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B D C B A C C D A C D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17、沸点 物理
18、(1)下降 (2)ac
19、(1)d (2)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引燃铁丝,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4)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0、(1)隔绝空气 (2)CD (3)B
21、(1)集气瓶;
(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5)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2、(1)氧气;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3)隔绝氧气、提高温度。
23、(1)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氧气少 催化
(2)过滤 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
24、(1)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时
(2)排水法
(3)ACD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答题要点:①四组实验的设计;②变量的控制;③观测对象的选择;④数据记
录与分析。
满分示例:
②取4克氯酸钾与0.5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
③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
④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克氯酸钾,分别与1克、1.5克、2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②、③;
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1)燃烧的条件
(2)水的密度比油大,水加入后,会沉在油的下方,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
(3)油锅的温度很高,水加进去之后容易汽化,水汽化过程将油滴带出,增加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
示例: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刷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期末复习6:专题(氧气和燃烧)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模型表示空气主要成分的含量,其中甲、乙指的气体分别为( )
A.氧气和氢气 B.氦气和二氧化碳 C.氮气和氧气 D.甲烷和二氧化碳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元宵佳节,很多地方有放孔明灯(如图)祈福许愿的习俗,但孔明灯属于明火,极易引发火灾!孔明灯的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到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其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灯芯燃烧时灯罩不接触空气
C.风吹灯罩降低了灯罩的着火点 D.热量散失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1%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5、下列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氧气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撤离可燃物
C.秸秆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把蔬菜迅速放入起火的油锅--降温、隔绝氧气
7、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生锈 B.蜡烛燃烧 C.食物腐烂 D.生物的呼吸作用
8、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具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C.反应都必须达到着火点 D.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气体
9、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0、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O2是反应物 B.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小
C.氯酸钾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小 D.生成氧气的质量等于MnO2中氧元素质量
11、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2、流沙河先生是中国现代诗人,其作品《理想》中“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是富有哲理的名句。启迪人深思、鼓舞人奋进。从燃烧的角度分析,“理想”的作用是( )
A.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B.提供氧气 C.提供可燃物 D.隔绝氧气
13、我国计划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太空空间站。目前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保证舱内大气的总压与氧气分压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的氧气和?78%的氮气指气体的质量分数
B.燃着的木条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C.可用红磷测定“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人造空气”与空气成分完全相同
14、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MnO2)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出现的现象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15、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象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生成氧气质量 B.二氧化锰质量 C.氯酸钾质量 D.氧元素质量
第15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或符号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内存在着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
17、工业上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得氧气,该过程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 不同把它们分离开的,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8、向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所示。?
(1)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可不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19、如图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时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a.螺旋状的细铁丝慢慢变短;b.火星四射;c.放出大量的热量;d.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
(2)写出该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4)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2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油锅一旦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 。
(2)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翻,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泼灭
C.实验室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都要略向下倾斜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3)下列逃生措施:①迅速坐电梯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1、小林同学思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
(2)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3)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当观察到导管口 时,开始收集氧气。
(5)若发现水槽中水变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
(6)停止加热时,应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2)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
(3)热水的作用是 。
23、如图是教材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否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可以得出关于过氧化氢性质的结论是
;根据乙图的实验和丙图实验的现象和甲图实验的现象的对比,此实验说明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如果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所得的混合物 (填“操作名称”),再把二氧化锰经过洗洁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若要确定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的是 。
24、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 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5、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应设计4组。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它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1cnkxtj2008
26、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第25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