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材分析:
《物质的溶解》为课程标准中第三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物质的分散、溶液的形成、溶解过程吸放热现象、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乳化等。本节内容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课时设计为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溶液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化工产品的生产、农业化肥的使用、医疗药品的使用绝大部分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乳化现象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一种现象,如洗衣粉洗衣服、洗涤剂洗油污等。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使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为学好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节所学知识,多为学生熟知的现象。如学生熟悉不少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却不知道物质在水中时如何分散;学生熟悉洗洁精具有去除油污的效果,却不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从学生熟知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来探究上述知识和疑问,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和分析,加强学生系统的认识本节内容。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以活动探究、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为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探究活动,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最后获得知识的体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
过程:以四种物质分散于水中→三液的概念→溶液→乳化
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让学生知道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使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
2.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溶液的形成及特征;
教学难点:
溶液的特征和判断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投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烧杯、镊子、酒精灯、玻璃棒、煤块、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多媒体投影】谜语:①
各奔前程。(打一化学反应名称)
②无水是生,有水就热。(打一化学物质)
学生1:分解反应
学生2:生石灰
师:同学们头脑反应真快,化学也学的很好
【多媒体投影】:一幅“瀑布”图片
师:哪位同学能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这幅图片呢?
生(异口同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自然界中的水多数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生:混合物
师:说的很好,看到了这幅图片,让我们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水。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质能分散到水中,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好处。
【思考】
1.
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
①还有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
②这样形成的混合物在生活中有何用途?
生1:氯化钠分散到水中
用于医疗
生2:糖分散到水中
饮用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知道物质能够以哪些形式分散到水中吗?如果你想知道,那就请你动手完成下列几组有关物质分散的实验。
【分组实验】完成下列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
(1)将少量蔗糖、食盐、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烧杯
(2)将少量的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加有水的烧杯中,静置片刻
实验
实验现象
①蔗糖加入水中
②食盐加入水中
③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④泥土放入水中
⑤食用油放入水中
①学生分为六组
②一二三组先做实验(1);四五六组先做实验(2),做好本组实验后再做未做实验
③每组安排一位同学将本组实验结果展示与黑板上
【小组展示】一二三组学生B1展示实验(1);四五六组学生B1展示实验(2)
一组:①蔗糖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②食盐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③高锰酸钾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液体呈紫色
二组:①蔗糖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②食盐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③高锰酸钾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液体呈紫色
三组:①蔗糖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②食盐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③高锰酸钾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液体呈紫色
四组:④泥土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⑤食用油漂浮在水面上
五组:④泥土颗粒在水中逐渐沉淀
⑤食用油漂浮在水面上
六组:④泥土颗粒在水中逐渐沉淀
⑤食用油漂浮在水面上
【点评】
学生1A1:我们组做得的实验现象分别为:①蔗糖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②食盐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
③高锰酸钾固体逐渐消失在水中,液体呈紫色。因此,我认为一二三组都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学生鼓掌激励)
学生6A1:我们组做得的实验现象分别为:④泥土颗粒在水中逐渐沉淀
⑤食用油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我认为五六组都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第四组第四个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
(学生鼓掌激励)
(根据点评和展示情况,分别给每组加上相应的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都不错,点评的也到位。请同学们接着思考:如果让同学们把几种液体分类,你会把哪几只烧杯放在一起?
(学生动手摆放烧杯)
生2A1:我将食盐水、蔗糖水的烧杯放在一起;高锰酸钾烧杯;泥土烧杯;食用油的烧杯分别分开放置
师:她的放置方法有一定的道理,请同学们分组思考下列问题后,我们再看烧杯如何放置。
【问题】
1.
高锰酸钾、食盐、糖放入水中后,固体颗粒会逐渐消失,你能从微粒的角度加以解释吗?
2.结合实验现象和你的理解,谈一谈你对溶解和溶液的认识?
3.你是如何理解“均一”和“稳定”的?
【分组讨论】
①两分钟将所有问题思考一下,一、六组重点讨论问题一;二、五组重点讨论问题二;三、四组重点讨论问题三
②每组B2同学上黑板展示对应问题
【展示】
学生1B2:高锰酸钾、食盐、糖固体逐渐消失,是应为它们的固体颗粒变为微粒分散到水分子间隙中
学生2B2: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溶解。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学生3B2:均一:溶液内部性质处处相同;稳定:静置不发生分离
学生4B2:均一:溶液内部性质处处相同;稳定:静置不发生分离
学生5B2: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溶解。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学生6B2:高锰酸钾、食盐、糖固体颗粒变为微粒分散到水分子间隙中,因此固体颗粒逐渐消失。
【学生点评】
学生1A2:我们组认为:高锰酸钾、食盐、糖固体逐渐消失,是应为它们的固体颗粒变为微粒分散到水分子间隙中。我认为第六组展示的是正确的
(多媒体展示食盐、糖固体分散图片)
师:很好,其实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称作为溶解。请听第二组同学点评
学生2A2:我们组认为:像高锰酸钾、食盐、糖这样,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溶解。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第五组和我们的答案是一样的,因此正确
师:恩,溶液的最大特征是:均一和稳定。请第三组同学点评
学生3A2:我们组认为:均一是指溶液内部性质处处相同;稳定是指溶液长时间静置不发生分离,第四组的回答是正确的。
师: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那泥土、食用油分散后的混合物称为什么呢?
学生4A1:泥土分散到水中后的混合物叫悬浊液;食用油分散到水中后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师:很好
(根据展示和点评情况给每组打分)
【多媒体展示】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蔗糖等
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泥土、粉笔灰等
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食用油等
师:好了,回过头来看看刚才第二组同学烧杯摆放的有没有问题?应该怎么调整?
学生:有问题,应该将盛放高锰酸钾、食盐、糖的烧杯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形成的都是溶液
师:说的很好,看来同学们刚才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考考你的速度了
【多媒体展示】请快速完成下列表格
①找出溶液和浊液的异同,完成下表
不同点
共同点
分散形式
分散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学生5A1:
不同点
共同点
分散形式
分散特征
溶液
分子、离子
均一、稳定
混合物
悬浊液
小颗粒
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
小液滴
不均一、不稳定
师:很好,你能迅速回答下列问题吗?
1.蒸馏水是溶液吗?说说你的认识。
2.溶液都是无色的吗?举例说明
3.物质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溶液吗?举例说明
学生6A1:蒸馏水不是溶液,因为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物
学生3A2:溶液不都是无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师紫色的
【多媒体展示】: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黄色的氯化铁溶液
学生4C1:不是,碘酒,碘分散到酒精中
【多媒体展示】:汽油、食用油
师:食用油也可以分散到汽油中去
师:食用油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所以通常如果衣服上沾有油脂,可用汽油来洗净。但如果洗油锅,我们不可能用汽油来洗,用得最多的是洗洁精。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
【实验】向上面滴有食用油的烧杯中滴加洗涤剂
①向油水混合物质中加入少量洗涤剂,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谈谈你对乳化现象的认识。
学生5A1:我们组得到的现象是油变成更小的颗粒悬浮到水中去,像这样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过程就叫乳化现象。
②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乳化剂?
学生2A1:有洗涤剂,肥皂,洗发水等
师:说的很好,那你们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1C1: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特征
学生4C2:这节课我了解了乳化现象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收获不少,希望同学们天天都能有所获得,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设计结合了“合作式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下,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展示自己所学内容。本节大部分内容我学生自主完成,并由小组讨论总结展示讲解,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实验描述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训练。
2、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需要指导和加强。
附:课后达标练习
【练一练】
一、选择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2、下列液体封闭放置较长时间,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
石灰乳
B
食盐水
C
泥浆
D
墙体涂料
3、判断糖水是溶液的主要依据是:(
)
A
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
糖水是透明的液体C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
溶液中都含有水
二、判断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3、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
三、简答
1、小明在喝糖水溶液时觉得,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要高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简述洗涤剂清洗油污和汽油清洗油污的不同之处?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