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期末复习9:土壤与植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观察土壤生物”的活动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土壤取样器只需取1个土壤样本
B.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可以观察样本中的生物
C.土壤中某种生物遗体也应该作为土壤生物记录在表格中
D.选取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为样本,容易从中找到生物
2.取一片载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土壤浸出液,把载玻片放在空气流通处,水分蒸发后,再载玻片上留下了结晶物质,该结晶物质主要是( )
A.无机盐
B.水
C.有机物
D.土壤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4.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5.下列特征不能构建黏土类土壤模型的是( )
A.矿物质颗粒占土壤固体部分的比例较大
B.土壤固体部分占土壤体积的比例较大
C.空气比例显著大于水分比例
D.水分比例比空气比例大
6.某些农田附近通常会有一些池塘,塘底淤积的泥土在土壤的分类中最有可能属于(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三类都不是
7.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8.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B.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
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9.在柳树生长过程中,土壤里减少了60克无机盐,这主要是被柳树根尖的哪一部位吸收了( )
A.分生区
B.根冠
C.根毛区
D.伸长区
10.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光合作用
11.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移栽前根部带一个土坨,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B.移栽前去掉一部分枝叶,可以减弱树木的蒸腾作用
C.移栽后给树木输入营养液,可为根部生长提供有机物
D.移栽后保持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13.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这其中的道理是( )
A.剥皮截断了木质部中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剥皮截断了木质部中运输有机物的导管
C.剥皮截断了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的导管
D.剥皮截断了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14.如图是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示意图。对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分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内的大液泡
B.相邻细胞A和B的液泡内所含水分相同
C.水通过茎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到植物顶端
D.茎内木质部的导管细胞是水分运输通道
15.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二氧化碳能进人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
D.无机盐能被根毛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
(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
。
17.如图所示是小娜同学学习土壤类型后所画的土壤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可判定土壤的类型应是
类土壤。该土壤
(填“宜于”或“不宜于”)耕种。
18.宁波市于2014年全面启动“五水共治”以来,治污水方面,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里,累计清淤河道3000多公里。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
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水体中的各种无机盐是通过植物根吸收后由茎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19.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
(“上”或“下”)方。
20.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却能“逆流而上”,这是因为植物能进行
作用。为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
。
21.如图所示为植物体的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该植物的根系为
系。
(2)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D
区。
(3)根、茎、叶中有导管,可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自
输送。
(4)②是
,它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5)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根、茎、叶的
往下输送。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2.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24.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了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25.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处韧皮部环割
B处韧皮部环割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当细胞液的浓度
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
(填组别)。
四、解答题(26题6分,27题4分,共10分。)
26.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
(2)如图“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3)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27.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第27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D
C
B
D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B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1)无机盐
(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
17.壤土
宜于
18.氮
导管
19.有机物
上
20.蒸腾
甲下降,乙上升
21.(1)直根
(2)根毛
(3)下而上
(4)气孔
(5)筛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2.(1)650毫升
750毫升;
(2)土壤中有空气;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空气(氧气)进行呼吸
23.(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汽化(或蒸发)
24.(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合理即可)
(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线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回答“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或“时间过长”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5.(1)根;大于;
(2)第二组、第四组
四、解答题(25题6分,26题4分,共10分。)
26.(1)好;(2)砂粒;(3)壤土类
27.答题要点:①根的吸水能力;②水分的运输;③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④无风的夜
晚与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弱的比较;⑤导管中水分的积累
4分答案:答出4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
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因此导管中水分
积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导
管中积累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