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末复习7:质量守恒定律和二氧化碳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期末复习7:质量守恒定律和二氧化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25 13:52:11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B D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3Fe+2O2Fe3O4
(2)4P+5O22P2O5
(3)2KMnO4 K2MnO4+MnO2+O2↑
(4)Ca(OH)2+CO2==CaCO3↓+H2O
(5)2NaOH+CO2==Na2CO3+H2O
17、(1)减小 CO2+H2O==H2CO3 (2)密度比空气大
18、(1)2:1 (2)化合反应
19、(1)着火点 (2)2KClO3 2KCl+3O2↑
20、(1)B D (2)氢元素 (3)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2分,共20分。)
21、(1)3:8 26.7% (2)H2C2O4H2O + CO↑ +CO2↑ (3)丙
22、(1)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部聚积并逐渐下沉
(2)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更快,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
23、(1)化学;
(2)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4、(1) 2Mg+O2 2MgO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由于没有计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因此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
25、(1)4.4克
(2)解:设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盐酸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4.4g

x=10g y=7.3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CaCO3%=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期末复习7:质量守恒定律和二氧化碳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氢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2、宴会上,服务员向桌面上的一个容器中放入些固体,餐桌上立即雾气缭绕,好似人间仙境。服务员所放固体是(  )
A.冰 B.可燃冰 C.干冰 D.红磷
3、下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 (?http:?/??/?www.21cnjy.com?)、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http:?/??/?www.21cnjy.com?/??)
4、如图,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③试管内液体变红;
④试管内液体不变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 D.都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6、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  )
7、下列对二氧化碳的四个方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性质:CO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C.制备: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CO2
D.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
8、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饮用水消毒剂。该物质跟水能发生歧化反应:2ClO2+H2O═X+HClO3,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HClO B.HClO2 C.HCl D.O2
9、根据化学方程式?S+O2SO2,无法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B.参加反应硫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10、在反应2H2O??2H2↑+O2↑中,H2O、H2、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A.2:2:1 B.18:2:32 C.9:1:8 D.9:1:16
1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0g水与50g酒精混合质量是100g 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
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总质量不变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
12、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  )
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②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的原子个数;④元素的种类;⑤各物质的质量;⑥各原子的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⑥
13、对如图所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②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③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④实验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15、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3 60 5 0
反应后质量(g) 23 20 x 25
A.x=20 B.该反应中甲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还有三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40:1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
(2)磷在氧气中燃烧 ;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17、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室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 ,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18、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9、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鉀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氧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剧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
(1)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各自的 。
(2)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2分,共20分。)
22、草酸固体熔点较低,受热熔化后,迅速分解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草酸(H2C2O4)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加热分解草酸固体,应选择图中的 装置。
23、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21cnkxtj2008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24、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金属灰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的白色物质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5、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 ,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
的质量。
(2)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请你解释。

26、某化学自主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5g石灰石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数据如表所示(样品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剩余溶液的质量
15g 100g 110.6g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