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1课《声音的产生》(P30—P3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摩擦、敲打、弹拨、撞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2)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
(3)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过程与方法:
(1)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并对发声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演示材料。
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限时作业、橡皮筋、塑料保鲜袋、直尺、小军队鼓(豆粒、鼓槌)、音叉、饮料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再来听几种声音,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能想到什么?(课件播放声音素材)
2,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齐读)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蝉鸣提示正当盛夏,狗吠表示陌生人就在门外,铃声是上课下课的信号,掌声代表一种鼓励,说话声表示的意义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1、使物体发声,初步感知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听了几组声音,现在让我们亲自来制造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拿出活动材料中的塑料保鲜袋,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
(学生实验,请学生把方法演示出来)如: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等。
师:同学们用了许多的方法让保鲜袋发出了声音。那么,我们现在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让身体发出声音来?你能模仿动物的叫声吗?
(学生思考,请学生演示方法)好,同学们都能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2、通过实验作出猜想
师:同学们,我们用了许多方法让保鲜袋、身体等这些物体发出了声音,这些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作出你的猜想,并把你的猜想写下来,记在实验记录单上。
师:好,同学们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去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3、介绍实验材料,讨论发声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什么?出示(直尺、橡皮筋)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师:实验时注意,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还要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做的都很认真,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
A:我们用压、拨的方法,让钢尺发声。
B:我们让橡皮筋发声的方法是拉、弹。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让钢尺、橡皮筋、音叉发出声音,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收集实验记录单,讲评实验现象
师:谁来说说你研究的这些物体时,看到的,感觉到的?
发声物体
发声方法(要求)
其它的感觉呢
钢尺
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收集实验单,并通过投影仪向大家展示,做简单点评)
5、利用其它物品,进一步探究
师:通过刚才三种物体的发声活动,有什么想说的?
生:两个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在振动。碰撞了,然后振动,再发声。
师: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呢,我们不急于下结论。我们再来做几个小活动。分组阅读蓝色题板,按照蓝色题板提示来使物体发出声音。填写好表格,要求跟刚才一样。
发声物体
发声方法(要求)
其它的感觉呢?
鼓
把左手食指按在鼓的边缘,敲击鼓面
塑料瓶
用嘴平着吹瓶口
(收集实验单,并通过投影仪向大家展示,做简单点评)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刚刚我们看到了敲鼓实验,在敲击的时候,如果不看绿豆,能不能看到鼓面在振动?
师:放了绿豆以后,我们能看到绿豆在上下跳动,我们有没有去碰绿豆,那绿豆会上下的跳动?
师:我们可以通过绿豆的上下跳动,得出鼓面此时在振动。
师:刚刚这个塑料瓶呢?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吹气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吹下面的泡沫球,泡沫球在振动,说明瓶里的空气也在振动。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你们想说什么呢?
三、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师:我们通过上面的大量实验,发现这些物体在发声的时候,它们本身都有什么共同的现象?(抖动、振动、跳动等)
师:“抖动”也就是我们科学中所说的“振动”。看来,要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必须“振动”。
师: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实验操作,再证结论
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清楚了;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让这个声音立即停止呢?
(学生演示)我们敲击这个音叉,它会发出声音来,我们来摸一下这个发声的音叉,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当这个音叉发声时,你们能看到它有什么变化吗?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让音叉的声音立即停止呢?(学生操作,填实验报告单)
发声物体
发声方法(要求)
发声时的感觉
停止发声时的感觉
音叉
敲击音叉,然后用手用力握紧
喉咙
手摸喉部,发出“啊”声
师:下面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用手摸喉咙,说:“我爱学科学”,体会发声时和终止发声后,有什么变化?这个现象也说明了振动产生声音。
小结:对,把它用手用力握紧,它就停止发声了。这是为什么?那这个实验说明振动停止,声音就立即停止了,进一步证明了“物体发声是振动的原因”。
五、限时作业,强化巩固
下面考查一下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限时作业3—5分钟)。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呢?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好,这节课上,同学们都能像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那么有关声音的其它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接着探究。
【板书】
声音的产生
振动
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活动记录表
关于生音的产生,我的预测是:
我是这样搜集证据的:
发声物体
操作方法(要求)
其它的感觉呢?
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钢尺(塑料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发声物体
发声方法(要求)
其它的感觉呢?
鼓
把左手食指按在鼓的边缘,敲击鼓面
塑料瓶
用嘴平着吹瓶口
发声物体
发声方法(要求)
发声时的感觉
停止发声时的感觉
音叉
一只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橡胶锤敲击音叉
喉咙
手摸喉部,发出“啊”声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