼液作肥料
秸秆
燃料

















优点: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例.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 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
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
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B
经典解析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1.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绘制 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
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
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
①草 ②树 ③植食性昆虫 ④兔
⑤食虫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C
2.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
数量关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 )
A.草 B.鹰 C.蛇 D.鼠
B
3、在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 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的生物获得的
能量越少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C
4、为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应多放养( )
A 肉食鱼类 B大型鱼类
C 小型鱼类 D草食鱼类
D
5、下列食物链中,假设蚱蜢与鼠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 那么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B
6、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
D
碳在大气圈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
生物群落?
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存
在的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给
下一个营养级?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持续增加?
二氧化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通过捕食关系
主要是呼吸作用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㈡物质循环

中考考点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7)能将二氧化碳进入生
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
气中的生物成分: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生产者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㈡物质循环

中考考点
碳循环
任务一:建立一个碳循环简图
任务二:思考如何缓解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 2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减少CO2排放量: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等
增加CO2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等
生产者
大气中的CO 2
分解者
消费者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㈡物质循环

中考考点
甲、乙、丙分别指生态系统中的什么什么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
周而复始,全球循环!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㈡物质循环

中考考点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
联系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_____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
全球性、周而复始
单向传递 、逐级递减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载体
动力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知识清单
考点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㈡物质循环

中考考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
输入
食物链
传递
呼吸作用
散失
水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无机环境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知识架构

中考考点
1.如图是某开发区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
B.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光能
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
D
2、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时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D

3.识图作答: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②____③_______
④____⑤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
绿色植物
4.看图回答问题
这是____元素的循环。
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过程
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CO2
O2
C
B
A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4.看图回答问题
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
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反复循环
全球性

CO2
O2
C
B
A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7、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A
C
B
D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产者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 B为(     )C为 ( )
D为(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C→D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A
C
B
D



CO2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光合
呼吸
呼吸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A
B
C
B是通过( )实现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 另一部分则以 (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   )形式存在.
(5)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










A
C
B
D


CO2 
化石燃料
碳酸盐
能量流动
分布 主要特点 作用 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整个生物圈中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清单
考点4 生态系统的类型

中考考点
据决定性因素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知识架构

中考考点
1.下列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是( )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动植物种类较少
C.群落结构简单 D.自我调节能力强
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C
D
3.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
①稻田放养蜘蛛 ②剧毒农药治虫 ③多施农家肥料
④捕杀毒蛇 ⑤大面积单一种植 ⑥严禁捕捉青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4.微山湖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能调节区域气候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C
C

5.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
“桑基鱼塘”模式,
是现代农业的典型,
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
气的全面丰收。
请据下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 。
捕食
太阳能
(3)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 ,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人工生态系统

能量利用效率

(5)图中④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因而在
生态系统中叫做 ,这种生态成分主要包括
和 两大类生物。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还需
要 等非生物条件。
(7)在生态系统中,你认为哪类生物是不可缺少
的成分? 。

空气、水、土壤
真菌
细菌
分解者
生产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有限。当某一成分(狼)发生变化(减少)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驼鹿)的相应变化(增多),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狼因食物充足数量又会增多)。……
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各种成分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自我调节机制
知识清单
考点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中考考点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稳定性就越低。
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 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 ,甚至引起 。
人们应该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 ,已达到人与自
然 发展的目的。
一定限度
一定限度
生态失调
生态危机
稳定
协调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小规律:
知识清单
考点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中考考点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结果
2.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嫩江 B.蔬菜大棚
C.西林郭勒草原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
B
3.下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
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
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 B.草原生态
C.荒漠生态 D.极地生态
A
5.在一个由植物→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大量捕食青蛙,蝗虫的数量会( )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D.迅速上升
6.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
A.大大增加生产者的数量
B.减少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
C.增加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D.改变系统内的非生物因素
C
C
1.( 2014济宁 )鱼台大米以粒白、味美、黏度高、营
养丰而闻名苏鲁豫皖。下图是鱼台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
级的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名称)。
(2)鱼台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采用鸟灭虫、蛙灭
虫、虫灭虫的措施。若不考虑图中其他因素,下列图解能
正确表达完全自然状况下肉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数量变
化关系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
(注:── 表示植食性昆虫,……表示肉食性昆虫)
(3)鱼台稻农探索在一些地块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
不仅起到了灭草、灭虫增肥地力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
经济效益。鸭粪、秸秆在稻田里被营腐生生活微生物最
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
(4)由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鱼台大米口感特好。某生不喜欢吃
蔬菜水果,一日三餐的主食是精致白米,副食是鸭蛋、鸭肉,你认为该同学长期下
去有可能患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当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你肯定想放松一下身心,命题人建议你
在早晨或傍晚,漫步到田间地头,看稻浪翻滚,听蛙鸣蝉叫,诵名人诗句,将是多
么美妙的诗情画意!可你知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蛙鸣的生物学
意义是____________。
A.雄蛙求偶 B .雌蛙求偶 C .雄蛙报警 D. 雌蛙戏水
4
食草昆虫,食虫鸟,青蛙
A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脚气病,坏血病
A
链接中考
2.(2015·济宁) 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
C
C
3.(2016·广东)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链接中考
D
链接中考
4.(2016·济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据右
图所示,判断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表示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B.在①过程中有大部分能量流失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该图所示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5.(2017济宁)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食草
昆虫



(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__固
定太阳能开始的。
(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图中共
有________类脊椎动物,图中最高等的动______________。
(3)该图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济宁)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
据图回答问题:

(1)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               。
(2)青蛙与蜘蛛的关系                。
(3)最长的食物链包括                 个营养级。

(4)此生态系统最重要成分是           。
(5)为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        个(种)。
(6)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和        。
生产者
6


捕食和竞争
捕食和竞争
捕食和竞争


3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链接中考
7.(2019,济宁)农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 人的关键作用。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
应有 。图 中 的 消 费 者 ,体 内 没 有 脊 柱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
(3)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鸟与昆虫之间是 关系。
(4)某地农田周边的树木被乱砍滥伐,鸟的数量骤减,昆虫数量剧增而造成农作物减产。这说明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解者
昆虫
4
逐级递减
捕食和竞争
自我调节
链接中考


说说这节课你
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巩固与提高”
2.智慧学习——智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