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7 08: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声音能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等科学知识。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新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探究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四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
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
现象的探究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且速度不一样。?
教学准备:?土电话、漏斗、胶管、钥匙、水槽、石头、铃、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地听听,看你能听到什么?(利用多媒体播放剪接的音乐)?
2、提问: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这些有趣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边的??3、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学生实验、观察,得出气体能传播声音的结论?1、活动“简易听诊器”?
(1)用普通漏斗接上胶管做成一个简易听诊器。?
(2)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胸部,胶管的另一端塞在耳中,听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讨论:以及跳动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朵的??
(4)教师小结并介绍:心跳的声音是经过漏斗和胶管中的空气传过来的,漏斗有扩大声音的功能。医生用的听诊器也是这样的道理。?
2、离开了空气听诊器能听到声音吗?观看录像?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1、提问: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听听写字的声音”?
(1)四人一组,一人在桌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音。?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
(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讨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全班交流后得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强。
?3、“土电话”?
(1)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土电话”。?
(2)四人一组,两个同学手拿土电话的“听筒”,一个同学轻轻敲击小勺,另一同学也仔细聆听。?
(3)组内交流一下: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来的??
(4)讨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四、设计实验,研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1、提问:气体能传播声音,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法证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3、交流实验方案。?
4、各组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际操作,并作好记录。
?5、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认识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1、出示提问:小狗为什么总是把耳朵贴近地面休息?有什么办法能更快的知道远方是否有火车正在驶过来?等?
2、出示课文P61页的资料,说说从这些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归纳总结:液体、气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
六、课后调查:??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你觉得舒服?哪些声音你觉得不舒服????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气体?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