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7 08: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案例名称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师姓名
案例类型
学段
教学/活动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2.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的假设。
3.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研究。
科学知识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认识到噪音的危害,学会积极的应对噪音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难点
认识到噪音的危害,学会积极的应对噪音的办法。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谜面是这样的: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猜不着,我再说一遍。
生:是耳朵
师:对,是耳朵。(板书:耳朵)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这节课我,我们就一起探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件出示课题)。二、认识耳朵的构造1、
指导学生认识耳朵的构造
师:同学们,请用手摸一摸你的耳朵,互相观察一下,你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生回答:软软的,垂垂的,耳朵是个半圆形,像个蘑菇。生:耳朵的形状像数字3,有一条深深的管子。
师:同学们看到的像蘑菇一样的部分叫做耳廓,看到的一条细长的管子叫外耳道,耳廓和外耳道是耳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部分,叫外耳。〈依次板书:耳廓、外耳道、外耳〉
师:那么,我们耳朵有了耳廓和外耳道就能听见声音吗?(不能)外耳往里的部分是什么样的呢?能看到吗?
生:不能。
师:我们用肉眼只能看到耳廓和外耳道,为了让大家观察到耳朵的内部构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耳朵的模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出示人耳的模型〉
问:找同学在模型中指出耳廓和外耳道(指名说)外耳道往内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一个像骨头一样的东西。
生:我看到有一个像蜗牛一样的东西。周围还连着一条一条的线。
生:外耳道的里面有一个椭圆形的圆片。
生:外耳道很深。
师:外耳道的尽头,有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叫做鼓膜,与鼓膜相连的部分,像骨头一样的东西叫听小骨,听小骨往深处有一个像蜗牛一样的物体,我们称它为耳蜗,与耳蜗连着的一条一条的是听神经。其中鼓膜与听小骨属于中耳,耳蜗属于内耳部分。(依次板书:鼓膜、听小骨、中耳、耳蜗、听神经)让学生在模型上指出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2.巩固新知现在请你说一说耳朵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说,教师用白板依次展示。三、探讨耳朵的各部分作用1、猜测耳朵的各部分作用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同学们对耳朵已经非常熟悉了。
现在请你猜猜耳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
生:鼓膜很薄,也许有振动的作用。
生:耳廓像个蘑菇,可能有聚集声波的作用。
生:听神经能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耳廓像个大蘑菇,当有人在很远的地方叫你时,你会怎么做?说明什么?
生:(做动作)这样能听得清楚一些。
师:是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来一一证明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好不好?2.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学生猜测: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
(3).讲述: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或喊同学的名字,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找同学到前面来演示!
(4).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5).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我们把手放在耳朵后面听到的声音更清楚。声音好像变大了。
师: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传送声波的通道。声波从外耳道进入耳的哪部分?根据鼓膜的特点猜想它的作用?
生:振动
3、实验探究鼓膜的作用(1)师演示,做敲鼓引起纸屏上泡沫小球振动的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汇报观察结果。(2)下面老师请1名同学再来演示一下,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为什么会动?(3)小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那么纸屏振动的原理和鼓膜振动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接下来鼓膜带动听小骨,这种振动信号继续传递给耳朵的哪个部位?生:耳蜗4猜想耳蜗的作用师: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听到的是振动吗?
生:不是,耳蜗能把振动变成声音。(难点的误解)
生:耳蜗能把振动变成声音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师:同学们的推想很有道理,耳蜗是一条螺旋盘绕的管道,内有声波感受器,与听神经末梢相连,耳蜗的作用是将听小骨传来的振动转化为声音的信号传给大脑。依次板书:耳蜗、听神经,内耳四、了解耳朵听声的途径1.
指导学生了解耳朵听声的过程
师:耳朵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作用我们已经了解了,你能说一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出示课件)
生:回答
师:大家说他回答的正确吗?请大家跟着画面把耳朵听声的过程叙述一遍。
生:复述
五、认识噪声及其危害,学会积极地应对噪音的办法。师: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秘密终于被同学们揭开了,耳朵真是一个奇妙的声音接收器。有了耳朵我们就可以尽情享受各种声音。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声音,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可以边听边做出动作,来享受声音。听完了老师要问大家,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音)师: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小苹果、赛马、西游记、刹车声、火车进站、警车师:这些声音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让人感觉不舒服?(利用生活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带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生:汽车鸣笛声,焊接声······?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刺耳声让人感觉不舒服,我们把他们叫做噪音。噪音就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35页,并分组讨论噪音的危害,并想想办法怎样来减少噪音污染。生:噪音可引起人类生病,影响工作、学习、睡眠。生:我们可以从控制噪音的来源,关闭门窗,植树造林来降低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戴上护耳用具等来较少噪音。六、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积极养成保护双耳的习惯。师:那么,耳朵是我们人体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们已经认识到耳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耳朵,注意用耳卫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预防耳朵不受到伤害呢?在生活中你是如何保护耳朵的呢?生:1、不挖耳朵。2、听见较强声音时要捂住耳朵闭着嘴巴或直接张开嘴巴。3、不要让水流进耳朵。4、远离噪声。七、课中游戏,教学手语,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师:耳朵对我们来说它太重要了,如果耳朵没保护好或受到伤害会有什么后果?生:会听不到声音。
师:有听力障碍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那些不便呢?
生:很不方便。
生:无法和别人交流,很孤独。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玩一个猜口型的游戏(两组)游戏规则:每组选一个同学用耳麦捂住耳朵,到前面去,同学轻轻地说一个词,要求选出来的同学看口型说说同学说的是什么。?
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塞住耳朵的同学说说感受。?2、听不到声音,只能靠看说话人的口型来判断对方说什么,可见听不到声音多着急多痛苦啊!生活中你见过有听力障碍的人吗?如果想和有听力障碍的人进行交流该怎么办?生:用手比划
生: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好多的听力有障碍的人,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呢?生:提高讲话的声音,凑近他们的耳朵讲话,建议他们戴上助推器等。3、老师教大家两个与听力有障碍的人交流的手语:你好!我很好,谢谢!谁愿意和老师现场表演一下呢?(两组)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个简单的手语,你就可以主动和那些听力有障碍的人去交流,在生活中遇到听力有障碍的人,要主动去帮助他们,不要歧视他们、嘲笑他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关爱他们。八、总结本节所学知识,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耳朵的构造
生:我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我还学会了手语。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出示练习题。九、课后延伸
开阔视野
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声音的更多知识吗?(想)请同学们在课后上网去搜集关于声音的知识,在以后的课堂里,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更多的声音的奥秘!
教学/活动反思
这是继学生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知识后,继续学习有关声音的后续知识——《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上完课后首先惊叹于学生的能力,他们不仅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的听力,更有一颗清醒了,知识丰富的大脑。
首先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发现自己也有一双耳朵,自己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呢?“听话,听声音。”顺利引到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在认识耳朵构造的教学过程中,生动直观是一个基本要求,有了课件展现耳朵的构造还不够,为了增强真实性和直观性,还增设了耳朵模具的展示,用意在于加深和巩固儿童对于耳朵构造的印象,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线索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儿童易忽略和遗忘处加以适时点拨,很好地帮助儿童完成了对于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尤其指出的是,学生认为我们的耳朵就是露在外面的耳廓,为了纠正这个错误认识,我露出自己的耳廓,并拨动它问“只有这个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吗?”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通过幻灯片、模型,学生可以知道声音的传播路径,但是对声音转化为耳膜的振动,学生教困惑,于是需要重点说明。
声音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是耳朵听到声音的关键,所以此处我设计一个小实验,效果明显,观察时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小鼓的振动上。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探究并理解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的整个过程,为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和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做好了全面的铺垫。
在介绍耳廓的作用,我让同学们把纸卷成圆锥形动手玩游戏,让学生在意识到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耳廓越大搜集的声音越多,听到的越清楚。
课上,我交给学生手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能歧视那些听力有障碍的人,要主动和他们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