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素材(31张PPT+音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素材(31张PPT+音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9 15:28:14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助学资料
03
预习思考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跟踪检测
08
积累拓展
09
课后作业
10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重点)?
2.把握述评中史料的特点,感受严谨、缜密的论述语言。(难点)
3.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
学习目标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入侵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之际,人民日报刊登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评论,谨记这段屈辱的岁月。
新知导入
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这一天,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震撼人心的评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新闻述评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新闻述评可以说是一种边缘体裁。它介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述评结合。新闻述评内容上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述的目的是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文体知识
助学资料
国殇(

铭文(

悼念(

篡改(

警惕(

呓语(

缅怀(

矢志(

·
·
·
·
·
·
·
·
sh1ng
m@ng
dào
cuàn


mi3n
sh#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课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遁形:隐藏形体。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读课

思考1:梳理文章结构。
思考2:这则消息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思考问题
预习思考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学习探究时解决。
1.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2~3):
第三部分(4~5):
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背景和意义。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
联系现实论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1):
第四部分(6):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的何等珍贵,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这则评论是针对什么新闻事件而写的?
针对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公祭日,即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隆重仪式悼念死难者同胞的的新闻事件而写。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这则消息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品味第一部分
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第1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直接指出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背景和意义。点题,揭示题目内涵。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文章第2~3段所写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2段列举大量事实,论述全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正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是从正面论述。
第3段写日本右翼分子的扭曲历史、美化战争,是从反面论述他们的错误。这两段论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品味第二部分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此句为过渡句。引出下文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的一面。
分析第3段中“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一句的作用。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文章第4段写“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等事例有什么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日本右翼分子不能正视历史,从而阐明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性。进一步进行论述全世界人不会忘记历史,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
品味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简要分析。
本文用语精当且不乏文采。如第三段中“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企图、丑态百出”等词语,既准确地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极端错误的思想,又写出了他们歪曲历史、不能正视现实的种种丑态。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读完了这篇评论,结合中国现今在全世界的地位,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欺凌与宰割的旧中国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中国科技已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的祖国已经腾飞,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青少年应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环境,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这篇新闻述评,从国家公祭鼎铭文谈起,逐层深入地阐述了设立公祭日的初衷、背景和意义,采用正反对比、列举事实等方法,剖析了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歪曲事实的险恶用心,申明中国一以贯之的立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热爱和平,开创未来。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设立公祭日: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正反对比论述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设立公祭日的意义
联系现实论述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性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热爱和平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1.
形近字辨析。
赖(

籁(

懒(

lài
lài
l3n
戮(

勠(

l
l
杀戮
勠力同心
信赖
天籁
懒惰
跟踪检测
2.请从文中圈画出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主要有:“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
跟踪检测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等。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并一以贯之,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跟踪检测
为正义事业献身为什么叫“牺牲”
现在我们往往用“牺牲”来表示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身利益或献身,其实“牺牲”在古代指的是用于祭祀的牲畜。最常用来祭祀的牲畜有牛、羊、猪等。
在古代,“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所以古人对宗庙祭祀非常重视,不但制定了严格、复杂的礼制规仪,对于祭品也有着严格的规定:用于祭祀的牲畜必须是纯色,而且必须是完整的。只有纯色、完整的牲畜,才能叫作“牺牲”。如《曹刿论战》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后来,“牺牲”的含义逐渐宽泛,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积累拓展
后来,“牺牲”的含义逐渐宽泛,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正是由于“牺牲”最初是指用作祭祀的祭品,而这些祭品是在舍弃自己生命为大家祈福,故“牺牲”一词后来也就逐渐有了自我奉献的意思,用来指为正义事业献身。
积累拓展
震撼的战争——人类之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32037/
积累拓展
1.请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中美贸易战,了解我国面对贸易战的态度与做法。
有人说,美国用全国之力打压中国一个民营企业——华为,但华为人从未胆怯,也从未退让,这是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美国以世界大佬自居,不甘被他国超越,遂利用各种形式打压他国。2019年,美国更以荒谬的借口制约华为,企图像制约中兴公司一样,让华为受制。但华为公司早在多年前已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华为早有准备,原先打造的众多“备胎”,一夜“转正”。事实证明,中华有为,不受制于人,领跑科技新时代。
课后作业
2.本文是如何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1)典型性。用作论据的事实,其基本要求是典型,即有代表性,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本文在选择论据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第2段中列举的五个事实论据(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图书馆举办的活动、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不仅在全世界极具影响力,而且针对性很强,都紧紧扣住“设立国家公祭日”这一中心。
课后作业
又如,第3段中的两个事实论据(连锁酒店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阪市市长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具有代表性,而且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美化战争的狰狞面目。
(2)概括性。用作论据的事实,其目的不是叙事,而是作为佐证支撑观点,因此,事实论据必须简明扼要。本文1000余字,事实论据超过10个,高度概括,既很好地证明了观点,又无喧宾夺主之嫌。
例如,第5段为阐述南京对和平的崇尚和热爱,仅用了“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一句,就简明扼要地起到了佐证的功效。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