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9 18:5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过度放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第六单元第二章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解释不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原因。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坐标、曲线图来表示数量关系,并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环保理念。
(2)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PART 01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牛和人之间的关系
草→牛→人






牛数量增加
牛数量减少
植物减少
植物增多
牛吃植物量增加
牛吃植物量减少
牛食物增加
牛因饥饿死亡
















1、指出1965~1980年驼鹿数量和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假设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鹿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阅读教材P73—74“分析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尝试画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牛和人三者数量变化的坐标曲线图解:
草→牛→人

A
B
C




小结: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这种自我调节机制,使的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
PART 02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植物


食物链


青蛙
植物


蚯蚓

昆虫












食物网


比一比:哪种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比一比:哪种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结论: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是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无限大呢?
资料一:森林大火
资料二:厄而尼诺现象

地震
火山
自然
因素
海啸
干旱

水污染
沙尘暴
大气污染
沙漠化

人为
因素
小结:
生态系统能够依靠自我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反思:人类活动。说说你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的认识。
交流:

当地球上只剩下人类自己的时候……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海拾贝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是因为
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自我调节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其大小,取决于
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三、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课堂练习
1、在达到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内的生物数量将会( )
A、逐渐增多 B、相对稳定
C、逐渐减少 D、稳定不变
2、在一条有“草→鼠→蛇→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蛇,鼠的数量就会( )
A、缓缓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B
D
课堂练习:
3、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则下列哪项图能比较确切的表示鹿群的变化(  )
A B C D
C
4、在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当前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 )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动物因素 D、战争因素
B
5、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
A、草原 B、森林
C 、池塘 D、北极苔原
6、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则(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 ⑥生态平衡不容易破坏
A、 ① ③ ⑤ B、 ② ④ ⑥
C、 ① ③ ⑥ D、 ② ④ ⑤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