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19 21:56:35

文档简介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农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
B. “肥”是指植物所必需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
C. 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
D. 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
2.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结构,从顶端向上依次为( )
A. 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根毛区
B.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C. 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根毛区
D. 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3. 小明家的苹果树枝繁叶茂,却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现落蕾现象。小明根据所学知识及时给苹果树施加了适量的某种化肥以后,就不再出现落蕾现象,并且不久就开花了。小明施加的化肥是( )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和钾肥
4. (湘潭中考)下列有关植物根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④处细胞与①处细胞虽然功能不同但是遗传物质相同
B. ②处细胞生长速度很快,根的生长只与该区有关
C. ①处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这一特点是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的
D. ③处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和细胞质先一分为二,最后细胞核分裂
5. 有一位科学家在一只大木箱里栽种一棵黑麦。他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够充分地生长。到了黑麦长出麦穗的时候,他统计出了这棵黑麦的根系是由1400万条根组成的。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精确地计算表明:这棵黑麦根系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的主要意义是( )
A. 固定植株 B.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制造营养 D. 散失水分
6. (玉林中考)无土栽培能让花卉、蔬菜及粮食生产实现工厂化、自动化(如图所示)。无土栽培能更合理满足植物对下列哪一种物质的需要( )

A. 二氧化碳
B. 无机盐
C. 水
D. 有机物
7. 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当一株植物缺钾时,它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 生长矮小,叶有褐斑 B. 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 叶色暗绿带红 D. 只开花不结果
8. 如图是某种植物根尖模式图。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①成熟区
B. ②伸长区
C. ③分生区
D. ④根冠
9. 如图是根尖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图,识图并填写有关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1)①是根尖的____________区,它的细胞的细胞壁较____________
(填“厚”或“薄”),液泡很____________(填“大”或“小”),所以是根吸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的主要部位。
(2)②是根尖的____________区,能够较快地生长,因此是根____________的主要原因,此处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
(3)④是根尖的____________,细胞排列____________(填“不”或“很”)整齐,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10. 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

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两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_______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B组 自主提高
11. 刘明明同学为了证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将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下列盆中装沙、无机盐和水实验设计最恰当的是( )



12. 如图,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A、C试管中分别装有肥沃土壤浸出液和某种液体X,B、D分别为A、C试管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生长两星期后的情况。E是B试管中的某一根尖纵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与C互为对照,X可能是自来水
B. 吸收K离子的主要部位在标号②的区域
C. A、C试管中的液体必须等量
D. 相对其他区域来说,区域③的细胞结构特点是体积较大、核较小
13. (桐城中考)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B. 甲植株生长得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C. 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
D. 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
14. 图中A是肉眼看到的幼苗的幼根,B是显微镜下看到的根不同部位的四种细胞。下列有关B中相关细胞着生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中的⑥是A中①部位的细胞
B. B中的⑧是A中②部位的细胞
C. B中的⑨是A中②部位的细胞
D. B中的⑦是A中③部位的细胞



15. (嘉兴中考)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 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 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 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参考答案
1—5. ABBAB 6—8. BAA
9. (1)根毛 薄 大 水分 无机盐 (2)伸长 向下生长
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 (3)根冠 不 保护
10. (1)对照 (2)乙烧杯产生的气泡数量多于甲 (3)有氧呼吸
11—15. DCCCC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根的主要功能是 ( )
A. 吸收功能和运输功能
B. 吸收功能和贮存养料
C. 固着功能和支持功能
D. 吸收功能和固着功能
2. 下面属于直根系的是( )


3. 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主要区别是 ( )
A. 根系分布的范围大小
B. 根系分布的深度大小
C. 有无主侧根之分
D. 根系中根的数量多少
4. 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的是 ( )
A. 马尾松 B. 榕树 C. 青菜 D. 小麦
5. 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会失水,以下与之原理不同的是( )
A. 盐渍咸肉能存放更长时间
B. 腌制蔬菜有利于保存
C. 医务人员用浓盐水清洗病人的伤口
D. 发热病人可用酒精擦拭降温
6. 下列有关植物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根有吸收和固定的功能
B. 直根系上有明显的主根
C. 主根上生出的根,称之为侧根
D. 植物的根系的分布只与地下水水位高低有关
7. 在阳台上种花是美化居室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给盆花浇水时,一般采用“干透浇足”的方法,即在土壤缺水干燥以后一次浇足,使土壤湿透,这有利于( )
A. 水分的吸收 B. 根的呼吸
C. 营养的吸收 D. 根系的发展和扩展
8. (无锡中考)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移栽,这是为了( )
A. 防止营养流失
B. 减少水分散失
C. 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
D. 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9. (咸宁中考)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10. 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部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的萝卜洞内装浓盐水,在图2中的萝卜洞内装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萝卜会变硬,洞里的水会变少
B. 图2中的萝卜会变软,洞里的水会变多
C.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部和外界的溶液浓度大小
D.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的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11. 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其根系的特点一般是
( )
A. 根的数量少而短 B. 根的数量少而长
C. 根的数量多而短 D. 根的数量多而长
12. 绿色植物的根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叫____________,如图中的图A表示____________ ,图B表示____________ 。比较图A与图B,它们的最大区别是组成图B的根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部分。

13. 如图为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如果将它放入清水中,细胞将变为____________(填编号)状态,原因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一次给作物施肥过多,根毛细胞将变为____________ (填编号)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结构[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 。

B组 自主提高
14. 玉米苗期要进行“蹲苗”,即一次浇足水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要再浇水,这是为了( )
A. 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
B. 增强抗旱能力
C. 促进根系向四周平行生长
D. 提高土壤温度
15.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下面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为346mm),你认为 地表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地表类型 林地 草地 作物地 裸地
水土流失量(千克/亩) 4 6.2 238 450


16. 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____ 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2)如图中,____________ 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3)在细胞中,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



17.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称根系,如图是2种不同的根系,据图回答:
(1)图A是菜豆的根系,属于____________ 根系,是由[①]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组成,其中____________ 粗大(填图中序号),直接由种子的 发育而成。
(2)图B是小麦的根系,主要由[③] ____________ 组成,小麦的根系属于____________ 系。
18. 在学习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时,小林和小军知道根吸水是有条件的。那么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下失水?两位同学决定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液体溶质质量分数时,植物细胞失水呈一定的萎缩状态;当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外界液体溶质质量分数时,植物细胞吸水呈膨胀状态。为验证这个问题,两人到实验室展开探究:
(1)提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
小林的方案:分别在甲、乙两个大小和状态相似的新鲜萝卜上挖两个大小相同的坑,往甲坑内倒入5%的盐水10毫升,往乙坑内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分钟后分别将两个坑内液体倒入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小军的方案:切取6块质量各为5克的新鲜萝卜条,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0.5%、1%、2%、5%、10%的盐水的试管中,并将6支试管放于一个试管架中,30分钟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并分别用天平称其质量,得到如下表数据:
溶质质量分数 清水 0.5%盐水 1%盐水 2%盐水 5%盐水 10%盐水
萝卜条质量(克) 7.0 6.3 5.1 4.3 3.8 3.5


(3)最后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一致。
(4)你认为小林的实验中甲组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由小军的实验结果可知,萝卜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____________ 。
(6)通过本实验结论可知,在给作物施肥(如人粪尿等)时应____________ 后再施用。
19. 仙人掌有发达的根系,细小的叶刺和肥厚多汁的肉质茎。根据这些特点,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些特点对保证仙人掌对水分的需要有重要意义,原因是,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根从____________ 吸收____________ ;细小的叶刺有利于减弱____________ 作用,减少____________散失;肥厚多汁的肉质茎有利于植物体贮存____________ 。
(2)从仙人掌的特点,可以推测它的原产地的气候情况是( )
A. 高温潮湿 B. 低温潮湿
C. 高温干旱 D. 低温干旱



参考答案
1—5. DACDD 6—10. DDCDC
11. D
12. 根系 须根系 直根系 主根 侧根
13. (1)B 吸水 (2)C 细胞失水 (3)液泡 细胞液
14. A
15. 林地
16. (1)大于 (2)A (3)细胞膜
17. (1)直 主根 侧根 ① 胚根 (2)不定根 须根
18. (1)外界液体溶质质量分数影响植物(或萝卜)细胞吸水或失水 (2)10毫升清水 (4)甲萝卜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0毫升 (5)1% (6)稀释(或下雨、浇水等)
19. (1)土壤 水分 蒸腾 水分 水分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