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生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5-04 20: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1、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具有________现象;生物能够_________,由小长大;生物个体成熟后能够_______;生物亲代与后代间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现象;生物具有_________性。以上生物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都是生物的____________。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六个环节。
3、指出右图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6]_________;
[7]_________;[8]______;[9]_________;[10]_________;[11]______;[12]________;
[13]_________[14]_________。
其中_______和______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作用是__________;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有升降镜筒的作用。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手握______,一手托_____,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2)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_____的地方,_______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______左右。
(3)安装好________和_______。
(4)对光时,转动_________,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对准________。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___,使_________上_______的光圈对准通光孔,_______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_______。
(5)观察时,从______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_______处;______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_____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5、显微镜的注意问题:
(1)观察时_____睁开。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乘积。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和_______的放大倍数。
(4)对于目镜来说,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_______;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_____。对于物镜来说,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______;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_______。
(5)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视野越____;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______,视野越______。
(6)调节光线强弱结构是:____和_____。如果外界光线过强,则应用___和___;如果外界光线过弱,则应用___和__。
(7)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污点存在的部位有可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如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发生移动,则污点在______上,如果污点不移动,则污点不在_______上,再转动目镜,如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_____上,如果污点不移动,则污点在_____上。
(8)在显微镜下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如果物像偏于视野右上方,则向____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向视野中央。
6、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一______、二_____、三____、四_____、五______、六_______。其中滴是滴一滴_______,盖盖玻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染色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_______,另一侧用_______吸引。
7、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一______、二______、三_______、四______、五_______、六_______。其中滴是滴一滴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8、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的形状_______,气泡的中央颜色_______,周围______,如果用镊子压一下盖玻片,则气泡会______。
9、指出下列细胞各部分的结构:
[A]___;[B]____;[C]___;[D]____;[E]____; [F]____。
其中[A]的作用是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有_____和______;在动物细胞中能量转换器是____。植物细胞中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_____。
10、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细胞核内的_______先经过__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__________中,使新细胞内的_________与_______细胞保持一致。
1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1]___________和[2]___________,其中[1]是__________的结果,[2]是__________的结果。
12、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________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结果是形成了_____。
13、组织是_______、________相似,________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14、人体(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皮组织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内表面。特点是细胞排列_______,细胞间质_______。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作用。
16、结缔组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作用。
17、肌肉组织的特点是受到刺激后具有________的特点。肌肉组织有平滑肌、骨骼肌、心肌三种。平滑肌的特点是:收缩速度______,比较容易_______,不受_____支配;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骨骼肌的特点是收缩的速度______,受_____支配。心肌的特点是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_______和_______,不受______支配。
18、器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体八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生物圈是指有_______生存的这个圈层。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既海平面以下约________和海平面以上约________之间。
23、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称为_________。
24、__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目前,全球人口数量_________,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________开发和________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25、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_______和__________。
26、生物圈的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27、生物因素主要是指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__________之间和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28、生物不仅能______一定的环境,而且能_____环境。
1、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仅是地球上很薄的一层
B.包括了整个地球,是地球上很厚的一层
C.地球表层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假如未来的你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脱离了生物圈的你们必须要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 )
A.宠物猫、电脑、收音机 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
C.氧气袋、矿泉水、食物 D.驱蚊灯、盆花、照相机
3、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环境因素造成的 ( )
A.空气 B.水分 C.光照 D.温度
4、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5、在青藏高原某山区,植物的分布情况是: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底为落叶阔叶林。决定该山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高度 C.温度 D.阳光
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7、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8.各种植物细胞能够保持一定的形态,这主要是靠( )
A.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B.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C.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D.细胞膜的支持作用
9.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且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10.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少的( )
A.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要尽量的薄
B.撕取的洋葱内表皮要在水滴中展平
C.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盐水
D.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1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步骤正确的是( )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显微镜下观察
C.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缓盖上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1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A. 保持细胞的形态 B. 避免细胞皱缩
C. 避免细胞胀破  D. 离散口腔上皮细胞
13.图l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
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4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是(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15.细胞分化生长的过程依次是( )
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16.吃两瓜时会感到很甜,是因为西瓜中有大量的糖。这些糖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细胞壁 D.液泡
17、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母羊 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18、在绿草地中生活的青蛙的体色往往是(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19、在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黄粉虫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2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22.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又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生物
A.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B.能够影响环境
C.不能适应环境 D.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
2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水 C. 温度 D.空气
24.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
A.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杀死细胞
C.杀灭细菌 D.使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
25.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载玻片再转动目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物点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反光镜上
26.右图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时,视
野中的细胞数目为 ( )
A .3个 B. 5个 C .6个 D .9个
27.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
A.9>6 B.6<9 C.6>9 D.9<6
28.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樱桃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9.秦汉时期我国的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尔雅》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生物界,除了病毒,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一定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 (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
C.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D.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30.某同学在显微镜视野内发现一个空白且有黑边的椭圆形的结构,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能变形和移动,则结构是 ( )
A.气泡 B.液泡 C.细胞 D.细胞核
31、云南南部的思茅地区属横断山脉最南端,多数地方处在低山河谷地带,气候温暖,年均气温21℃左右;雨量丰富,年降雨量为1200~1600毫米。这里没有我们所熟悉的四季,全年绿意盎然,繁花似锦。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在这期间,天气爽朗,雨量少光照强,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已被辟为国家森林保护区。一条美丽的莱阳河,由东向西横贯保护区全境,孕育出了一片原始神秘的大森林,它与西双版纳的普文镇毗邻,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亦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里有植物1700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20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爪哇野牛,还蜂猴、金猫、金钱豹、熊猴等等。
在思茅热带雨林里有一种“绞杀植物”的典型代表—“爬树龙”,几条扭曲盘旋如蟠龙般的枝干,自下而上包裹着整个树身,外观像一株奇异美丽的“树雕”,其实这“美丽”的背后,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爬树龙”正是为了自己生存,寄生于其他树干,它长出纵横交错的根,包裹寄树,一面盘剥树体的营养,一面与寄主争夺阳光雨露,迅速壮大自己。当根伸入土中,形成了自身强大根系,能独立生存后,密布于寄主的根便急剧扩张,紧紧裹缠寄主,直至使寄主“窒息”而死。
(1)“爬树龙”的现象反映出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还有哪些关系?
(2)在思茅,“雨量丰富”,“夏无酷暑”这反映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3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观察一段时间后: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因为蚯蚓的呼吸依
靠 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其中, 瓶是对照装置。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 对蚯蚓的影响。
33.图6是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图6
(1)图中乙细胞最外层①是 ___________。
(2)②是_____________,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③是_________,其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3)含有细胞液的结构是 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
(4)图中甲细胞没有结构⑥,你认为该结构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