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热对流的过程与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获得的成功喜悦,培养学生科学严密的思维。
【教学重点】
1、认识热传导、热对流现象。
2、在实验设计中注重实验材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
1、能设计实验说明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凡士林、铜丝、三角架、石棉网、烧杯、三枚硬币、集气瓶、锯末、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学了一个小游戏,谁想和老师一起玩一下?(生举手),你是不是会背诵很多首古诗呀,这样现在正是春天,老师就请你背一首古诗《春晓》会背吗?(生:会)一会儿背诵时间慢大声点行吗?(生:点头)接下来我们就来做游戏,老师请其他同学做好监督和裁判工作好吗。看,老师这儿有三枚硬币,并标有序号,下面的同学看到了吗?接下来老师背对同学们,你呢,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做好吧。(师转过身去)师:请你在这三枚硬币中任选一枚攥在手心里,一定要攥在手心里,做到了吗(生:做好了)请你大声地有节奏地背诵《春晓》,现在请你把硬币放回去,也可能把硬币颠倒一下位置,好了吗?(生:好了)那现在老师要转过身来,找找到你刚刚拿的是哪枚硬币好吗?(生:好)让老师看看,这几枚硬币都说了什么,噢,它说它是。同学们老师找的对吗?(生:对)那老师是怎么找到这枚硬币的,谁来提示一下其中的秘密?
(生:略)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有没有研究过手上的热是怎样传到硬币上去了吗?(生:没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的传递》,同时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
那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变热的现象呢?(生:略)
三、学生自主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知道了这么多关于物体变热的现象,那么本节课关于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热是怎么传递的?
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
四、新课
看来同学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还真不少,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什么?(生:实验)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向实验.
1、热传导
(1)出示实验材料
首先我们研究一下硬币是怎样热起来的,也就是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好了实验材料,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下,有铁架台,酒精灯(代表手)、铜丝(代表硬币),火柴,凡士林(能固定物体的作用,但当温度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凡士林就会怎样?(生:融化)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能用上这些材料来验证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最好。
(2)汇报实验方案
方案一:首先把火柴棒固定在铜丝上,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出示屏幕图1
实验中为了好记录,看的更清晰,我们应该把火柴标上序号对吧,怎样标合理呢?(生:略)
师:出示屏幕图2
方案二:先把铜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火柴棒粘在上面,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中间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出示屏幕图3
我们也应该把火柴标上序号对吧,怎样标?(生:略)
师:出示屏幕图4
师:出示屏幕图5
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方案一哪根火柴先掉下来,依次是?方案二哪根火柴先掉下来,依次是?(生:略)
好,同学们的实验方案设计的很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
师:实验要求:
1、小组长要做好本组的分工。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熟练地掌握了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请同学们在使用酒精灯时能注意安全。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想想热在固体中是怎么传递的。
明白要求没有,好开始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结果
师: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小组采用方案一来做实验的(生举手),请你们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火柴棒掉下来的顺序是1、2、3)采用方案一的其他小组与他们的发现一样吗?(生:一样)好,
哪个小组采用方案二来做实验的(生举手),请你们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火柴棒掉下来的顺序是先是2、3后是2、4)
采用方案二的其他小组与他们的发现一样吗?(生:一样)
师:那通过两组实验现象,你们能说说热在固体中是怎么传递的吗?(生:略)
师:出示图6
让我们来看一下方案一,酒精灯加热的地方就热,离这个加热点越近,这里的温度怎样?(生:高)(师同时有幕上打出“温度高”),那离这个加热点越远温度怎样?(生:低)(师同时有幕上打出“温度低”)。那就说明热在固体中是从哪部分传到哪部分?(生:略)
师:出示图7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方案二,这几个点哪个点温度高,哪个点温度低?(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打出“温度高”和“温度低”。
这说就再次证明: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
你为“传导”。(同时板书“传导”)
师:现在我们再来解释一下,游戏中的硬币变的过程实际上是什么?(生:热传导)
2、热对流
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传导,那热在液体中能不传递?若能传递,又是怎样传递的?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
(1)魔术质疑
师:先不急,其实老师在课前还学了一个小魔术好吗?你们想看吗?(生:好)老师这有一个瓶红水,有一瓶没有颜色的水,如果想把这两瓶水混在一起,你会怎么做?(生:略)可老师能做到不用把水倒出来也能将两瓶水混在一起,你们信吗?(生:不信)好,接下请同学们不要眨眼,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该。教师演示。
师:红水是怎么跑到上面去的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如果你们能认真观察,就可以很专业地解释出老师这个小魔术的原理了。咱们要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的最认真,好吧。
(2)师演示实验
师:教师出示装有冷水的烧杯,三角架,石绵网,酒精灯。老师给这杯水加热,哪部分水先热,(生:下面)那上面的冷水最终会不会热,(生:会)那又是怎样变热的呢,我们看水是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在加热中能不能清楚地看到水的流动方向?(生:不能)怎么办,你们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生:略)太聪明,老师就按你们说的放点儿锯末,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演示实验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发现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点处锯末开始上升,上升后锯末向四周扩散,又下降到杯底,说明了在液体中,热是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的。)、
师:通过冷热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热,这种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师:我们知道热空气向上运动,冷空气向下运动,气体也具有流动的性质,所以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师出示气体对流示意图)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两瓶水,老师先告诉同学们的一个秘密:红色的水是热水,无色的水是冷水。现在谁能来说说红色的水是怎么跑到上面去的?(生:略)
3、热辐射
师: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
师:出示图片: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
生:因为有太阳的照射
师:出示篝火图片:在篝火旁边也会觉得烤人。
像这样由太阳、篝火的关系发出热量,旁边的事物感觉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屏: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板书:辐射)
太阳上的热传到我们地球上这是什么方式?(生:辐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
炒菜时平底锅变热的传递你认为是哪种形式?(生:传导)我们的热气球升上天空你认为是哪种方式?(生:对流)请问是液体对流还是气体对流(生:气体对流);冬天,我们很冷,去晒晒太阳觉得很暖和你认为这是什么?(生:辐射)
师:在生活中热往往不只是以单一的方式传递,好多时候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的,大家请看。
师:出示P20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这里有哪些热传递现象,,属于哪种方式?谁来说说看。(生说略)
师:同时在图中打出“对流”、“辐射”、“辐射“。
五、看看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没有。(生:解决了。师:没想到同学们在本节能结合生活的实际,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而解决问题,做的真好。)
六、本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生:根据板书回答)
七、小结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老师希望课堂的结束绝不是学习终结,同学们,你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查阅资料不断探索,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让科学知识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