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排序。
2.
意识到排序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3.能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进行排序。
4.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重点:能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和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意识到排序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三支不同的铅笔芯、月亮图片、三种不同的塑料薄膜、记录单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过较丰富的排序经验,但在科学学习中进行的排序活动还是比较少的。他们平时往往只关注排序活动本身,而隐含在整个排序活动中的标准则被忽略。对于排序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不甚了解。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这堂课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什么是排序”、“为什么要排序”、“怎样来排序”。因此,本课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排序。2.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和不同特征进行排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
意识到排序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什么是排序
1.组长排队,从无序到有序。
2.说说生活中有序排列的现象。
3揭示排序的含义,揭题:高矮、轻重、软硬、运动快慢等,都是物体的特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板书课题:排序)
二.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排序
(一)活动一:给铅笔进行排序
1.观察不同笔迹,找出铅笔排序依据的特征。
2.听关于铅笔的小故事,介绍铅笔标记的知识。
3.根据所学知识给不同的铅笔芯按软硬进行排序。
(二)活动二:按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排序
1.对一组声音在不同物质间传播速度的数据进行排序。
2.交流排序后的发现。
3.揭示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便于整理信息,揭示规律。
(三)活动三:按形状给月亮排序
1.学生给一组月亮图片排序。
2.教师适当调整图片位置,简单介绍月相变化的知识。
3.揭示排序在生活中的部分意义。
三.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排序
1.过渡:物体可以按同一特征排序,也可以按不同特征来排序。
2.活动:测试三种不同塑料薄膜的某些特征并排序。
(1)讨论按什么特征排序,怎么检测。
(2)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
(4)排序后,说说这些塑料薄膜适合用来做什么。
(5)揭示排序在生活中的其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它们。
四.总结拓展
1.过渡:今天我们学习了按同一特征排序,按不同特征排序。如果按多种特征来排序,又该怎样排呢?
2.最近,袁老师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体育“小全能”大赛。这个小全能大赛要求每个学生参加3个项目,然后把这三个项目的成绩加起来,排出名次。大家看看,这5名同学中谁去参加“小全能”大赛呢?有兴趣的话课后去研究研究。
?
50米跑步
立定跳远
投实心球
李阳
8’53”
1.85米
22.4米
王涛
7’72”
1.90米
26.6米
赵晓晨
8’87”
1.94米
24.9米
吴少凡
9’05”
1.83米
26.3米
张清文
9’21”
1.76米
27.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