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它们去哪里了 (说课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它们去哪里了 (说课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19: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017年科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它们去哪里了》说课
Lessons
Process
说课过程
教材分析
1
教学重点难点
4
学情分析
2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6
教学目标
3
教材分析
1
学情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
内容主要包含1个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还包括一个科学词汇:溶解。通过混合实验帮学生建立溶解概念。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学习状况
学生情况
经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兴趣很浓,学习习惯也在慢慢养成中。本课的新实验法—混合法,经丰富学生面对物体属性的认识。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2.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对比的方法
,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
变化情况。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2.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学习用混合法观察物质。
3.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观察和描述溶解前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5
教学过程
聚焦
探索
研讨
拓展
聚焦
1.用《驮盐的驴》导入
2.引出问题“驴子背上的盐去哪里了”
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明确目标
3.板书课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课堂。
1
2
3
4
认识材料
小组探讨
操作演示
小组实验
探索
1
认识材料
观察工具:

红糖
石子
2.可以怎样做?
1.需要些什么?
3.大胆猜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它们的变化
2
小组探讨
3
演示实验
思考:
1.老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和我们的猜想相同吗?
2.做这样的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
1.实验步骤
2.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①用小勺来取一平勺的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
②静静地观察,不能移动水杯。
③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观察(看摸扇闻),不能直接用手接触物体,不能尝。
④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按照同一方向搅拌,注意搅拌棒不要碰到杯壁。
注意事项
⑤搅拌停止放一分钟以后,再次观察。
1
组长
4
小组实验
2
放入实验物质。
3
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水。
4
仔细观察,将发现口述给记录员听。
6
代表小组汇报实验观察结果。
5
记录观察员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员1号
操作员2号
观察员
记录员
汇报员
收发器材。
汇报员汇报小组观察结果,说说小组的发现。
探讨
汇报
观察结果
研讨
“它们真的消失了吗?”
溶解



将三种物体放入水中,
________
可以溶解,
_________不能溶解。
①食盐
②红糖
③小石子



彩虹糖
拓展
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变变变
神奇的
泡腾片
6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直观简洁得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
6
它们去哪里了

红糖
小石子
溶解
不溶解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