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6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5-4.6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8 10:48:35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下4.5-4.6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知识梳理
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如:超市、阴暗环境下,叶片一般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增大换气面积;干旱环境中,植物叶片较小且退化成刺状或小鳞片状,叶表面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表皮细胞:
,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保护作用。
叶的结构表皮保卫细胞:
,两个形成气孔。
叶肉:叶肉细胞,
主要场所。
叶脉:内有
,输送

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事实上,根吸收的
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极少部分用于
等生理过程。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在高温时降低叶片的
;②是
的动力
③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气流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
,且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

注:蓝色的氯化钴试纸遇水变红色,水越多,颜色越深。
气孔:两个

之间的小孔,是
(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门户。
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气孔的开闭可调节
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9、:
土壤→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柄中导管→气孔→叶外
考点分类
考点一.叶片的结构
1.[青岛黄岛区一模改编]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气孔。下列关于陆生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
B.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
C.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缩小
D.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张开
2.[宁波中考]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3.图A是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4.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B.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D.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避免高温灼伤
5.(2018·长沙)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锋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________,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________。
(2)用透明塑料板模拟表皮是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这有利于绿豆模拟的结构接受充足的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3)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6.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考点二、叶的蒸腾作用及实验探究
1.(2019·黑龙江)植物体内,拉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2.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3.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4.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5.[宜兴中考]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和有机物的吸收
B.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避免自身被阳光灼伤
C.移栽树苗时去掉一些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加快水循环
6.(2019·昆明)为探究“叶在植物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A、B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________(填“油滴”或“清水”)。
(3)要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释放二氧化碳,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将其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________色塑料袋。
(4)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也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先将其放在________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7.[益阳中考]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甲。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h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
__。
(3)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_
(用“>”连接)。
(4)实验结论:__
__。
(5)图乙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中标注的____(填数字)部位散失的。
8.[杭州中考]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
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
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
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4.6保护土壤
一、知识梳理
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
土壤资源的流失: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

二、考点分类
考点一、土壤污染
1.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③④⑤
D.
①②⑤
2.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米2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出来造成(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生物污染
3.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
)
A.
盐碱物质植物不能吸收
B.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植物吸水过多
C.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根吸水过多
D.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5.某些加油站出售含铅汽油,使用这些汽油会造成铅污染。如图是某市某路段周边土壤样品的铅含量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你认为下列观点或建议不正确的是(
)
(第10题)
A.
该路段周边土壤已明显受到铅污染
B.
该路段周边土壤距该路段越近,铅污染越严重
C.
该路段两侧已受铅污染的土壤不宜种植农作物
D.
要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考点二
保护土壤
1.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
大量使用化肥B.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
实行稻草还田D.
将废弃农田地膜埋入土壤中
2.“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
(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的干燥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____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
(写出一点即可)。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其原因是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4.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符。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该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
为主。
(第12题)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
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
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的含量都低于在30~60厘米层的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浙教版八下4.5-4.6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知识梳理
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如:超市、阴暗环境下,叶片一般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增大换气面积;干旱环境中,植物叶片较小且退化成刺状或小鳞片状,叶表面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保护作用。
叶的结构表皮保卫细胞:半月形,两个形成气孔。
叶肉: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输送水分和养料。
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事实上,根吸收的99%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极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在高温时降低叶片的温度;②是根吸水的动力
③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大气温度、湿度和气体流速。(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气流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蒸腾作用的水分是由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散发出来的,且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注:蓝色的氯化钴试纸遇水变红色,水越多,颜色越深。
气孔: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水分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门户。
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气孔的开闭可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9、:
土壤→根毛→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柄中导管→气孔→叶外
考点分类
考点一.叶片的结构
1.[青岛黄岛区一模改编]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气孔。下列关于陆生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
B.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
C.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缩小
D.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张开
【解析】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就关闭。陆生植物气孔的分布为叶片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2.[宁波中考]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而水的汽化吸收热量,所以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
3.图A是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D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4.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B.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D.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避免高温灼伤
5.(2018·长沙)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锋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________,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________。
(2)用透明塑料板模拟表皮是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这有利于绿豆模拟的结构接受充足的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3)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答案】(1)叶肉 叶脉 (2)光照 (3)气孔 体内水分散失
6.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蒸腾 (2)甲 (3)减少
考点二、叶的蒸腾作用及实验探究
1.(2019·黑龙江)植物体内,拉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 B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2.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D )
3.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C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4.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B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5.[宜兴中考]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根部对水分和有机物的吸收
B.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避免自身被阳光灼伤
C.移栽树苗时去掉一些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加快水循环
【解析】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不是根吸收的。
6.(2019·昆明)为探究“叶在植物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A、B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________(填“油滴”或“清水”)。
(3)要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释放二氧化碳,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将其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________色塑料袋。
(4)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也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先将其放在________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答案】(1)叶片 A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B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 (2)油滴 (3)黑 (4)黑暗
7.[益阳中考]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甲。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h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__C__。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叶的数量__。
(3)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A>B>C_
(用“>”连接)。
(4)实验结论:__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__。
(5)图乙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中标注的__4__(填数字)部位散失的。
8.[杭州中考]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髓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汽化(或蒸发)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解析】(1)若装置密封性良好,U形管内和外界存在气压差会使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2)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阔叶植物的叶片表面积更大,实验现象更明显。(3)B为木质部,含有导管,能够对水分进行运输,所以呈红色;A为髓,位于茎的中央,体积较大,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4)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吸收热量。
4.6保护土壤
一、知识梳理
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
土壤资源的流失: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黄土高原。
二、考点分类
考点一、土壤污染
1.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B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③④⑤
D.
①②⑤
2.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米2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出来造成(
C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生物污染
3.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
D
)
A.
盐碱物质植物不能吸收
B.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植物吸水过多
C.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根吸水过多
D.
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C
)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5.某些加油站出售含铅汽油,使用这些汽油会造成铅污染。如图是某市某路段周边土壤样品的铅含量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你认为下列观点或建议不正确的是(
B
)
(第10题)
A.
该路段周边土壤已明显受到铅污染
B.
该路段周边土壤距该路段越近,铅污染越严重
C.
该路段两侧已受铅污染的土壤不宜种植农作物
D.
要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解析】 由图可知,该路段周边土壤铅含量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土壤铅含量上限,说明均受到铅污染,其中距该路段100米附近的土壤铅含量最高,靠近或远离铅含量均有所下降。
考点二
保护土壤
1.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C
)
A.
大量使用化肥B.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
实行稻草还田D.
将废弃农田地膜埋入土壤中
2.“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木质部(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的干燥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__100__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简便(或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合理均可)(写出一点即可)。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分解有机物。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其原因是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解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动物等对土壤中的其他物质起分解作用,一些动植物的尸体和残枝败叶等能快速地被土壤中的生物分解,而像塑料等人工合成的材料,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白色污染,从而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4.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符。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该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A(有机物)为主。
(第12题)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C__(填字母)。
A.
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
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
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的含量都低于在30~60厘米层的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分类收集(或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等,合理均可)。
【解析】 (1)由图甲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占总量的54%。(2)由图乙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的含量低于在30~60厘米层的含量。(3)从不污染环境,回收再利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