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教材共有2页,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一: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寻找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冷热现象,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的冷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中处处的存在着科学的道理,并初步的了解到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4.能够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
5.
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六、教学准备: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七、教学过程:?
(一)感觉物体的冷热:??
1.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出示两杯水,1号和2号)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出它们哪一杯是热水,哪一杯是冷水吗?
学生可能会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进行判断。
2.师:同学们非常棒,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出了水的冷热。人们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冷热与温度)??
(二)测量水温:?
1.师: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温度吗?不能,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来进行判断物体的温度呢?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师: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曾经学习如何使用测气温的温度计,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温度计每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
通过从学生以往的经验入手引出本节课要了解的测量液体温度的温度计。
3.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温度计,它是专门测量液体温度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它测量水温的方法。
4.课件出示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然后我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5.师:下面请每组同学轮流测量自己桌上水的温度,注意正确使用温度计。一位同学在测的时候,组内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如果他有做的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全部测完之后把材料放回原位坐好。
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三)猜测“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师:同学在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体验,一杯开水太热我们需要晾凉了再喝,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杯热水的降温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呢??
2.猜想“热水变凉”的降温情况。学生的猜想估计有这样两种可能:一种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有规律;(温度变化先快后慢,温度变化先慢后快,温度变化速度均匀)另一种可能是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四)研究“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师: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还是错的呢?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验。?
2.出示实验要求:
①倒完热水后立即把温度计放入水中开始测量,在测量时和读数时都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水面;
②注意“0分钟”的含义;
③第一次测量数据为0分钟时的温度,以后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及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
④小组成员分工明确。1号2号同学负责轮流拿好温度计,3号同学计时,4号同学记录;
⑤实验结束将温度计放回原位,各组根据测得的数据在表格中绘制“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5.根据测得的数据和统计图总结:温度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下降的,一杯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板书: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6、想一想:为什么一杯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五)、巩固提高
师:联系本课学到的内容,如果你想要喝一杯热奶茶或者一碗热汤,怎样能快速地喝到嘴里?
八、作业布置:?
再次预测:如果继续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会一直降下去吗?会降到多少呢??
九、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
摄氏度
℃
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