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精英班学习资料3
班级 姓名
【知识梳理】
一、空气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4/5) 氧气:21%(1/5)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利用。
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生成物溅落,是集气瓶底破裂)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 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三、灭火和火灾自救
(1)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可燃物燃烧条件
(2) 跟氧气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 移出可燃物
跟氧气隔绝
【拓展阅读】
化学元素命名趣谈(二)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
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
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
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
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三、以神名命名
谐声造字如:
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
钍—拉丁文意是“杜尔”,北欧传说中的雷神。
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铌—拉丁文意是“尼奥婢”,即旦塔勒斯的女儿。
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
借用古字的如:
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
【能力测试】
【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A.5:1 B.1:5 C.1:4 D.5:4
【 】2、下列气体中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 氧气 B.氢气 C.氩气 D.氮气
【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略小
C.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D.在-218℃时变为白色固体
【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时生成一种白色固态物质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满CO2的瓶内,火焰熄灭
【 】5、下列物质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的细沙或水的是
A.木炭 B.铁丝 C.硫 D.红磷
【 】6、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是
A. 硫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 】7、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A+5O2 3CO2+4H2O可推测A的化学式是
A. CH4 B.C2H4 C.C3H6 D.C3H8
【 】8、A、B、C、D四只集气瓶内,分别装有空气、氧气、氮气、氢气。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发现A内木条照常燃烧,B内木条燃得更旺,C内的气体燃烧,D内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知,A、B、C、D四瓶气体依次是
A、氮气、氧气、氢气、空气 B、空气、氢气、氧气、氮气
C、空气、氧气、氢气、氮气 D、氮气、氢气、氧气、空气
【 】9、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 B. C. D.
【 】10、如右图为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为碘元素符号)。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1 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mg
D、“菜未烧熟不宜加入碘盐”的原因可能是 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 】1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 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
12、填表
物质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木炭C黑色 能燃烧发红
硫粉S淡黄色 淡蓝色火焰
红磷P暗红色 黄色火焰
铁丝Fe银白色 不能燃烧,但是发红
13、把点燃的蜡烛伸进干燥的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待燃烧停止,冷却后,集气瓶壁出现 ,说明燃烧生成了 ,向瓶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
14、下列过程中,包含有燃烧的是 ,能发生自燃的是 ,有缓慢氧化的是 ,有爆炸的是 。
A. 燃放鞭炮 B.点燃煤气灶 C.在装有开水的烧杯的铁片上放置白磷
D.呼吸作用 E.自行车生锈
1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
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3) 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资料3:C C C B B C D C D D B
1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化学方程式略
13、小水珠 水 浑浊 二氧化碳
14、ABC C DE A
15、(1)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2)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结论:物质应是可燃物 须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