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功能是传递信息。
2.
能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
3.
能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态度。
5.让学生养成在实验的全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
音现象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并不陌生,他们能够理解物体“动了”可以产生声音,但对于“振动”这一描述可能不易总结。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准备:
PPT,保鲜袋,直尺,鼓,黄豆,音叉,音钹、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首主题曲你们熟悉吗?
生:熊出没。
师:今天啊来了两位好朋友,听一听他们是谁?
生:熊大和熊二
师:是聪明的熊大和憨憨的熊二,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可是想马上得到这些礼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告诉我要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还要送给帮助它们解决问题的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它们让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厉害?
播放声音。
表扬:真棒。听得真仔细。你的小耳朵真灵。
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熊大和熊二遇到了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相信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帮熊大熊二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今天我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保鲜袋,你能让保鲜袋发出声音吗?在实验之前,我有小小的要求:①控制好声音的大小,不能乱说话。②实验完成坐坐好。能做到吗?
我们来动手做一做。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方法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
生个别展示。
注意倾听,听听他的想法和你的一样吗?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让保鲜袋发出了声音,下面啊我想增加一下难度,敢挑战吗?
2.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不能借助其他物体)
学生展示:
同学们都能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学们用了很多种方法让保鲜袋,身体发出了声音。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猜想:
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猜测就没有伟大发现。同学们作出了猜想,那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做实验。
还记得我们的要求吗?
3.
这是一把直尺,怎么弹呢?小眼睛看仔细了,看我来示范一下。
不弹直尺,有没有声音?直尺怎样?
弹直尺,有没有声音?直尺怎样?
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把你的实验结果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生实验。
说一说:不弹直尺,有没有声音?直尺怎样?
弹直尺,有没有声音?直尺怎样?
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
我们把像直尺这样快速地来回运动叫做振动。我们看到发声的直尺在。。。。。。
直尺为什么会发声呢?小组讨论一下,组长来汇报。
现在我们知道了:
4.这是什么声音?鼓为什么会发声?我们来猜一猜:
我们来检验一下,敲鼓。
触摸一下鼓面,有什么感觉?
鼓面到底有没有振动呢?为了清楚的观察到现象。我们撒一些豆子在鼓面上,敲击鼓面,你看到了什么?豆子跳动说明了什么?
生:噢,现在我知道了......
5.我们的桌上还有一个器材,你知道它是什么吗?音叉是我们用来做声音实验的。
我们敲击这个音叉,它会发出声音,音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
我们来检验一下,实验4.敲音叉。每人敲一次。
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有什么感觉?
那么当这个音叉发声时,你能看到它在振动吗?
为了清楚的看到,我们也用一个辅助的工具——这个水槽。下面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我把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有没有变化?我把发声的音叉放水中,水面有没有变化?
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音叉为什么会发声?
现在我知道了......
经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
生说: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样呢?
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演示。
6.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1)用手摸喉咙,感觉一下,发声时和终止发声后,有什么变化?
(2)敲击音钹
老师这还有一个工具: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叫它“音钹”当我把他敲响,这个音钹是响一声就不响了吗?那这个声音在延续,说明这个音钹一直在“振动”。
考考你:怎样才能使发声的音钹立即停止呢?
学生演示。
你为什么这样做?
7.经过这些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三)知识拓展
同学们真棒,能积极动手做实验,解决了一个有一个问题。现在你能告诉熊大和熊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里有哪些小动物?生回答。
(1)你知道蜜蜂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播放图片
蜜蜂靠振动翅膀发声
(2)你知道青蛙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播放视频。
青蛙靠口角两边的声囊发声
(3)你知道蝉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
蝉靠肚子上的两片有弹性的透明薄膜振动发声
(4)你知道其它小动物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
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1.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保鲜袋发生?
甩、摩擦、吹......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反思:
《声音的产生》是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中的第一课。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用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在开课时,我以听声音猜发声的物体的游戏导入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了。这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我们都采用哪些方式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学生尝试着用各种方法让一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来。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我用敲击鼓面,让鼓面的纸屑跳起来;敲击音叉,振动的音叉激起水花;敲击音钹,学生摸音钹的面,感受到振动,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后来,我又从反的一面证明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我让学生捏住嗓子,不让声带振动,让学生实践,看看有没有声音产生,结果,没有声音发出,再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因为是学生自己探究的,学生记得很牢,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声音的产生”实验小报告
班级:
姓名:
1.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保鲜袋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直尺。
①不弹直尺,有没有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弹直尺,有没有声音?直尺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敲军鼓。
①同组一人敲鼓,其他同学将手置于鼓面之上,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碎纸屑置于鼓面上,观察纸屑的运动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敲音叉。
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有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你看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物体停止
,我们就听不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