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3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3 19: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新人教版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学情与教学策略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第二节。
在第一节中学习了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本节课涉及到“稳态的概念”
是高中生物的核心概念,不仅学习第二章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对生态部分的种群的数量变化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的学习。
教材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教学目标
掌握“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操作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情感目标
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加强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是比较抽象,微观的、生理的,学生缺少相应的感性知识。
但作为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看图比较与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材料分析和创新能力。
因此无论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还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务必要结合实际,使抽象,微观的、生理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在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促进稳态概念的建构
(1)“化验单分析”侧重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稳定
(2)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体验体温的相对稳定。
(3)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等现象,让学生对渗透压稳定有一定的体验。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分析来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稳态失调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因此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列举出更多的实例进行分析。
教师适时给予补充、修正和扩充。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了解疾病的症状和危害、理解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加强保健等问题上来。


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小组讨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分组调查统计:
各自家庭成员的体温变化。
组织学生网络查询:
化验单相关成分异常对人体的危害。
情景导学
引导学生分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
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由学生来回答相关尿毒症、低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危害——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
新课讲授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汇报与交流
展示:学生统计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归纳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内环境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的特点: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问题探讨:结合图1—4图引导学生分析:
要实现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物质交换途径有哪些?
得出结论: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演示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调节机制
小组讨论: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情感教育——结合贝尔纳和坎农及现代对调节机制认识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要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贝尔纳和坎农及现代对调节机制认识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考与讨论:
课堂小结

练习巩固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节课收集材料很丰富。如血液检验化验单、
pH试纸检测、温度调查数据表等,本节突出重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体验很多感性材料,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水到渠成。关于课堂教学,本人的主要特点是亲和力较强,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学生的主体性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分析讨论问题。
要完成师生双边愉悦交往,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预习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助于课堂教学;
2.多举生活实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内环境稳态”概念的形成;
3.适时进行讨论和总结,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落实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受时间限制,有时讨论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