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复习课㈡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类型
考点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考点4 生物的多样性
中考考点
考点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什么是营养级?上述食物链中草、兔、狐分别属于第几营养级?
3、上述食物链中,草、兔、狐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和 的过程,叫能量流动。
输入
传递
散失
知识清单
㈠能量流动:1、概念
中考考点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
6、流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什么?
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
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来自草固定的太阳能
7、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8、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的转化?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转化:
太阳能
生物体内的化学能
热能
知识清单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9、能量在流动的特点?
方向?
传递效率?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10%-20%
能量在流动的特点:
知识清单
㈠能量流动
中考考点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1.人作为最高级的消费者,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能量每流过一个营养级,就会有80% ~90%消耗,因此:
人要获得更多的能量,就应该尽量减少食物链中间环节,即人吃直接生产者
12、草→兔→鹰 草→兔→蛇→鹰
上述两条食物链,要使鹰的数量最多,应是哪一条?
第一条,食物链草和鹰之间营养级少,鹰就能获得更多的能量,就可以养活更多的鹰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 动中
消耗的也就越多,因此
10 、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㈠能量流动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3.能量流动的规律
1.在食物链:甲 乙 丙 丁
2.获得有机物的多少:
甲〉乙〉丙〉丁
3.获得能量的多少:
甲〉乙〉丙〉丁
4.生物数量的多少:
甲〉乙〉丙〉丁
5.体内有毒物质的多少:
甲〈乙〈丙〈丁
13.如何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提高利用效率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㈠能量流动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建立生态农业:
农作物
家禽,家畜
沼气池
(含微生物)
食用菌
人
饲料
粪肥
菌渣等
粪便
粪便
沼渣
沼渣沼液作肥料
秸秆
燃料
优点: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14.能量多级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例1: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 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
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
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B
中考考点
经典解析
例2: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
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
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
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
①草 ②树 ③植食性昆虫 ④兔
⑤食虫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C
例3: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
数量关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 )
A.草 B.鹰 C.蛇 D.鼠
B
经典解析
例4:下列食物链中,假设蚱蜢与鼠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 那么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B
例5: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
D
经典解析
碳在大气圈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
生物群落?
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存
在的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给
下一个营养级?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持续增加?
二氧化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通过捕食关系
主要是呼吸作用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知识清单
㈡物质循环
中考考点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7)能将二氧化碳进入生
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
气中的生物成分: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生产者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㈡物质循环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碳循环
任务一:建立一个碳循环简图
任务二:思考如何缓解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 2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减少CO2排放量: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等
增加CO2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等
生产者
大气中的CO 2
分解者
消费者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㈡物质循环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
周而复始,全球循环!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㈡物质循环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
联系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_____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
全球性、周而复始
单向传递 、逐级递减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载体
动力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㈡物质循环
考点1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甲、乙、丙分别指生态系统中的什么什么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经典解析
例1:如图是某开发区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
B.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光能
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
D
经典解析
例2: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时呼吸作用
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C.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最多
D
经典解析
例3:识图作答: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②____③_______
④____⑤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
绿色植物
经典解析
例4:看图回答问题
这是____元素的循环。
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过程
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CO2
O2
C
B
A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①
②
③
④
⑤
经典解析
例4:看图回答问题
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
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反复循环
全球性
CO2
O2
C
B
A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①
②
③
④
⑤
经典解析
分布 主要特点 作用 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整个生物圈中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清单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类型
中考考点
例: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
“桑基鱼塘”模式,
是现代农业的典型,
该模式获得了鱼、蚕、桑、
气的全面丰收。
请据下图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 。
捕食
太阳能
(3)该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 ,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人工生态系统
低
能量利用效率
④
经典解析
(5)图中④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因而在
生态系统中叫做 ,这种生态成分主要包括
和 两大类生物。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
还需要 等非生物条件。
(7)在生态系统中,你认为哪类生物是不可缺少
的成分? 。
空气、水、土壤
真菌
细菌
分解者
生产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有限。当某一成分(狼)发生变化(减少)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驼鹿)的相应变化(增多),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狼因食物充足数量又会增多)。……
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各种成分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自我调节机制
知识清单
考点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中考考点
㈠生态平衡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稳定性就越低。
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 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 ,甚至引起 。
人们应该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 ,已达到人与自
然 发展的目的。
一定限度
一定限度
生态失调
生态危机
稳定
协调
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小规律:
知识清单
考点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中考考点
例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结果
例2: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A.嫩江 B.蔬菜大棚
C.西林郭勒草原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
B
经典解析
例3:下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
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
例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 B.草原生态
C.荒漠生态 D.极地生态
A
经典解析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所拥有的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_ 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全部基因
各种生态系统
三个层次
遗传(基因)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㈠、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它又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4 生物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也称为基因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2.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3.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㈡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生物种类
的多样性
基因的
多样性
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
实质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4 生物多样性
㈢.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地位
(1)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类总和居世界第三位;
(2)裸子植物居世界首位(裸子植物之乡);
(3)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类都居世界前列;
(4)我国还有许多珍稀、孑遗、特有的生物种类。我国 特有动植物种类有一万多种。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4 生物多样性
潜在使用价值
㈣生物多样性有哪几方面的价值?
生物能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药物、燃料、建材及工业原料等,生物多样性在旅游观光、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在自然界中维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其重要性远远高于直接使用价值。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尚未被人们发现,也许短时间内不被人们所利用,但其前潜在价值是巨大的。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例1、从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和徐悲鸿先生的《八骏图》等优秀文学、美术等艺术作品中,我们不仅感悟到一些人生哲理,还可以看到生物多样性的( )。
A.间接使用价值 B.科研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直接使用价值
D
例2.在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篙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
药,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
C
经典解析
…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2、乱砍滥伐,滥捕乱杀
4、环境污染
3、外来物种入侵
自然环境因素:旱灾,涝灾,地球变暖,太阳黑子,宇宙射线,偷猎等。
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
2、迁地保护
3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㈡你知道我国对野生生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根本的保护措施)
(把极度濒危的生物种类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等.)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对野生生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策略。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现已建立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16个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1.就地保护(根本途径)
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主要功能)
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天然储存库”
“天然实验室”
“活的博物馆”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迁地保护:
把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 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 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紧急抢救,避免灭绝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不是不能利用资源,而是要合理利用资源
知识清单
中考考点
考点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填空: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等使_________ 使 _________ 。
人为破坏活动的加剧以及向自然界无节制的索取,使__________同样面临严重威胁。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_______和
_______,还应_______ 和
_______。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遗传多样性受到威胁
全球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乱采滥伐和乱捕滥杀
外来生物的入侵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加强教育
法制管理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____和____等。还应加强___和_______。
4___是最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___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加强教育
法制管理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5._____是就地保护的补充。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迁地保护
植物园
动物园
水族馆
基因库
1.( 2014济宁 )鱼台大米以粒白、味美、黏度高、营
养丰而闻名苏鲁豫皖。下图是鱼台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
级的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名称)。
(2)鱼台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采用鸟灭虫、蛙灭
虫、虫灭虫的措施。若不考虑图中其他因素,下列图解能
正确表达完全自然状况下肉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数量变
化关系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
(注:── 表示植食性昆虫,……表示肉食性昆虫)
(3)鱼台稻农探索在一些地块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
不仅起到了灭草、灭虫增肥地力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
经济效益。鸭粪、秸秆在稻田里被营腐生生活微生物最
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
(4)由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鱼台大米口感特好。某生不喜欢吃
蔬菜水果,一日三餐的主食是精致白米,副食是鸭蛋、鸭肉,你认为该同学长期下
去有可能患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当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你肯定想放松一下身心,命题人建议你
在早晨或傍晚,漫步到田间地头,看稻浪翻滚,听蛙鸣蝉叫,诵名人诗句,将是多
么美妙的诗情画意!可你知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蛙鸣的生物学
意义是____________。
A.雄蛙求偶 B .雌蛙求偶 C .雄蛙报警 D. 雌蛙戏水
4
食草昆虫,食虫鸟,青蛙
A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脚气病,坏血病
A
链接中考
2.(2015·济宁) 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
C
C
3.(2016·广东)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链接中考
4.(2019)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竞争关系 B. 捕食关系
C. 合作关系 D. 共生关系
5.(2019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实例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变色龙随着环境改变体色
B. 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
C. 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D.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A
D
链接中考
6.(2019)如图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 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 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
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 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
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C
链接中考
7.(2019)右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8.(2019)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
A. 草→食虫鸟→兔→鹰 B. 草→鼠→蛇→鹰
C. 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 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C
B
链接中考
9.(2019)为了消灭纹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
B.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C. 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D. 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
B
链接中考
10.(2017济宁)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食草
昆虫
草
(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__固
定太阳能开始的。
(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图中共
有________类脊椎动物,图中最高等的动______________。
(3)该图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济宁)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
据图回答问题:
(1)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 。
(2)青蛙与蜘蛛的关系 。
(3)最长的食物链包括 个营养级。
(4)此生态系统最重要成分是 。
(5)为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 个(种)。
(6)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和 。
生产者
6
四
鼠
捕食和竞争
捕食和竞争
捕食和竞争
五
草
3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链接中考
11.(2019,济宁)农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 人的关键作用。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
应有 。图 中 的 消 费 者 ,体 内 没 有 脊 柱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
(3)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鸟与昆虫之间是 关系。
(4)某地农田周边的树木被乱砍滥伐,鸟的数量骤减,昆虫数量剧增而造成农作物减产。这说明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解者
昆虫
4
逐级递减
捕食和竞争
自我调节
链接中考
12.(2019)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土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四十余万亩,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一展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面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________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___。
(2)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上图为塞罕坝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________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
(4)塞罕坝森林公园呈现一派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5)试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环保行动属于世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
生产者
4
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松毛虫
自我调节
直接使用
物质循环将生态系统的各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链接中考
13.(2014潍坊)在寿光蔬菜博览园内,每年都有大量的蔬菜新品种展出。新品种的培育与广泛推广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同时丰富了( )
A.遗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14.(2018青岛)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已在我市进行试种,海水稻的培育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无极环境的多样性
A
A
链接中考
15.(2017,山东潍坊)下列有关生物的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C.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D.将荒山改造为桃园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16.(2018,山东枣庄)塞罕坝森林公园呈现一派北国风光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区,这体现了(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实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以上都有
C
A
链接中考
说说这节课你
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巩固与提高”
2.智慧学习——智慧应用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巩固与提高”
2.智慧学习——智慧应用
消化系统的组成
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
倡议:
拓展提升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