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8 19: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R
·八年级上册
“飞天”,原为敦煌著名壁画之一,画面内容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这里喻指中国跳水队员吕伟。“凌空”,意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通常用来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课题交代了人物,概述了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妙用比喻,形象描写,展示了我国年轻跳水新秀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第9届亚运会于1982年11月19日-1982年12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是自第一届1951年新德里亚运会以来,经过了31年,亚运会再度回到新德里。共有33个国家4500队职员,3345名运动员,参加21种运动196项比赛。
该届运动会共破90多个亚运会纪录。参赛国家和选手规模都超过以往各届亚运会。中国运动员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
◆词语集注
翘首:抬起头来。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酷似:极像。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敛:收束。
轻盈:轻巧柔美。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缭乱:纷乱。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1):导语部分,描绘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场面,营造强烈的现场感。
第二部分(2-4):“慢镜头”描摹吕伟的跳水动作,可分为三个画面。
第三部分(5-8):特写观众的反映
再读课文,思考:
1.“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赏析)。
这一句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漂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她的沉静。
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一个“托”字犹如“定格”般静静停留在空中,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衬托出跳水姑娘的轻盈、优雅,也为下文急如流星的翻腾动蓄势。
3.第2至4段把精彩的瞬间动作分解开来,请分别概括这几个画面,并分析这样细致描写的作用。
飞天、转体、入水三个画面。将镜头放慢,描绘细致,能从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及想象力,使读者犹如观看影视特写镜头,清晰逼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1.文章中写到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不都与“飞天”关联不大吗?
侧面描写,烘托吕伟跳水技艺的高超。
2.记者以《“飞天”凌空》为主标题,有何深意?阅读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记者以《“飞天”凌空》为主标题,比喻跳水姑娘的跳水动作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增加了特写的文采,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这篇新闻人物特写再现了中国姑娘吕伟跳水夺冠的激动瞬间。
3.结合新闻特写的特点,简析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材上的突出特点。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这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生动地描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精彩瞬间,体现了中国健儿的沉静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飞天”凌空
主体
正面描写
起跳




转体
疾步流星
潇洒自如
入水


细化动作
导语:走板
——以动衬静
结语
外国记者

观众
如梦初醒
裁判
高分
印度观众
惊讶不已
侧面描写
沉着拼搏
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