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26 16:4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
结果如何?
2、一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3、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
是什么?
4、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
性质: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德国、奥匈成为战败国,英法实力削弱,美日
经济实力增强;俄国….
依据战后各国的实力。
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最终确立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宰割·掠夺·分赃
(1919
-----
1939)
1924-1929
相对稳定
1929-1933
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
大战迫近
1919-1922
重建战后秩序,调整动荡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人民版选修三
专题二
第1课
国际联盟
1、背景:一战改变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摧毁四大帝国:德、俄、奥斯曼、奥匈
削弱英法意三强
美日力量壮大
最大特点是英国衰落和美国实力膨胀
(英美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一、巴黎和会
国家
战后实力变化
参会目的
美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大发战争横财;
最大债权国
经济衰退;
仍为第一军事强国
经济衰退;陆军强国
经济危机
实力上升;尚难与列强抗衡
夺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保持世界霸权
维持殖民及海军优势,欧陆均势
彻底削弱德国,重建欧陆霸权
企图在地中海地区称霸
战时从德手中夺取的利益合法化巩固它在远东和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优势。
问题一:主要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矛盾斗争和争霸计划是怎样的?
1、背景
2、概况
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地点:法国巴黎凡赛宫
参与国:27国(不包战败国和苏俄)
会议的操纵者:美国、英国、法国
美国总统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手拿十四点原则,人称“百灵鸟”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能言善辩。被称为“狡猾的狐狸”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政治手段狠毒,发言咄咄逼人,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外号“老虎总理”
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态度坚决。(据理力争)
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
(“沉默的小伙伴”)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无足轻重的伙伴”)
争吵与签约
中心议题
实质议题
战胜国间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间的矛盾
②疆界问题:
①大战罪责问题:
③殖民地问题:
⑤赔款问题:
④军事问题:
阿尔萨斯和洛林
莱茵河西岸地区
莱茵河东岸地区
奥地利
归还波兰
赔款问题: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1929年降至1320亿金马克,换算成英镑达220亿。2010年10月3日还清最后一笔。(约合2328亿元人民币)。
《凡尔赛和约》副本
想一想:这上面有中国代表的签名吗?结果如何?
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你是如何理解两段话的?
5、《凡尔赛和约》评价
⑴性质:
战胜国对德国的具有掠夺性和强制性的和约
⑵影响:
①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
②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
③确立民族自决原则有利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
④宰割德国种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
二、国际联盟的建立
1、首倡者及意图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
2、盟约内容



③……
3、建立


时间、地点

主要机构:

成员国:

操纵国
国际联盟的弱点
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国联对大国毫无作为,
放任二战爆发
国际联盟的实质:
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4、评




质:

质:


极:
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限:
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名义上维护和平的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
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思维拓展
◆美国首先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但为什么最终没有加入?反映了什么问题?

因:
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
②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目标未实现
③英法的抵制
①英美矛盾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矛盾
②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得对世界的领导权
③国际关系的中心仍在欧洲

映:
一战后的亚太局势
材料一:
到大战结束时,日本对华出口已居各国之首,而英国则落后于美国屈居第三;在对华投资方面,双方已不相上下。这一切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威胁。—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日本在台湾、琉球、南库页岛、千岛群岛拥有很多的海军基地,且占有原德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使日本在西太平洋居于相当稳固的战略地位,对美国在太平洋的属地菲律宾、关岛、夏威夷的安全造成威胁。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现代史》
(1)英美日争夺亚太
材料三:
美国国会批准,扩充海军计划,1924年将拥有38艘主力舰。
日本每8年内增加8艘主力舰和8艘新式巡洋舰
——八八舰队计划。
英国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国家
——
劳合乔治
(2)海军军备竞赛
材料四:中国五四运动
(3)中国人民掀起
反帝运动
三、华盛顿会议
1、背景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
(美国倡议下)
1921.11.
目的:缓和亚太地区矛盾,协调各国利益,建立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的新秩序。
议题二、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问题
议题三、关于中国问题
议题一、关于亚太地区问题
3、华盛顿会议内容
议题一、关于亚太地区问题
——拆散英日同盟,签订《四国条约》
《四国条约》影响:
对美国:拆散英日同盟,有利于其在亚太的扩张
对日本:扩张受到遏制;在亚太利益得到承认;第一次取得同欧美列强同等的地位
对英国:在亚太地位下降,远东外交政策日益与美国接近。
议题二、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问题
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确定五国主力舰比例
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
对美:抑制了日本,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对日:海军扩张受到抑制;
对英:开始丧失海上优势

响:

质:
议题三、关于中国问题:
(1)关键在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1922、2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中日会外谈判)
结果:中国利用美日矛盾坚持斗争有条件收回山东主权
《九国公约》
评价:是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约的修正,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少有重大外交成果。
材料一
1.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
2.
为适用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均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任何超出他国的特别权利
——
《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
《九国公约》签定1922、2
实质:
“门户开放”名义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
影响:
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原则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
《九国公约》的实质和影响?
华盛顿体系及其影响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华盛顿体系
你怎么看待列宁这句话?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美国是最大的赢家

国:

国:

本:
 英日同盟被拆散;
 海军力量受遏制;
 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丧失海军优势
受到帝国主义共同宰割。(最大受害国)
1、拆散英日同盟,抑制日本在亚太的扩张;
2、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3、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
4、评价华盛顿体系
影响:
(1)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有利于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
(2)体系的不稳定性(隐含矛盾)
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亚太的国际新秩序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美日矛盾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巴黎和会
华盛顿
会议
《凡尔赛和约》
国联盟约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课堂小结
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3.不稳定性
: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
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1.实质
: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
关系的新秩序
2.作用
: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
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火山口上的和平”
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特点
(1)是列强之间实力对比的产物,并隐含着很多矛盾。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国实力均势必然会被打破,所以此国际关系格局不会长久。
(2)带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3)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体系,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4)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以英法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开始向欧洲两侧延伸——华盛顿体系及苏联建立。
2.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利益冲突,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它促使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它自身隐藏着许多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它必将走向瓦解。
巴黎和会
华盛顿
会议
《凡尔赛和约》
国联盟约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