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自主学习高效学案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阅读教材P7~P8,完成以下问题。
原因:外界__________的变化和体内__________活动的进行。
实例——体温变化
⑴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体温存在微小的差异。
⑵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一般不超过____________。
⑶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______。
3.内环境稳态
⑴含义:正常机体通过______作用,使各个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状态。
⑵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______都处于______中。
【思考】试分析:血常规检查时,参考值为什么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阅读教材P8~P9,完成以下问题。
1.维持状态的基础:人体各__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____________、呼吸系统、__________和泌尿系统等。
3.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认识的发展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的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
4.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选择】
下列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阅读教材P9,完成以下问题。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1.__________含量和血液中的__________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判断】
⑴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体温变化。( )
⑵机体的稳态是由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调节的结果。(
)
四、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阅读教材P9~P10,完成以下问题。
1.画记录表,设计一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
2.测自来水PH变化
⑴测酸对自来水PH的影响
①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测试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酸并测PH变化:一次加一滴________________,轻轻摇动。每加5滴测
一次PH,直到加入30滴测一次为止,将PH测定结果结果记入表中。
⑵测碱对自来水PH的影响
①__________烧杯并向其中加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pH
②如步骤⑴中②,一滴一滴地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并记录pH
3.充分冲洗烧杯,用______代替自来水,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
4.充分冲洗烧杯,选用两种__________分别代替自来水,并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
5.根据所得数据,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横轴,以__________为纵轴,画出各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探究一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典例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有直接关系
B.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内环境的各项化学成分维持稳定,内环境就表现为稳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将导致疾病发生
试解:
方法透析
稳态失调的判断
解答该类问题时要注意用守恒的观点来看稳态,内环境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收和支(或升和降)平衡。比如:外界环境寒冷时,温差会导致机体散热增多,此时机体就会以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若这个平衡无法维持,那么就会使稳态失调,可能引发机体病变。常见的稳态失调病有如下几种: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题组演练】
1.下列对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稳定不变的状态
C.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稳态是机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2.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
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探究二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结果与结论
⑴对自来水的处理:如图
结果:滴加盐酸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少,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
⑵对缓冲液的处理,如图
结果: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
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⑶对生物材料的处理:如图
结果: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
【典例2】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问题:
⑴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是__________在起作用。
⑵剧烈运动时,肌肉会产生__________,血浆pH有下降的趋势,但实际仍维持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是乳酸和NaCO3/H2CO3中的__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后者再分解产生CO2,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⑶pH稳定主要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的活性。
方法透析
人体内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
⑴pH<7.35~7.45→(恢复)7.35~7.45
⑵PH>7.35~7.45→(恢复)7.35~7.45
【题组演练】
1.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
C.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很快排出体内
2.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A.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B.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C.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D.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
【知识回顾与网络构建】
1.本课时关键语句
⑴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⑵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⑷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⑸调节血浆pH稳态的主要缓冲物质为H2CO3/NaHCO3.
⑹在内环境稳态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2.请结合以上关键语句,尝试构建本课时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