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2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2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6 14: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看下面两幅漫画表情包,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冷战
(
)
是指二战后4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和其
他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对苏联采取的政策,其
目的在于断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剥夺苏联人民
和世界和平与民主力量的胜利果实。
(
)是指利益冲突国家之间除直接军事冲突
以外政、经、文化的全面对抗,东西方处于一种对立状态。
(
)是指二战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是一种埋藏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
冷战(Cold
war)
——刘金质《冷战史》《韦氏英语国家最新国际词典》《外交辞典》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
政治学》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人民版选修三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国为何要“战”?
一、走向冷战
(一)冷战的原因:
(
可能性
?
必然性
?
)
美国对战后世界的构思
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美国在世界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杜鲁门
政治:美国主导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1945年10月
经济:建立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12月
1.美国为何要“战”?
一、走向冷战
2.为何用“冷”的方式?
(一)冷战的原因:
一、走向冷战
(二)冷战理论的提出:
由于传统的不安全感,苏联的对外政策具有扩张性,当政者不愿与西方世界接触以免国民了解真相;而且斯大林深信,与西方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1946年美国驻苏代表
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
“美国对苏联政策的主要特征,必须是对苏联的扩张倾向
加以长期的、耐心而坚定的、警惕的遏制”
——1947年《苏联行动的根源》
乔治凯南是如何解读苏联的?他对苏联的解读有何影响?
“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1946年在
富尔顿的演说《和平砥柱》
一、走向冷战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他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丘吉尔先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
——斯大林就丘吉尔演说答记者问
请结合历史必修一,自主归纳冷战格局的形成过程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二、走进冷战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蔓延及生长。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希腊若要成为一个自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援助。如希腊的情形一样,若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会议上的讲话(1947)
你是如何解读杜鲁门的这段讲话的?
二、走进冷战
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纽约先驱论坛报》指出:
“我们选择希腊、土耳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需要帮助,也不是因为他们是民主光辉的典范,而是他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心脏的战略大门。”
二、走进冷战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
官方名称
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二、走进冷战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学习思考:
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也包括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内,为什么?苏联会接受吗?
二、走进冷战
请观察:
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枯木逢春》
结合所学解读该画。
二、走进冷战
从目的讲,两者无本质区别,都属冷战政策。
从手段讲,则各具特色,杜是赤裸裸地表现出公开的挑战性,而马则采取了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控制政局,从而达到把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之共同抗衡苏联。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经济上的运用。
想一想: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何异同与联系?
二、走进冷战
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北约
经互会
九国共产党
和工人党情报局
华约
政治
经济
军事




冷战局面形成
二、走进冷战
欧洲
中东
中亚
南亚
印支
中国
朝鲜
日本
反思一:冷战局面形成后,发生了什么?
三、反思冷战
记忆一:柏林墙
千钧一发
记忆三:朝鲜战争
记忆四:越南战争
记忆二:古巴导弹危机
三、反思冷战
三、反思冷战
反思二:冷战局面的形成有何特点?冷战的形成对战后世界又有何影响?
特点:
1、是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
2、双方争夺重点在欧洲
3、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局部地区的热战
4、政治上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力量的对立
5、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6、军事上表现为两大集团激烈对抗
三、反思冷战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1)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使世界长期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2)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3)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4)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
(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反思三: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结束了。然而,冷战真的不存在了吗?
世界
真的太平了吗?怎样才能避免新的冷战出现?谈谈你的看法。
三、反思冷战
三、反思冷战
世界需要交流与理解,相互信任合作,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
1.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对接高考—1
2.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
.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D
对接高考—2
10.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
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
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
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对接高考—3
结合书本P85-86课文观察右图,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结合二战后初期有关史实回答:
1.图中“医生”、“病人”、“药”分别指什么?
2、“药方”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3.“医生”所开“药”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4、有人认为:
“杜鲁门主义”和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如何理解?
“医生”指马歇尔或美国;
“病人”指“二战”后的西欧
;“药”指“马歇尔计划”
实质: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便利美国控制西欧,遏制了苏联向西扩张。
目的:复兴欧洲经济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两者本质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