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1 19:49:49

文档简介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萌发的种子有较强的呼吸作用
B. 无论有光还是无光,活着的植物体各个活细胞时刻都有呼吸作用
C. 晒干、未萌发的活种子没有呼吸作用
D. 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
A. A处上升,B处下降
B. 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下降,B处上升
D. A、B两处都不变
3. 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很大,详见下表:根据资料推理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少
B. 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多
C. 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多
D. 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少
4.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并且放出热量
B. 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 刚收获的种子,为抑制呼吸作用,防止霉烂,必须尽快晒干
D. 农田内栽种植物后要及时松土,目的是利于根的生长与拓展,与呼吸作用无关
5. (邵阳中考)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甲与乙一组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6. 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
A. 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 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
C. 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 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7. (台州中考)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__ 。
(3)甲装置内因____________ 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8. “番薯窖内多水珠”,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产生____________;“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成分减少了),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____________;新鲜的蔬菜、潮湿的粮食堆久了会发热,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产生____________ 。
B组 自主提高
9. (嘉兴中考)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
C. 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 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10. 如图表示温度对萌发种子呼吸作用强度影响坐标曲线,请分析后回答:
(1)在温度为0~40℃的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
(2)请你预测,当温度达到100℃时,呼吸作用强度是____________。
(3)呼吸作用的强度,我们可以通过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多少来确定。
(4)上述分析说明,在生产实际中贮存蔬菜、水果、粮食要保持 条件,这样可以避免消耗食品中过多的____________。
1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图,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写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3)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5)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测定的是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____________ 。
(2)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B瓶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5. CCADA 6. C
7. (1)气密 对照或对比 (2)不正确 (3)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8. 水 有机物 热量
9. C
10. (1)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2)0 (3)二氧化碳
(4)低温 有机物
11. (1)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2)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3)保证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或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4)B中不出现浑浊 D中出现浑浊 (5)鼓入空气的时间不够 D中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C中绿色植物的量太少)
12. (1)吸收O2的速率 (2)左侧升高,右侧降低 (3)对照
第6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
1—5. CCBDC 6—7. BB
8. (1)等于 (2)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强,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 (3)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
9. (1)呼吸作用 下降 光合作用 增加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2)30 呼吸作用 夜晚适当降温
10—12. ACB
13. (1)二氧化碳 (2)呼吸 (3)甲 A (4)C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龙岩中考)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 鼻 B. 喉 C. 支气管 D. 肺
2. 肺内气体被呼出的途径是(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口→鼻→喉→气管→支气管
C. 支气管→气管→喉→咽→口
D. 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3. (威海中考)人的鼻子不具有的功能是( )
A.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 气体交换的场所
C. 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D. 感受气味的刺激
4. 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分别是( )
A. 呼吸运动 呼吸作用
B. 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
C. 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D. 呼吸运动 扩散作用
5. 肺泡数目极多的意义是( )
A. 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
B. 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 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加
D. 使气体流通加快
6. 如图所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 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 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 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7.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 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
C. 血管甲处的血液比血管乙处的血液含氧多
D. 过程a从肺内呼出的气体多数是二氧化碳
8.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AB段的变化中,人体所处的状态是( )
A. 肋间外肌和膈肌都收缩,肺内气压减小,吸气
B. 肋间外肌和膈肌都舒张,肺内气压增大,呼气
C. 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减小,吸气
D. 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增大,呼气
9. (湖州中考)为什么人的肺不是一个大的囊泡,而是由很多小的肺泡构成的呢?用下列切萝卜的模拟实验可帮助理解:如图所示,将一大块萝卜不断等分,测量切块的边长,计算切块的表面积并求和。通过“切块表面积之和”这一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由于许多肺泡的存在,增大了肺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 的效率。
10. 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和表中的数据: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____ 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______ ,说明空气中____________ 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____________,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____________ ,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B组 自主提高
11. (呼和浩特中考)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 )
A. 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
B. 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
C. 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
D. 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
12. (德州中考)如图能表示人体在每次吸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13. (衢州中考)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____________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动作,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___________ (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 含量升高了。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
(3)相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人体内的____________ 。
15. 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__ (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___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_________ 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_______ 。
16. 人体每时每刻必须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把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图一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二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三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___ ,图二所示曲线中的____________ 段表示人体吸气过程,请结合图一、图二完整叙述人体的吸气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三中1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B端流到C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含量增加。




参 考 答 案
1—5. DDBDB 6—8. BBA
9. 气体交换
10. (1)对照 (2)较小 二氧化碳 较大 二氧化碳 血液 肺泡
11—12. AD
13. (1)排水 不能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mL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14. (1)B 二氧化碳 (2)形成对照 (3)组织细胞
15. (1)吸气 (2)减小 (3)B 相等
16. (1)横膈 bc ①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骨间的肌肉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增大;②膈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③这样胸廓的容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④肺内气压降低,低于外界气压,于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二氧化碳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