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 第1课时(课件 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 第1课时(课件 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1 22: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正常人:30万
重感冒患者:8500万
喷嚏中的病原体
可在2秒内附着在周围的桌椅、扶手上
在5分钟内传染给150人
病原体随着飞沫传播
飞沫
3.3
身体的防卫(一)
防卫第一战
人体有哪些结构和分泌物起到防止病原体入侵的作用?
——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
环境中的病原体可能通过哪些部位进入人体?
(小组讨论)
将结构名称、分泌物分别写在磁贴上
第一道防线
患者1:鼻炎
几位患者受到不同病原体感染后的血常规化验单如下:
资料卡:
白细胞
单核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患者2:感冒
患者3:胃肠道感染
有什么共同点?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防卫第二战
——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患者2:感冒
淋巴细胞有没有抵抗病原体的作用?
患者4:肺炎
1948年,阿斯特丽德证实了抗体由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产生。
1890年,冯·贝林发现被白喉杆菌感染的动物血清中产生了一种能够中和白喉毒素的“抗毒素”(后称为“抗体”)。1891年,冯·贝林将“抗毒素”注射给一个患白喉的人,成功治愈该患者。
后来,人们将与“抗毒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称为“抗体”,像白喉杆菌这样能够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材料一:
材料二:
随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当B淋巴细胞受到某一抗原刺激后会大量增殖、分化,分化出的大部分细胞产生专门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消灭抗原,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发挥抵抗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模拟过程
1948年,阿斯特丽德证实了抗体由血液中的B淋巴细胞产生。
1890年,冯·贝林发现被白喉杆菌感染的动物血清中产生了一种能够中和白喉毒素的“抗毒素”(后称为“抗体”)。1891年,冯·贝林将“抗毒素”注射给一个患白喉的人,成功治愈该患者。
后来,人们将与“抗毒素”有类似作用的物质称为“抗体”,像白喉杆菌这样能够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材料一:
材料二:
随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当B淋巴细胞受到某一抗原刺激后会大量增殖、分化,分化出的大部分细胞产生专门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消灭抗原,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发挥抵抗作用。
(小组合作)结合材料和视频,利用桌上的卡片,在白纸上制作“B淋巴细胞消灭抗原”的流程图。
B淋巴细胞在体液中,利用抗体消灭抗原:
体液免疫
科学家研究发现,抗体无法进入已经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内。
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不依靠抗体,直接对抗宿主细胞。
T淋巴细胞直接对抗被感染的细胞: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消灭宿主细胞的过程示意图】
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
接触
宿主细胞

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
(小组讨论)根据图片,描述“T淋巴细胞消灭宿主细胞”的过程。

抗原
淋巴细胞
抗原所在位置
作用对象
共同点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体液中
细胞内
体液中的抗原
被感染的细胞
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有免疫记忆功能
防卫第三战
——抵抗特定的病原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还是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免疫功能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防卫之战
免疫类型
不针对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防卫之战
同种抗原
再次入侵
血液中的
某种抗原初次入侵
结合图像,解释
某种抗原初次入侵后,体内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抗体,消灭入侵的抗原。
某些传染病,只要得过一次,不会再得第二次
的原因。
课堂练习
2.
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 
 )
A.
抗原
B.
抗体
C.
B淋巴细胞
D.
T淋巴细胞
3.
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

A.细胞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
1.
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A
B
B
课后任务
补充、完善本节课关于人体“免疫”的概念图