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前自主探究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
。
(2)内环境的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化学组成: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
等。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2)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
、
和
三个方面。
(1)渗透压
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有关。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__
_
_,PH为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体温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4、内环境的作用: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媒介。
细胞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___
_____。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需要体内
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
。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组成:
①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②______)
体液
④
③____
___
⑤
____
_
___
(存在于⑦
,约占⑧______)
⑥
(2)内环境的组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主要包括
、
、
等
阅读教材内容,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成分来源
(1)从消化道吸收而来(2)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3)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1)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2)细胞代谢产生
(1)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2)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
生活的细胞
各种
讨论: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典例分析】
【例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B.红细胞生活在体液②中
C.图中③④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是
【归纳总结】
1、
巧用单箭头判断体液的成分
2、凡是与外界相同的环境都属于外部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肺泡壁、输精管、输卵管、子宫、膀胱等都属于外部环境。因而消化液、汗液、尿液、泪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探究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①
(约占90%)
②
(7%-9%)
1、血浆的化学成分
③
(约1%)
④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
,各种
、
等。
归纳总结:
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指存在于
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
1
在血浆或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
②
细胞的代谢产物
等
③
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
等。
注意:以下物质不存在于内环境中:
(1)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等)
(2)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
(3)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液体的成分,如消液内的消化酶等。
(4)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典例分析】
【例2】正常情况下会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是( )
A.尿素、激素、纤维素
B.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C.葡萄糖、CO2和呼吸酶
D.Na+、K+和氨基酸
【变式训练】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DNA聚合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阅读教材P5,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指哪些性质?
(2)什么是溶液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有什么决定?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有何关系?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到什么作用?
(3)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人体为什么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4)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典例分析】
【例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归纳总结:组织水肿成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探究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____
__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__
____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
的媒介作用。
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归纳总结:与物质交换有关的器官、系统
(1)直接有关的4个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2)直接有关的器官:小肠、肺、肾、皮肤等
【例4】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的1、2、3、4分别代表(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后能力提升训练
班级:
姓名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B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主要是(A
)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血清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D
)
A.
O2、CO2、血红蛋白、H十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C.纤维蛋白原、Ca2十、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4.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O2是直接从(C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5.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D
)
①血浆
②淋巴
③组织液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
D.③②①③
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8.图1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和Y可分别代表(
)
A.葡萄糖、CO2
B.氨基酸、胰岛素
C.肾上腺素、尿素
D.甘油三酯、脂肪酸
9.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10.如图为人体内环境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若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pH明显降低
D.④与⑤相比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11.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液就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B.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C.细胞内液属于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D.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1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14.
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气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 )
A.2 B.3 C.4 D.6
1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
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
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
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
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答案
课前自主探究答案
1、(1)体液
(2)细胞外液
2、(1)水
蛋白质
无机盐
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蛋白质
蛋白质
(2)盐溶液
3、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1)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2)中性
7.35-7.45
HCO3-
、HPO42-
(3)37°C
4、(1)物质交换
内环境
代谢废物
(2)各个器官、系统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课后能力提升训练
1-5
B
A
D
C
A
6-10
A
B
A
D
C
11-14
D
D
D
D
15.
⑴
②③
⑵
单纯扩散
6
三
⑶
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⑷PH
⑸
氧气、营养物质等
二氧化碳,尿素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堂合作探究答案
探究一:
1、①细胞内液
②2/3
③细胞外液
④血浆
⑤组织液
⑥淋巴
⑦细胞外
⑧1/3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内
成分来源
(1)从消化道吸收而来(2)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3)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1)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2)细胞代谢产生
(1)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2)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蛋白质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低
生活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例1】C
探究二、1、①水
②蛋白质
③无机盐④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归纳总结: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①在血浆或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氧气等。
②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
③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例2】D
【变式】A
2、(1)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2)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溶液渗透压越低
无机盐
蛋白质
钠离子和氯离子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3)7.35-7.45
与血浆中含有
HCO3-
、HPO42-等离子有关。
(4)37°C
【例3】C
探究三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内环境
【例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