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有关NaOH变质的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复习理解有关氢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3.结合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和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自我的实验探究能力。
有关NaOH变质的实验探究
我爱化学实验:
请你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活动一】我爱探究
1.如右图所示:“针筒式”水枪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请你思考加入什么试剂可使水枪中活塞慢慢的运动下来。
用注射器向水枪中推入氢氧化钠溶液
请你思考
该实验中出现的实验现象能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吗?说说你的理由?
说法1: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应该再做一个对比实验。
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在化学研究中,常常要根据实验结果,发现事物的异同点,获得科学的结论。
说法2:
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他认为: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足以说明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不需要再做一个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你认为呢?说说你的想法?
我思我知
不需要再做一个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因为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而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比较明显。
学以致用:请你说说下列实验的现象
水进入瓶中
瓶子变瘪
试管内液面升高
气球变大
瓶吞鸡蛋
瓶内形成喷泉
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Ⅰ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
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中注入20
mL稀盐酸,瓶内的气压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
直击中考
D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稍过量的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NaOH
和Na2CO3
的混合物
活动二、我来猜一猜:
水枪中无色透明液体中的溶质可能是: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
支持我猜想的主要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他的实验设计方案
Na2CO3
NaOH
和Na2CO3
CO2+2NaOH=Na2CO3+H2O
B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酚酞试液变红
4.拓展探究
资料: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还有可能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O2+Na2CO3+H2O==2NaHCO3
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后对以上猜想提出了质疑,小明同学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可能含有
NaHCO3,你赞同小明的想法吗?
5.有的同学提出还可以再向水枪中注入某种试液使水枪复原到原来的状态,你认为可加入的试液是________,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同,如果二氧化碳过量,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HCO3
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
自我检测
1.小明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
我会变
?
小明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是NaOH;
②是Na2CO3;
③是_
________
NaOH
和Na2CO3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猜想①成立。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可知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并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滤液变红。由此可知猜想________成立。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Ca(OH)2溶液是否可行?答: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①
BaCl2+Na2CO3==BaCO3↓+2NaCl
猜想③
不可行
Na2CO3
会Ca(OH)2反应生成NaOH,干扰实验结果的判断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
无明显现象
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④向外注射器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证明步骤Ⅰ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收.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
.
自我检测(选做题)
NaOH与CO2反应致使瓶内压强变小
用注射器3注入少量的石灰水
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
我的收获
我会总结:
我的疑惑
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策略
1、细心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把握实验原理。学会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学会使用资料,建立相关的解题信息。
2、科学论证:结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在进行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时,首先要加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搞清实验目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实验目的开展研究,合理应用知识与技能制定实验方案,科学合理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得出结论(结论一般是肯定或否定猜想)。
3.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会使用资料,将会祝你事半功倍。
4、规范表达:
实验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答题语言不规范、不严密、不简洁、不科学,出现错别字,每年中考在这方面失分的考生不在少数。
课后作业
必做题:《初中复习指导》98页第7题。
选做题:《初中复习指导》98页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