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1 图形绘制(用计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1 图形绘制(用计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5-26 10: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绘制(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果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适应的课程标准
1.7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
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所针对的教材内容:31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学习环境:有教学控制软件的多媒体机房,每台机器都安装
Python3x编程环境
预计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所指向的核心素养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能够设计和表示简单·计算思维:(1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
算法。
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能提取问题的
·通过具体任务的实践活动,体验用计算机解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
决问题的基本流程,逐步形成运用计算机解表述问题。(3)运用基本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
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
方案,能使用编程语言或其他数字化工具实现
·通过修改程序语句,体验不同的程序运行结这一方案
果,形成用恰当的方法迭代优化解决问题的
科学思路。
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借助已有学习生活经·完成绘制图形的程序编写或修改。重点评估
验,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解决措既定任务的达成、个体需求设想的可行性和达
成度、以及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
·小组合作。观察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推进实施情况等几项指标
节奏与合作成效,适时干预
·实践探究。通过小组内互评互助,完成问题
的解决和迁移,同时论证设想的可行性
·反馈调整。学习结束后,通过程序作品展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习活动设计(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1如何使用计算机绘制一个正四边形?2如直入主题,激发思考。问
何使用计算机绘制一个正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根据需求题的层层递进,引出使用
提出问题而定)?
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问
导入在回答第1个问题时,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积累,想出题的必要性
3)各种解决方案,如Wod、画图软件等。在解决第2个问题
时,由于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学生已无法说明其具体
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续表
结合提问导入,教师引领讨论,并以流程图的形式板书搭框使用流程图进行板书既
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考虑从“有现成的应用程是对第二章算法描述方
呈现过程序”和“没有现成的应用程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式的继承和回顾,也是对
搭框架
计算机解决问题一般过
程的清晰表达和梳理,更
是对本节课教学核心价
值的最终提炼。
活动1:教师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汇报结果:如何拿笔绘制引领学生理解使用计算
呈现过程一个正n边形(如正八边形)?(抽象与建模:正多边形边数机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
头脑风暴与内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5)活动2:教师组织每个小组设计“绘制正多边形”的算法,并
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描述。(算法设计:自然语言、流程图或程序
呈现过程活动3:教师出示能够绘制正多边形的Phon程序,供学生
实践体坠阅读并理解其中含义。(程序设计:与算法的对应)
活动4:教师简要介绍DLE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
10)
践。(调试运行程序:视课堂实际情况,集中解决相关问题)
活动5:组织学生发挥想象——我想让计算机绘制什么样的修改计算机程序实现绘
图形?我能对程序做什么?学生开始设计算法,修改并尝制图形形状的改变,比较
探究设相试调试程序。
贴近程序设计初学者的
最近能力发展区。通过
(10°)
算法的重新设计、程序的
修改、思维的迭代,培养
学生的计算思维
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分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利
反馈答疑
析如算法设计中的漏洞、程序语法表示中的错误等
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
问题的学习中落实知识,
同时拥有美好的初识体
分享成果组织各小组分享实践结果教师展示多个程序作品。学生引领学生展望后续的学
彼此欣赏、交流作品,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习,保持好奇心,激发学
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