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第1节 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 )
A. 水 B. 空气
C. 腐殖质 D. 玻璃
2. 将一个土块浸没在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液面下降了,这个实验可以证明( )
A. 土壤中含有水
B. 土壤中含有空气
C. 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D. 土壤的密度大于水
3. 周末,小明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能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 乱石堆中 B. 干硬的土堆中
C. 小水洼中 D. 湿润的草地上
4. 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 )
A. 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 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中
C. 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 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5. 观察所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在土壤中最常见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器官是 ( )
A. 根 B. 种子
C. 茎 D. 果实
6. 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他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的。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生物的一项是( )
A. 细菌 B. 蚯蚓
C. 真菌 D. 腐殖质
7. 农业生产中经常给农作物进行深耕松土,其主要目的是 ( )
A. 促进根吸收水分 B.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减少蒸腾作用 D. 减少能量消耗
8.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条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植物根的呼吸
D. 植物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9. 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
10. (衢州中考)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____________ 。
11. 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__________,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__________。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____________。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____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2. (宁波中考)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____________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B组 自主提高
13. 育才中学201班的刘燕同学,利用下列操作测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
①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刚好盛满容器。②用量筒向金属容器内加水,直至水面与容器口相平为止,记录体积,加水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加水后剩余水的体积为V2。③将容器中的土壤倒出,洗涤金属容器。④用量筒向容器内注水到液面与容器口相平,把容器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水的体积为V3。⑤计算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刘燕同学计算的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式子正确的是( )
14. 一位学生用下图实验来证明土壤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的唯一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实验能证明土壤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5. DBDDA 6—9. DBCB
10. (1)避免偶然性 (2)水分 (3)空气
11. (1)650毫升 750毫升 (2)土壤中有空气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空气进行呼吸
12. (1)建立对照组 (2)避免外界的微生物对实验产生干扰 (3)大于
13. C
14. (1)A瓶纱布袋内土壤经加热,无微生物;B瓶纱布袋内的土壤未经加热,有微生物
(2)B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时放出CO2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第1节 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2. 下列物质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的是( )
A. 矿物质颗粒 B. 腐殖质
C. 阳光 D. 空气
3. 检验土壤中有无无机盐的活动中必须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 )
A. 清澈
B. 易溶解矿物质
C. 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
D. 便于过滤
4.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B. 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 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5.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下列生物最早参与土壤形成的是( )
A. 原始苔藓类 B. 原始蕨类
C. 原始两栖类 D. 原始人类
6. 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应充分干燥
B. 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 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 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7.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8. 下列实验中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的是( )
9.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 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10. 如图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11.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____________ 组成的,并没有土壤。
12.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组成,其中____________ 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B组 自主提高
13. 探究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滤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B. 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滤液
C. 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出来
D. 当滤液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
14. 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着生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③⑤⑥④②①
15. 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 给植物提供食物
D. 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16. 为探究蚯蚓对土壤的影响,有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个较大的玻璃缸,下层装颜色较深的黏土,中间装颜色较浅的砂土,上层再装颜色较深的黏土。每装一层稍加按压,并使玻璃缸中的土保持一定湿度。三层土的总体积约占玻璃缸容积的四分之三,以保持缸内有足够的空气。选几条生长良好的蚯蚓放在玻璃缸内,并投放一定量的腐烂树叶,玻璃缸上盖一块玻璃片(留小孔透气)。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避光处5~6天,观察土壤分层情况及疏松状况。
(1)请你预测所观察到的现象。
(2)此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3)该探究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7. 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处于相同的透明的封闭容器中。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____________ (选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装置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具体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装置①③来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植物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这里的养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5. ACCBA 6—9. DDCB
10. 干燥土壤
11. 岩石
12. 矿物质颗粒 腐殖质 矿物质颗粒
13—15. BBB
16. (1)土壤变得更疏松,颜色深的黏土和颜色浅的砂土分布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 (2)说明蚯蚓能疏松土壤,改进土壤颗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保持土壤湿润。
17. (1)①②
(2)不合理 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3)甲、乙两种植物地上部分是否会争夺空气中的资源
(4)水分和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